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菜根譚1(3 / 3)

【原文】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變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譯文】如果有一點兒惻隱之心,就可以使世間萬物複蘇;如果具有剛正不阿的高尚氣節,就可以在天地間樹立心性。所以有道德修養的人是不會忍心傷害一隻蟲蟻的,不會容許自己貪求別人一針一線的,這樣的人可以在世間為萬物大眾創造幸福,在天地間樹立善良的心性。

【原文】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焰冰競①;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注釋】①冰競:如履薄冰般膽戰心驚。

【譯文】將世間的凡俗紛擾放到一旁,心中就不會像火燒一般焦灼,也不會像如履薄冰般膽戰心驚;消除心中的吝嗇醜陋,就好像置身於清風明月中。

【原文】學者動靜殊操、喧寂異趣,還是鍛煉未熟,心神混淆故耳。須是操存涵養,定雲止水中,有鳶①飛魚躍的景象;風狂雨驟處,有波恬浪靜的風光,才見處一化齊之妙。

【注釋】①鳶(yuān):一種鷹。

【譯文】一位學者,在人聲鼎沸、喧嘩熱鬧的時候是一種心境和反應,在萬籟俱寂、清靜平和的時候又是一種心境和反應,這說明他的心性修為還不到家,還沒有達到圓融無礙的大成境界,所以心神容易為外物、外境所動。一個人的操守、涵養與心境修為,如何才算登堂入室呢?一定要做到在巋然不動的雲層中、平靜無波的水麵下,卻能自然映射出蒼鷹翱翔、魚兒騰躍的活潑景象;處身於狂風暴雨之中,卻能擁有風平浪靜的心境。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體現出物來而順應、擴然而大公,不以物喜、不以境移的絕妙之處。

【原文】心是一顆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猶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滌猶易;以情識襯貼之,猶明珠而飾以銀黃,其洗滌最難。故學者不患垢病,而患潔病之難治;不畏事障,而畏理障之難除。

【譯文】人的心就像一顆明亮的寶珠,如果因貪圖物質享受而被蒙蔽,就像明珠上混雜了泥沙,清洗幹淨還算容易;如果是被錯誤的認識、見解依附上了,就像明珠被深深地浸染上了銀粉黃箔,想洗幹淨就困難了。所以學道之人不要擔心養成壞毛病難治;而要小心表麵上清潔的好習慣難治。不要害怕事物上的蒙蔽,而要害怕認識上的蒙蔽。

【原文】軀殼的我要看得破,則萬有皆空而其心常虛,虛則義理來居;性命的我要認得真,則萬理皆備而其心常實,實則物欲不入。

【譯文】現實中的我隻有看破紅塵,才會有萬念皆空、虛懷若穀的胸襟,隻有謙虛謹慎才能獲得真知灼見;追求真理的我遇事要探求其真實的一麵,隻有這樣才會有一顆誠實的心,才不會受到物欲的誘惑。

【原文】麵上掃開十層甲,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鬥塵,語言方覺有味。

【譯文】要揭開臉上偽裝著的十層假麵具,眉目才不會令人厭惡;洗滌掉胸中灰塵般的浮華心思,文章的語言才會讓人覺得有味道。

【原文】完得心上之本來,方可言了心;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論出世。

【譯文】能夠見到自己的本來麵目,才算對自己了然於心;能夠透徹世間不變的道理,才足以談論出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