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經過一番計議,決定共同成立一家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在張的帶領和勸說下,無錫小天鵝集團、山禾製藥、無錫高新技術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等八家當地知名企業紛紛出手,融資600萬美元,施正榮則以40萬美元現金和價值160萬美金的技術參股,成立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施正榮出任總裁,張維國擔任副總裁。
艱難創業
“當時大家都沉不下心來做好生產,也沒心思搞企業文化。”施正榮說,在創業初期的那段日子,說什麼的都有,人員流動很大,就連他帶回來的一個博士也另投他門。
讓他更感窩囊的是,因為2萬元的合同,連清洗公司員工都衝進他的辦公室耀武揚威,要搬走設備抵債。在設備抵達尚德前的日子裏,這樣的事情一個星期可能發生好幾起,氣得施正榮直想打架。要強的施正榮暗暗發誓:“哪怕做死在無錫,也不能給這幫人丟臉。”
在設備到達後的兩個月裏,施正榮從早到晚,天天和設備滾打在一起。“當時我覺得走路連腳後跟都痛。”
施正榮說,當第一台設備在眾人的懷疑聲中順利生產時,他第一次看到了別人信任的眼神。為了尋找市場,他在國外一呆就是幾個月,當大把大把的訂單從海外飄向尚德時,施正榮知道,自己在一步步走向成功。
2003年的擴產,對尚德來說非常重要:沒有當時的投資,他們就不可能抓住2004年的黃金市場。
2004年年初,施正榮又一次果斷提出,繼續擴產。
沒錢?再動腦筋,當時一家納斯達克企業退市,施正榮就聯係他們,以半價買下他們的設備,省了1000多萬元。
“當時真是一環扣一環,哪裏出錯了都不行,很驚險。”
交所“示好”
公司規模壯大後,施正榮開始考慮上市。他先是考慮了香港證券交易所,考慮了新加坡證券交易所,考慮了納斯達克,唯獨沒有想到紐交所。
一直到他接到一個電話。“紐交所的人想和你談談,其實去那裏上市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這是摩根斯坦利的克勞福德(Crawford)給他的電話。摩根斯坦利是尚德上市的主承銷商。
施正榮覺得也有道理,於是向董事會彙報。麵對董事會的連連發問,施正榮有點招架不住。“沒想到那麼麻煩,他們問我情況,我一時也說不全,後來一想不就是融資嘛,在哪都一樣。”
更令施正榮意外的是紐交所董事總經理馬度的突然造訪。“你是中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理所當然要到世界最大的資本市場融資。”
當時才下飛機的馬度語速飛快,一臉急切。馬度的誠意感動了施正榮。他開始連夜準備上市資料,做好一切說服董事會的準備。
2005年12月1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前,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無錫尚德掛牌上市。按照當天收盤價計算,施正榮身價躍升至14.416億美元,一舉超過陳天橋。
這一天,紐交所總經理約瑟夫·馮(JosephFung)破例批準,尚德的慶祝聚會可以在交易大廳舉行。那裏的交易員說,好久沒看到這麼熱鬧的場麵了,像一壺翻騰的沸水。施正榮感慨萬千:“這一路經曆了很多風雨,我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感恩。”
對於這段傳奇經曆,施正榮總結說:“紐交所找我們,第一因為他們對尚德有信心;第二,紐交所希望借此進入中國市場,吸引更多企業去那裏上市。”施正榮已經有兩年沒過好春節了,眼下,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好好過個年。“不過,春節還是不能放假。潛在的對手隨時存在,不能掉以輕心。”
科技創業理念最重要
施正榮談到他當時隻帶了一個腦袋和幾十萬美金到國內創業,很多人問他為什麼會成功?他說:“天時、地利、人和。”可能這就是中國人最機智的表述。作為一個科技創業者,他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很強的商業意識,或者是市場意識。作為一個技術型學者創辦企業,一定要有商業意識和市場意識。
施正榮認為,一個人具備了理念的創新就成功了一半。沒有一個創新的理念,你永遠都不能超前。你沒有創新的理念,就很難有一個創新的戰略,或一個創新的執行力。所以很幸運,尚德公司有一個很好的團隊,同時這個團隊也有很好的執行力。
夏煒如何在歐洲打響民族品牌
從打零工到創辦公司
1991年,夏煒剛來深圳時兩手空空,唯一本錢是吃苦耐勞的品格。此前,他從大學畢業後在杭州一工廠做了兩年的工人。
他先後進入深圳城建集團下屬的電子公司、深圳航空電腦設備公司等企業當臨時工。“在初到深圳的兩年裏,我悟到許多道理,珍惜機會,刻苦工作。”夏煒回憶說,“從打零工到1993年創辦雲江電子公司,是很自然的過程,因為我是打零工的,沒有所謂失去。對於擁有。金飯碗的人來說,要創業可能要麵臨失去很多東西,反而比較難以抉擇。”
