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再回首(3)(1 / 1)

總之,這座西南大都會幾千年來一直繁華不衰。這溫柔富庶之鄉也曆來為那些想幹一番事業的“有理想”的人們所警惕,素有“少不入川”之說,怕那正當可以大有作為的少年沉溺於聲色犬馬,在那無邊的繁華裏將奮鬥的意誌給削鈍了去。不難想象,這座繁華之都的人們該是多麼懂得享受和玩味生活呀,那些皇親國戚和富商巨儒們自然會建造自己的園林,以享受與市井生活全然不同的幽居之樂。查閱史料才驚訝地發現,成都曆代所築園林,無論是皇家或王府的園林還是私家園林,其數量都不在少數,規模也相當之大。

然而,保存至今的卻寥寥無幾。曆史文獻告訴我們,那些成都曆史上著名的園林大多毀於南宋和明末的戰火。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大舉南犯,勢如破竹,成都城破,“郡城焚蕩”,遭遇了空前的浩劫。元朝建立之後,在重建成都城的問題上拖拖拉拉,毫無作為,在170多年的時間裏,成都城依然破破爛爛,未能恢複從前的風采。明朝接手成都以後,動作很大,城市建設大有起色。明代是中國古典園林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成都的造園活動也已蔚然成風,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園林佳作。蜀王府就是皇家園林的代表。明初,朱元璋封他的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蜀王府建在成都城的中心地帶(即今天的紅照壁到四川省科技館一帶),是一座氣勢恢弘、具有典型皇家風範的王宮,人們習慣將其稱為“皇城”。這座王宮耗費巨資曆時五年方得建成,城外鑿有護城河,築有防禦牆,四周還有大片森林環繞,頗具皇家氣象。

然而明末的一場長達幾十年的戰爭使這座王宮和這座繁華的城市慘遭重創,幾乎成為一片廢墟。而使它徹底毀滅的是一位肌肉發達、身長麵黃的草莽英雄,此人便是起兵反明、曾一度在成都稱帝的張獻忠。這位來自陝北的農民大約有縱火的嗜好,在崇禎八年滎陽大會之後,與高迎祥大舉東征,攻破鳳陽,將明皇陵付之一炬。後來他在成都又放了一把火,使成都城變為了一片亂石瓦礫。

那是1644年的事。張獻忠攻克成都城之後,登基稱帝,建立大西政權。但好景不長,很快清兵南下,這個隻維持了一年零七個月的王朝宣告覆滅,這位過了一把皇帝癮的農民起義首領在撤離成都城的時候,大約是心有不甘,不願將成都城完好地留給滿人,便放火燒了城池。據史料記載,張獻忠命士卒遍集柴薪,堆放在主要的建築物周圍點火焚燒,成都城頓成廢墟。大火過後,張獻忠仍不罷休,又命士卒用飽浸油脂的棉布將蜀王宮裏那些燒剩下的石柱包裹起來,點火再焚,似乎要將那些石頭也統統燒化。《荒書》中記載了這次燒城的慘狀:大火過處,“宮苑、園林、寺觀、祠宇、池館”

盡為焦土。富麗的皇城已是麵目全非,隻剩下一些被煙火燒黑的磚塊石柱,在六月的驕陽下兀自矗立,訴說著繁華過後的無盡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