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遊方朝拜(2 / 2)

三關很難破,最初西來意,重關住法位,末關手眼圓。

回到太白頂,雲隱連續七天不吃一粒米,不說一句話,大家非常糾結,是師父出門遇到什麼難題,還是身體不舒服,這時候雲隱大膽的做出一個決定,那就是閉門謝客而隱居修行。特指禪僧停止為人接眾之事,而一心一意於自室中坐禪修行。我國佛教界頗流行閉關之風。除禪宗之外,其他各宗派之研修者,亦常有閉關之舉,如淨土宗者,閉淨土關;華嚴宗者,閉華嚴關等。其時,所住之處稱為“關房”。閉關者或閱藏研法,或專修一門,依各人預期之目標而有不同。期限亦不一定,有數月者,亦有數年者。閉關期間,以不出關房為原則。這是通常所說的閉關,閉關含義非常深奧,比如黃龍三關,楞嚴三關等。閉關三個階段,最早講禪宗的,本參(初關)、重關、末後關。三關的傳說很多,表達的人很多,但這些都是理論,實則上的三關,明白的人寥寥無幾。因為在狀態過程中,甚密是不可傳的,大家也隻能猜測狀態,因此認為如何如何,眾生住地無明,無始以來,如乳入水。這三關問題,世宗隻說得個‘然’,卻未說得著‘所以然’,初關見虛空消殞,前後際斷,是證得‘真如體大’。重關見山是山,河是河,法住法位,本無動搖,是證得‘真如相大’。體相明了,行人本身,大事辦了,已到百尺竿頭;尚須更進一步,踏破末關,手眼圓明,度脫眾生,才證‘真如用大’。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便是轉識。所謂三關,即是三觀。雲隱決定從基礎入手,層層破關,哪怕這一輩子搭進去,也要找一個所以然出來。

佛陀曾經苦行六年,總算參出一個道理來,道理是理,道才是道,我們隻學習理,而不能入道,那是畫圖紙建橋梁,不得用。若想參透如來性,離開修行決不能。這就是雲隱師父一直疑惑的問題。所以也就不到黃河心不死,不到南山不死心。而這一舉動感動了所有的人,大家更是增加了信心,努力學習精進。佛教傳入中國,禪修行基本成為了實法修行的一種,當然根基不同,結果也不同。禪宗最鼎盛時期是,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美稱,但有後人說大唐時期禪宗就非常興盛,實際上佛教發展並沒有離開過禪宗,過去的淨土宗一樣是禪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