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密二相(1 / 1)

修行須入胎,成就淨資糧,古人以名相,方便施善巧。

華嚴實際是佛性的別名,佛陀用城國來表達,華嚴又名大王城,是由七寶所成,七重垣牆、七重樓觀、七重欄楯、七重寶塹、七重行列寶多羅樹,是垣牆等互相間飾,發種種光甚可愛樂。此大寶城麵各十二踰繕那量,清淨寬廣人物熾盛安隱豐樂,中有五百街巷市[青黃赤白,度量相當端嚴如畫,這是華嚴藏心金剛自性清淨的表達,華嚴城又名壇城,這就是壇城的由來,真正能入華嚴,需要明確入胎,住胎,出胎,成佛其過程,這就是雲隱師父他們一直探索的大事情。我們先談入胎,入胎其實就是八相成道。成道雖為八相中之一,然為八相中之主腦,故別揭成道之名。八相經論所說存沒不同,而大要有二說。大乘起信論所說者,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天,在彼天四千歲。見時機熟,遂乘白象由彼天降下之相也。二、入胎,乘白象由摩耶夫人左脅入胎之相也。三住胎,在母胎行住坐臥一日六時為諸天說法之相也。四出胎,四月八日於藍毗尼園由摩耶右脅出生之相也。五出家,十九歲(或二十五歲)觀世之無常,出王宮入山學道之相也。六成道,經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成佛得道之相也。七轉法輪,成道以後五十年間說法普度人天之相也。八入滅,八十歲在娑羅雙樹下入於涅槃之相也。起信論曰:‘隨其願力能現八種,利益眾生。所謂從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於涅槃。’天台大師之四教儀,除第三之住胎,加入第五降魔之相為八相。四教儀四曰:‘釋菩薩位略為七位:一發菩提心、二行菩薩道、三種三十二相業、四六度成滿、五一生補處、六生兜率天、七八相成道。(中略)所言八相成道者:一、從兜率天下,二、托胎,三、出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轉法輪,八、入涅槃。古來以此二說為大小乘之別,初為大乘之八相,後為小乘之八相,然此二種八相,僅開合不同耳,非區別二乘也。’佛祖統紀二曰:‘述曰:大乘開住胎合降魔於成道,小乘開降魔合住胎於托胎。住胎見起信,降魔見四教儀,此先達之論也。今觀大小皆有住胎降魔之文,如華嚴雲菩薩住母胎已,示現出家成道等相,此大乘住胎也。因果經,菩薩在母胎行住坐臥,一日六時,為諸天鬼神說法,此小乘住胎也。華嚴離世間品菩薩出家成道降魔轉法輪等。妙樂雲:四德各有四降魔相,此大乘降魔也。因果經,既降魔已,即便入定,明星出時,得最正覺,此小乘降魔也。今欲順八相之言,且用起信四教儀二文開合為證。’這些都是後人的文字解釋,八相即八德,成道即相應,所以入胎即使相應因緣之表達,也可以稱為大徹大悟。這是最基礎的。

華嚴即藏法,三密二相性,須經入胎住,成就金剛印。

修行必須明確入胎的過程,入胎與初顯是不同的,很多人在修行過程中,見過空性狀態,但是空性的狀態,與入胎胎住是不一樣的,也難怪有人說覺後空空無大千的說法,這其實距離入胎甚遠。金剛金雲: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入胎實際就是一合相的狀態,而一合相並非是空,如果修行中見過空性,問問真空妙有的有指的是什麼,如果不能明白,說明你根本沒有達到入胎的標準。所以現在很多人善於用空來表達佛性,實際上是錯誤的,不是佛之本源,也不是原始教法。經雲:「複次,我佛世尊有最勝法,謂佛世尊善能了知四種胎藏,一者不知入胎,亦複不知住出;二者有知入胎,不知住出;三者有知入住,不知出胎;四者有入住出皆悉了知。如是四種,知有差別,唯佛世尊,一一了知,是即名為佛最勝法。佛教中表達入胎的地方很多,隻是大家夠不到讀不懂而已,入胎猶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穀。後照平地。今家義開平地為三。對於涅槃五種牛味。高山大機能感頓教。日光前照。即有次第及不次第見佛性也。若涅槃中譬從牛出乳。次第五味。則對一代五時教味。次第相生。今明頓機。能見佛性。是故兼用食草之譬。乃以雪山譬舍那佛。忍草譬十二部經。牛食譬大機修觀。即得醍醐譬見佛性。這是表達入胎的過程。修行的目的就是成就他方世界,這個世界正是入胎之處。可以稱呼極樂世界,光明世界等。入胎非常微妙,故密不可宣,但是一旦明白其真實,密即為顯,這就是佛法的不可說可證之法。以上雖然講了這麼多也引用了經典的原文義,但是真正能明白需要時間,這就是品嚐真實。沒有真實的品嚐那是不可能明白什麼是入胎,佛教界現在的現象是多數人不修行,靠大腦製造佛境界,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這也是雲隱和他們師兄弟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所采取的戒律禪修一體,鞏固華嚴實境的一個舉措,入胎狀態雖然是密上之密,但我們必須明白,密分內外,內密與外密的差別,這也是絕大多數的人必須嚴格了解密法所具備的三密二相,否則會學亂,不但不能明白入胎過程,甚至容易把密法當做顯法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