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或者不希望)你們現在做這件事。”沒有任何含糊不清的地方,在你的注視下,做(或不做)什麼事,有明確的界限,使人們找不到借口。
適當的批評和表揚。當目標沒有達到時,要學會進行建設性批評,加以糾正,但不要指責或進行人身攻擊。如果傷了人家的自尊心,那會使人抬不起頭或在背後跟你對著幹。如果人家完成了預定的任務,創業者應加以表揚,這是自不待言的。聰明的領導人往往讓下屬無意中從第三者那裏聽到這樣的表揚。
(2)合適的形體語言
創業者常常使用非語言的溝通手段。他們傳達好消息和壞消息的時候,總是保持輕鬆的笑容,一副輕鬆自在、充滿信心、穩操勝券的表情意味著:“我來領導,我希望你們跟我一起前進。我很需要各位。請相信,我牢牢控製著局麵。”有能力的創業者總是保持著充滿信心的輕鬆笑容,即使笑不出來,也得裝出來,因為他知道這是發揮領導作用所必需的。
一個樂於領導的人是願意動動手表示親熱的。例如,創業者拍拍下屬的肩膀或後背。領導人適當地動動手,是他可以采取的最有分量的行動。
(3)多出現,多說話
在辦公大樓裏到處走走,同你碰到的人說說話、聊聊天。不要老是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那樣,你是發現不了公司存在的問題的。
如果你做到了這些,相信你會成為一個樂於領導的創業者。
創業者應該掌握哪些知識
對於創業者,除了要對本行業、本專業有較深的造詣外,還有必要學習比較廣博的知識,這樣才能頭腦靈活、融會貫通、富有預見力和應變力,做到以博取勝。
有的創業者常能在大家不以為然的事物中拓出新意和新路,不過,這種能力的形成是需要通過長期基本知識的積累才能達到的,是由各種知識間的聯係所產生的,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是知識素質水平的真實反映。
這些基本知識層麵的範圍涵蓋很廣,有法律知識、數學知識、文學知識、曆史知識、社會學知識等。
1.法律知識
自由社會也是法製社會,市場經濟也是法製經濟,創業者及其所創辦的企業,都生活在日益法製化的社會裏。如果創業者沒有必要的法律知識,就會像不懂得交通法規的駕駛員一樣,四處開車亂撞,紅燈不停,綠燈不行,即使萬幸沒有發生傷人之類的情況,那也是違法的,要被批評、罰款、吊銷執照、剝奪自由開車的權利。真到那一天,不僅創業者很慘,連其所經營的企業也必將受到影響和重創。
所以,創業者必須十分關心法律的頒布情況,對有關法律必須認真學習,並把重要的條款牢記在心。知道哪些方麵有哪些法律規定,哪些法律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有用,生產經營活動能得到哪些法律保護等。
創業者應了解的法律有《合同法》《公司法》《銀行法》《證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商品質量法》《勞動法》《知識產權保護法》《票據法》等。
這些法律法規與創業者的職業活動密切相關,創業者應認真學習,不過不必達到律師那樣的熟悉程度。這時,創業者不妨做一次律師的“外行”。
2.數學知識
數學知識對於創業者而言,也很重要。數學是一門橫斷各學科的科學,凡事隻是定性地論斷,未免欠缺說服力。沒有一點數理統計知識,在當今時代是當不好創業者的,隻有大量的數理統計才能正確反映出事物的規律性。
列寧曾說過,“統計是認識社會的有力工具”。因此對創業者來說,學點數理統計知識是很必要的。當然創業者也不必拿數學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顯然沒有必要也不現實,還是老話,經營者隻需做個“外行”數學家就可以了。
3.文學知識
文學知識,直接關係到創業者的讀寫能力,甚至連個人情操的陶冶也離不開文學。真可謂“基礎之基礎”。
4.曆史知識
熟悉曆史,有助於經營者引古論今、以史為鑒,為今後企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同時,也有利於個人素養的提高。
5.社會學知識
至於社會學知識,由於企業就如一個小社會,經營者管理一個企業,就好像在管理一個小社會,完全可以從社會學中獲取一些教益。不過,總而言之還是一句話。對於這些基本知識,創業者隻需有必要的理解和掌握即可,能觸類旁通、靈活運用就好,不要求成為各方麵的專家。有時,創業者要善做“外行”,有必要時,要學會向該方麵的“內行”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