夏煒最初是代理台灣電腦外設產品和溫州電子零部件產品。1994年開始設廠生產電腦開關。最初生意紅火,但隨著電腦技術升級、產品更新換代,企業經營越來越艱難,從百餘人隊伍銳減到七八個人。
1996年,夏煒經過審慎考慮,把公司名字改為多彩科技公司,並注冊了“Delux”商標,產品改做電腦鍵盤。“當時,對於公司的轉型,很多人也不看好,覺得做鍵盤產業利潤太薄,時機不好。可我已經想到電腦外設技術含量不高,很多小廠紛紛上馬,造成競爭加劇,利潤總會趨薄。為了企業長遠發展,必須創出自己的品牌,即使這條道路很漫長,但必須堅持走下去,這樣才可能幹出一番長久的事業。”
借海外參展揚帆出海
夏煒為多彩科技規劃的品牌戰略包括了三部分內容:一是品牌培育,二是渠道建設,三是技術創新。最初的形象宣傳與渠道建設是從國內起步,以品牌形象建設為導向,加大渠道建設,把形象店開設到每個地級市、縣級市的電腦城裏,銷售成效很大。如今多彩在國內建立了16家全資銷售公司、300多家專賣店。
多彩科技走出國門最大的心得,是通過海外參展進行品牌的建設。多彩是國內電腦外設製造商中最早通過海外參展與國際媒體進行全球推廣的企業,從國際著名的德國CEBIT信息電子展到意大利電腦展等各國電腦專業展上,處處都有裝潢精美的“Delux”展台。“每年參展與媒體推廣的經費在2000萬元以上。”
夏煒記憶猶新的是1999年第一次去德國參加CEBIT展的情形。那一年春天,夏煒從香港飛往德國,飛機上幾乎沒有遇到從內地出去參展的企業家,他帶著大包小包徑直來到漢諾威的展覽中心,當時沒有布展概念,幾乎是擺地攤一樣地把樣品擺在展台上。
敢闖敢試站穩腳跟
夏煒決定以德國為突破口,進軍歐洲市場。在1999年下半年,他倉促之間找了一名當地華人做合作夥伴,注冊了一家德國公司,但是結果不理想。後來又換了一名德國人做合作夥伴,重新注冊公司,仍然是虧損經營。最後,夏煒決定由多彩科技獨自來經營德國公司。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們在德國既沒有人脈資源,也沒有市場調查,就憑著冒險精神闖出來了一條血路。”
夏煒說。“我經常一個人出國,獨來獨往,有時睡在租的倉庫裏,真正是。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啊!2000年為了拓展歐洲市場,我帶著兩個員工,開車帶著樣品逐一拜訪客戶,從德國漢堡出發,途經荷蘭、比利時、意大利等國家,翻越了阿爾卑斯山,7天行程1萬多公裏,有一次高速公路邊沒有旅館,我們隻好在路邊的小樹林裏過夜。”
正是憑借執著與投入的精神,多彩科技在歐洲建立了銷售網絡,尤其是德國分公司經營得紅紅火火。如今,德國分公司擁有2000平方米的倉儲式批發銷售中心。5名德國本土銷售人員銷售業績很好,近年來銷售額保持年增長50%,還組建了德國研發中心,平均3天開發出一款新產品,每月申請專利6-10項。
在歐洲有了知名度
經過10年的發展,多彩科技從隻生產電腦開關,到後來產品逐漸多元化,從事數碼MP4/MP3、攝像頭、機箱、電源、鍵盤、鼠標、音箱、CPU冷卻風扇等數碼及電腦零部件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如今已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電腦外圍設備生產企業,海外客戶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300多家代理商。
由於品牌戰略的成功實施,“Delux”品牌在歐洲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公司目前80%以上的產品是自主品牌,隻有不到20%的產品在為國際上的信息技術巨頭做代工生產商。今年公司的銷售收入比去年增長60%。
“左撤子用品商店”如何創業成功英國倫敦蘇豪區彼科街有一間商店,店主是威廉·格盧彼夫婦。他們在經營中善於觀察和思考,敢於標新立異,結果由小商販成為腰纏萬貫的巨賈。
有一次,他們與4位用左手工作的朋友交談,這4位朋友都說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方便,很難買到左撇子用品。格盧彼受到啟發,從此做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注意人們中用左手工作的有多少,想方設法聽到他們的心聲。他們從美國心理學家拜尼克遜博士研究的結論得知,全人類中估計有34%的人是用左手工作的,不過有許多人從小就被迫矯正了。這位博士認為這種人為矯正是不足取的,格盧彼還從日本學者研究的結果了解到,中老年人改用左手是一種健康長壽之道。因為習慣多用右手的人,支配右手的左腦血管比右腦發達,從而使60%的腦溢血發生在右半腦。如果有意識改用左手,會大有益處,並能對右眼和右耳起到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