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菜根譚4(1 / 3)

【原文】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厚;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故君子居常①嗜好,不可太濃豔②,亦不宜太枯寂。

【注釋】①居常:指日常生活。②濃豔:指奢侈講究。

【譯文】一個很熱情的人,往往能夠厚待自己,也能夠厚待別人,而且會善待一切事物;一個冷漠淡薄的人,不僅對待自己刻薄,也會刻薄地對待別人,對待任何事物都很刻薄。所以一個有修養的人,在日常的生活喜好方麵,既不能過分熱情奢侈,也不可過度冷漠枯燥。

【原文】彼富我仁,彼爵我義,君子故不為君相所牢籠①;人定勝天②,誌壹動氣,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鑄。

【注釋】①牢籠:指限製、束縛。②人定勝天:人的力量一定能夠戰勝自然的力量。

【譯文】別人擁有錢財我擁有仁義道德,別人擁有爵祿我擁有正義,所以一個仁人君子不會被高官厚祿所引誘;人一定能夠戰勝自然,意誌一旦堅定下來就可發揮無堅不摧的精氣,所以仁人君子不會受世間萬物所限製、束縛。

【原文】立身①不高一步立,如塵裏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②?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③、羝羊觸藩④,如何安樂?

【注釋】①立身:在社會上立足。②超達:超脫、通達。③飛蛾投燭:飛蛾飛向燈火,比喻自取滅亡。④羝羊觸藩:羝,公羊;藩,竹籬;此處比喻進退兩難。

【譯文】立身如果不能有比別人有更高的境界,就如同在塵土中抖衣服,在汙泥中洗腳,如何能夠超凡脫俗呢?待人處事如果不做退讓考慮,就像飛蛾撲火、公羊去頂撞籬笆一樣,怎麼能夠有安樂幸福的生活呢?

【原文】學者要收拾精神並歸一處。如修德而留意於事功①名譽,必無實誼;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②,定不深心。

【注釋】①事功:事業、功績。②風雅:風流儒雅。

【譯文】做學問的人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地做。如果在修養道德時還不能放下名譽和功名,就一定不會修煉出真正的造詣;如果在讀書學習的時候喜歡附庸風雅,炫耀自己,吟詩作文時一定很難安下心來學習,就很難有所收獲。

【原文】人人有個大慈悲①,維摩②屠劊③無二心也;處處有種真趣味,金屋④茅簷非兩地也。隻是欲閉情封,當麵錯過,便咫尺⑤千裏矣。

【注釋】①大慈悲:佛家語,意思是能給他人帶來快樂消除痛苦。②維摩:佛名,即“維摩詰”,也作毗摩羅詰。

③屠劊:屠,宰殺家畜的人;劊,指專門來殺罪犯的人。④金屋:指有錢人家的住宅。⑤咫尺:形容極短的距離。

【譯文】如果人人都擁有一顆慈悲心,維摩和屠夫、劊子手之間就沒有什麼區別了;如果人世間處處都存在著真正的情趣,豪華的宮殿和破敗的茅屋就分不出什麼兩樣了。人們往往被欲念和私情所蒙蔽、阻擋,錯過了許多慈悲心與真情趣,雖然隻有咫尺的距離,實際上差別卻有千萬裏。

【原文】進德修行,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①便墮危機。

【注釋】①貪著:貪圖榮華富貴的念頭。

【譯文】凡是注重修煉德行、磨煉心性的人,一定要有像木石一樣堅定的意誌,就像遇到自己羨慕的東西便掉入被欲念困擾的境地;凡是有救濟世人,治邦安國才能的人,必須有如行雲流水般淡泊名利的胸懷,一旦有了貪圖榮華的雜念,便會陷入危險的深淵。

【原文】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①,先無得罪於冥冥②。

【注釋】①昭昭:明亮、顯著。②冥冥:昏暗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