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非常妙,實法最難修,空洞世俗解,不是真佛法。
上卷談到了,八相成道,前者即《四教義》卷七所說︰下天、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入涅槃;一般皆以此說為依準。後者即《大乘起信論》所說︰從兜率天退、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於涅槃。前後說之別,在於後者有住胎無降魔。按八相說始自無著世親時代,而後一說則可能源自我國。不管是如何說,成佛必然要有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八相得道。這些都是理應說,是指的大眾習慣思維化而表法的,無論是四教義,還是大乘起信論,都是後人的著作,與佛時代沒有關係。但是我們嚴格的必須的要明白,八相成道雖然分次第,但也無次第,因為急登佛地也是刹那的事情,所以次第圓融說,次第分別說,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被後人用見性成佛的說法來表達即身成佛。雖然今天大眾習慣認為佛指釋迦摩尼,但是見性成佛必然是真實的。否定佛說,這就沒有意義了,幾千年難道一個成佛的沒有嗎?有肯定有,無非是大眾看他是凡夫罷了。
我們談完了八相自在,我們在回顧雲隱師父和大眾,一起學習修行,忙的不亦樂乎的時候,也有了將居士的幫忙,將居士13歲就了解華嚴境界,所以能堅持幾十年的學佛,必然不容易的。修行是出家人的事情,但是修行統領的是大眾,所以在雲隱師父的帶領下,很多信眾從基礎修行,很快進入實修。實修我們講過,是入實而修,悟後起修。這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實修,而多數人不累實修的概念,認為自己念佛是實修,禪修是實修,甚至磕大頭是實修,其實這些都不算實修,實修是用實法而修,實法是什麼?實法是實相之法。實者,非虛妄之義,相者無相也。是指稱萬有本體之語。曰法性,曰真如,曰實相,其體同一也。就其為萬法體性之義言之,則為法性;就其體真實常住之義言之,則為真如;就此真實常住為萬法實相之義言之,則為實相。其他所謂一實,一如,一相,無相,法身,法證,法位,涅槃,無為,真諦,真性,真空,實性,實諦,實際,皆是實相之異名。又依名隨德用之三諦言之,則空諦為真如,假諦為實相,中諦為法界。法華說實相,華嚴說法界,解深密說真如或無為,般若說般若佛母,楞伽說如來藏,涅槃說佛性,阿含說涅槃。在華嚴之始教天台之通教已下者,不變之空真如為實相,在華嚴之終教已上,天台之別教已上者,不變隨緣之二相為實相。華嚴以隨緣之萬法為實相,天台真言以性具之諸法為實相,小乘以我空之涅槃,大乘以我法二空之涅槃為實相。維摩經弟子品曰:‘迦旃延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同觀眾生品曰:‘佛為實相法人。’涅槃經四十曰:‘無相之相,名為實相。’妙玄二上曰:‘實相之境,非佛天人所作,本自有之,非遍今也。’法華文句記四中曰:‘言實相者,非虛故實。非相為相,故名實相。’頓悟入道要門論上曰:‘法性空者,即一切處無心是。若得一切處無心時,即無有一相可得。何以故?為自性空故無一相可得,無一相可得者,即是實相,實相者,即是如來妙色身相也。’所以修行需要入實。不能入實,你還修什麼呢?一輩子離不開教理,離不開名詞名相,那根本不算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