前段時間在幾家媒體上看到一些文章和節目,都不約而同地談到這樣一個觀點:如果想要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去了解這座城市富有的精英階層,因為他們創造了這座城市文明的最高成就。這看上去像是剝削階級的觀點,這裏我們不去深究它的對錯,姑且認為這個觀點成立。那麼,我們要了解一座城市的過去,就要去了解過去富有的精英們都過著怎樣的日子。
過去富有的精英階層當然就是官僚、士大夫和富商了。要了解他們,當然需要讀史,但曆史多半是時序演進的線索,而讀園卻能品出他們生活的細節。他們當中許多人都擁有自己的私園,他們會將人生理想、文化趣味和那個時代的印記融入其中。園林是一個時代生活的博物館,它不像普通的曆史博物館,將一些古老的物件放置在玻璃櫃裏和博古架上供人參觀,而是將整個時代的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的特色都化解到建築、山水與草木之間了。它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後人眼裏的巨大的文物,我們則可以從中看到一個時代的剪影。
所以,我對我居住的這座城市曆史的了解更多地是來自於感性的遊園。成都建城已經有近3000年的曆史了,它和中國園林的曆史幾乎一樣久遠。許多曆史的細節都被存放在了園林之中,依然鮮活如昨。
成都地處西南腹地,群山環抱,氣候溫潤,物產豐富,曆來富庶繁華,成為省、州、府、省治所在地,曆史上還曾五次成為封建割據朝廷和農民起義政權的都城。自從秦蜀郡守李冰修築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洶湧的岷江急流馴服了,肆虐的洪水變成了涓涓細流,滋養著成都平原,從此“水旱從人”了,人民便“不知饑饉”,這片土地更加富饒起來,被譽為“天府之國”。更由於成都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相對於兵家必爭的中原地區,其所遭受的兵燹自是少了許多。群山的阻隔也使這裏“不與秦塞通人煙”,徑直靜靜地繁華著,像一座私家的園林,掩映在濃密的枝葉間,天府的人們在其中盡享著富足安逸的生活。漢代的成都就已躋身全國“五大都會”之列,到唐宋時期,成都的經濟文化更為發達,又有了“揚一益二”(揚州第一,成都第二)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