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順如何用原創發明專利掘真金
“我是技術員出身,所以,無論是搞發明還是做企業,都嚴格遵循一條原則:按規則堅持到底。”鄧國順說。
鄧國順甚至認為,“閃盤之父”賦予他更多的是一種民族使命感。按說第一台VCD是誕生於中國萬燕,但現在萬燕何在?中國DVD企業還要集體向國外上繳專利使用費!鄧國順常常在想,假如萬燕擁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假如萬燕及時申請了專利,並果斷地拿起法律武器對付蜂擁而至的仿製品,那麼今天的萬燕或許已經是中國家電企業中的“巨無霸”,或許萬燕可以向國外巨頭說“不”,或許中國企業可以跟自己人討價還價……
從小就不服輸
鄧國順1967年出生於石門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懂事開始,他就知道隻有努力讀書才是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出路。因此,他從小便有一種永不服輸的個性。
1985年,鄧國順如願以償考上中山大學,攻讀計算機應用軟件專業。大學畢業後,當時赫赫有名的萬寶冰箱廠錄用了他。正當其他同學對他羨慕不已的時候,他放棄了這份工作,來到中科院讀碩士研究生。
1993年,鄧國順碩士畢業後來到新加坡,先後在三家軟件公司任職,後來還進了世界名企飛利浦亞太地區總部。在國外打工期間,他對企業的運轉和流程等方麵的知識作了詳盡的了解。他覺得這些知識今後一定能派得上用場。1998年,鄧國順在好幾次出差時發現,他帶去的軟盤因不小心弄壞了,導致存儲的資料無法讀取。他當時就在思考,有沒有一種全新的產品可以替代軟盤?
1999年,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他在新加坡認識了湖南老鄉成曉華。兩個人一見如故,談到了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整個計算機從主版、CPU到鼠標鍵盤都在不斷更新換代,惟有軟驅多年頑固不變,始終都是標準配置。能不能拋棄軟驅,做一款小巧、穩定、且容量比一般軟盤大許多倍的移動存儲器呢?他們為這一想法興奮不已!
回國創業成功
說幹就幹!鄧國順和成曉華放棄國外誘人的待遇毅然回國,在深圳市羅湖區租了一套房子,在沒有任何現成產品可供借鑒的情況下,開始向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進攻了。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摸索,一個名為“優盤”的閃存盤終於在他們手中誕生了。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鄧國順把一支比鑰匙稍大的“優盤”樣品掛在脖子上展示時,馬上得到了多家公司的青睞。新加坡上市公司特克2000國際有限公司(Trek2000IntemationalLtd.)和他們共同投資888萬元成立了深圳市朗科科技有限公司。
從讀書到創業,鄧國順心無旁騖。他的辦公室裏掛著一個鏡框,上麵寫著這樣一句話:成為移動存儲和無線數據通信領域的全球領先者。這就是他的目標和信念。
1999年,鄧國順和成曉華回國。“我們是第一個做,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即便做成功了,成本將如何,我們沒有概念;將來如何推向市場,我們更沒有太多經驗……
兩個人隻單純地想著,這個東西做出來以後將多好多好,那種心態就像小孩子在沙地上堆積木,夢想著那將是一座皇宮。”
鄧國順曾經一連幾次給微軟的高級顧問發電子信函谘詢,對方的回答都是:
“不,現在我們也沒有這個東西,不能給你們任何意見。”
閃存盤雛形出來以後,為了證明它的穩定性,要用測試係統幾十個小時地對它進行測試。兩個人經常是兩眼一直瞪著電腦屏幕,一瞪就是好幾個小時。最折磨人的是,經常在快接近測試時間範圍的時候,卡殼了,一切又要重新開始。
“那種煎熬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可是我們沒想過放棄。即便是累得快趴下、錢快花光的時候,我們也是想:沒錢了,再回新加坡打工,賺了錢又繼續搞。”鄧國順說自己當時和成曉華簡直就像鐵了心的愚公一樣。
不久,鄧國順和成曉華的第一款閃存盤終於“冒”出來了,他們高興地給這個“新生兒”取名優盤,還開心地許願,將來“生”出來的其他“孩子”就叫“優係列”。
小魚變大魚
