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八相成道(2 / 2)

八相自在相,出自本性中,摩耶為幻化,慈悲為母親

前麵講了,指佛陀一代的化儀,亦即其一生之生命曆程中的重大事跡。又稱八相作佛、八相示現、釋迦八相,略稱八相。所謂八相,有小乘八相說、大乘八相說兩種。前者即《四教義》卷七所說︰下天、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入涅槃;一般皆以此說為依準。後者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從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於涅槃。前後說之別,在於後者有住胎無降魔。按八相說始自無著世親時代,而後一說則可能源自我國。不管是如何說,成佛必然要有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八相得道。這已經曆史檢驗真實的事情。但是佛教在中國形成特色,最關鍵的是與中國文化融合在一起,生產了很多故事,幻化故事,形相故事,神鬼故事等等,中國文化不僅僅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其摻雜了其他宗教,比如基督教,天主教等。從信仰的角度,大部分站在了意識主宰自我想,與原始佛教完全脫節,原始佛教隻是完善開發本性,發揮本性的功能稱之為成佛成道,不存在什麼祈禱祝願這些行為。所以佛法的真實就是一種現實的實用真實,大家想想祈禱有什麼作用?祝福真的有福了嗎?

中國文化發展曆經滄桑,影響中國文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根祖不明,思維不清,舊的封建思想殘存,這就是本來清淨的佛教,摻雜了不清淨的東西。造成今天所有的人信佛,所有的人不見佛的根本原因。早期佛教從原始經文開始一直到世親菩薩階段,也曆經過打擊,世親菩薩弘揚佛教,必然也需要很多技巧,也要用事實和道理表達佛教的作用和價值,所以鐵塔取寶,龍宮探寶的故事也就隨之而出,佛教一直找不到最原始的記載資料,大部分也都是傳說,而經典從貝葉經開始,就已經有了記載,但是很多記載的版本不一,有人認為華嚴經,就是大般若,有人認為華嚴經和大般若同期出現,這些其實都是大眾需要好好學習,探索原始佛教,找到修行的真正關鍵,這樣才能即身成佛。佛教的特色已經形成了體係,但是佛教的作用依然沒有發揮淋漓盡致,佛教不是文化,用文化二字永遠解釋不了佛教,這需要大眾一起奮進完善整個八相過程,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