接下來,鄧國順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尋求投資之路。美國矽穀有名的風險投資樂園——沙丘大道的一家公司願意投資,但是要求公司必須開在矽穀,鄧國順斷然拒絕了:“優盤是屬於中國人的,而隻有在中國國內才能控製低成本,朗科隻能開在中國。”
“堅持很重要,到最後決定勝負的往往不是你智商有多高,而是你能否堅持下去。”2000年初,鄧國順終於盼來了第一筆啟動資金——一個新加坡芯片商人投資、300萬元人民幣。
鄧國順說,朗科當時就像一條魚,而且是一條很小的魚,獲得投資,僅僅意味著它有了一小片可以遊弋的水麵而已。優盤出來後,鄧國順找當時和朗科一樣的小代理商聯盟,“那時侯,我們是一群小魚,組成一條中魚,就不容易被人吃掉。”
之後,鄧國順又想到了零售市場和PC品牌捆綁銷售並重的戰略。好東西永遠有人欣賞。IBM率先打開大門,在產品的全球銷售中推薦使用優盤;2001年3月,聯想將其列為V係列筆記本標準配置;2001年8月,東芝筆記本將其列為無線辦公解決方案惟一推薦存儲產品;2002年,DELL、長城、實達、七喜……紛紛與優盤實現戰略捆綁銷售。
2001年,朗科實現了銷售上億元,2002年這個數字又變成了2.5億元,優卡、優信通等八大優係列100餘款產品相繼在兩年間陸續推出。如今,朗科和與它一起成長的代理商們,合成了一條大魚,在瞬息萬變的IT世界輕快而自如地遊動著。
“誰也不能破壞規則”
要麼擁有專利,要麼迎接死亡。鄧國順將這句IT業界的訓誡牢記在心。在優盤呱呱墜地時起,他就把荷包裏剩下的幾乎每一分錢都用來申請商標、專利和聘請法律顧問。
專利申請到批準按慣例有一個技術方案公示期,即征求異議期。令鄧國順始料未及的是,技術方案公布不到3個月,市場上就一下子冒出了上百家大大小小的閃存盤廠家,“很明顯,這是對朗科的嚴重侵權行為”。
2002年,朗科對北京宏基、北京華旗、深圳富光輝等5家公司同時提起專利侵權,這是國內第一起引起廣泛關注的IT知識產權訴訟案。
一旦朗科在這場前所未有的訴訟中獲勝,將意味著之前所有侵權的廠商將按銷售的閃存盤片數向朗科支付專利費用。2002年底,訴訟尚無結果,一個所謂的“閃存盤聯盟”突然憑空而起,公然將朗科置之於外、與之對抗,甚至召開工作會議對朗科專利提出質疑。
從一開始打官司起,鄧國順就未曾退縮過,“有專利在手,我就要和他們鬥到底!”他很快將此事上報給中國電子商會。不久,這個聯盟就散了。
2003年,朗科發表聲明:宣布與北京宏基達成和解:ACER(宏基)充分尊重並承認朗科的知識產權,承諾全麵停止銷售USB閃存盤係列產品,同時雙方有進一步合作意向。
維護知識產權之戰初戰告捷。“市場那麼大,朗科不可能也不會一家獨吞,隻要承認和尊重朗科的知識產權,並有利於這個行業的規範成長,我們一律歡迎。”
從法製健全的新加坡回來的他,對中國也充滿信心,正是這種信心驅使他每一步都嚴格按照規章辦事。
2003年,接連幾個福布斯富豪落馬,引起眾多帶有“原罪”的所謂富豪們的恐慌。鄧國順心裏很坦然也很慶幸,因為,這正好說明中國的經濟社會正在走向成熟,遊戲規則將為越來越多人所遵守了,而他無疑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麵。
施正榮是怎樣從科學家到新科首富的
施正榮,尚德電力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05年12月,尚德電力成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高科技民營企業,由此成就了施正榮新科首富的地位。施正榮從科學家成為首富,用了不過短短4年的時間。
歸國博士創業遭遇資金瓶頸
施正榮的履曆表顯示,他有很長一段時間在實驗室裏默默鑽研。1988年,施正榮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求學,師從國際太陽能權威、選擇性諾貝爾獎獲得者馬丁·格林,進行了10多年晶體矽薄膜電池的研究,獲得10多項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發明專利。
從實驗室裏埋頭研究的學者,到率領企業成功上市的企業家,施正榮走過的道路耐人尋味。他是如何完成這一轉變的?
多方融資
2005年9月18日晚上,施正榮化好妝,與67名員工一起,興高采烈地參加了“無錫市萬眾一心跟黨走”職工歌會合唱比賽。當唱完《在希望的田野上》時,施正榮終於下定決心,帶著自己的招股說明書去紐交所上市。
這時,離施正榮回國創業隻有5年的時間。
2000年,施正榮從澳大利亞學成回國,帶著幾十萬美元現金,開始創業。“現在想想真是後怕,當時要什麼沒有什麼,風險真的很大。”
彷徨之時,一個偶然的機遇,無錫市風險投資公司投資部經理張維國發現了施正榮的項目。他認為,太陽能發電是個不錯的想法,於是找到了施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