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尋找市場的縫隙(1 / 3)

以往我們常常用“在夾縫裏生存”形容處境艱難,但在今日的商業社會,如果你的企業能夠在一個別人都看不到的縫隙裏落地生根,那麼它所遭受的阻力將會比別的企業小很多,將會更快開花結果。當它生存下來之後,就可以茁壯成長,為自己爭取更多的養分來謀求發展。也就是說,小資本的創業者,要學會在市場中尋找可以贏利的縫隙,從而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極具吸引力的業務領域。如此一來,創業的壓力和阻力會小很多,也不必擔心新的進入者及競爭。

細節21 市場調查,掌握全局

第四章我們提到了創業需要製定出可行的目標和計劃,但目標和計劃的製定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要有根據地預測。第一步,就是做好市場調查。在國外,任何一項工作的實施,必須以市場調查為前提。如果企業在經過充分、大量的市場調查後,做出一個符合調查結論的營銷決策,卻不幸在實踐中失敗了,企業的領導人會聳聳肩,認為他很不幸,然後重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相反,如果未經過市場調查,單憑經驗、感覺、判斷等做出營銷決策並實施,不論成敗與否,這個人立即可以卷鋪蓋走人了。由此可見市場調查在製定決策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這也是每一位創業者都要銘記在心的。

案例 麥當勞的市場調查

美國麥當勞公司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快餐店,迅速發展成為國內有500多家分公司,在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4000多家分店的國際快餐經營集團,它的成功當然會為創業者提供許多可供借鑒的寶貴經驗。很多人都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如此快速、大規模的市場擴張,它們的營銷部門是怎麼做到的?其實,答案很簡單,麥當勞的市場營銷部門隻是遵循了的一個宗旨,那就是:用市場研究的成功,確保市場營銷的成功。

據說,當年麥當勞要來北京投資。於是就派了兩名工作人員來到北京某繁華街道做市場調查。第一名市場調查人員看了看繁華的街道,和街上擁擠的人群就回去了。回到總部對負責人說,北京很繁華,人流量也很大,所以這裏可以開一家麥當勞。第二個市場調查員同樣也來到了這個路段,從早上到晚上,分時段的拿出表來做每個時段的人流分布情況,並對每個時段的人流高峰期,每分鍾、每小時經過的人流數量都進行了統計和記錄。然後又用了幾天的時間,對不同年齡段人群以贈送小禮品的形式進行抽樣調查,了解到他們對外國快餐的感受和喜好成度等。通過幾天的調查,回到總部的調查員把這樣一份詳盡的市場調查報告交到了負責人的手中。相信看到這裏,聰明的你一定會猜出來後來誰的報告被采納,並委以重任做中國市場投資的負責人。

案例分析 “不做市場調查,賠死活該”,這句話雖然難聽,卻是很多人在或成功或失敗的經曆之中總結出來的肺腑之言。不要小看一個簡單的市場調查工作,市場需求飽和程度,以及各方麵的競爭優勢與劣勢的,對企業的成功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我們這裏說的市場調查,還同時包括市場分析。一個訓練有素的創業者,在投資一個項目前,一般都會先做市場調查和市場分析,然後再做商業計劃。市場調查和分析的作用在於,創業者可以根據分析得來的結果製定戰略規劃,分析投資項目的外部宏觀環境、行業競爭結構、市場結構、競爭態勢等,進而做好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隻有進行過實際、深入的市場調查和分析之後做出的商業計劃,才是可行的,有說服力的。

細節22 開墾一片“處女地”

在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爭做第一尤其重要。對於剛剛進入市場的創業者來說,做最強壯最龐大的第一太難,但你完全可以做最迅速最新穎的第一。當你能夠開辟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處女地”時,你就可以自豪地站在第一的位置。而做到第一,就意味著站在市場的製高點,握有主動權,利潤當然會很可觀。相反,如果畏首畏尾,不敢自己嚐試創新,等看到別人成功後才步人後塵,企圖分一杯羹,許多情況下隻會有“別人撿了西瓜我撿芝麻”的結局。所以,想要成功創業,就要敢於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了科學的分析和詳細的市場調查作依據之後,創業者就有足夠的理由去嚐試創新,不斷摸索,找出適合自己和企業發展的道路。

案例 一個勇於“吃螃蟹”的人領導的安踏

每個成功企業家的創業史,都有一個從無到有的發展曆程。而安踏,正是在丁誌忠的領導下,一步一步茁壯成長,不斷走向成熟。

作為國內第一個用體育明星做廣告的運動鞋企業,安踏總裁丁誌忠被稱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隨後幾年,中國鞋業成了體育明星與娛樂明星爭奇鬥豔的舞台。“明星戰”、“廣告戰”使得中國運動鞋市場硝煙彌漫,在這場戰爭及隨後的品牌戰中,安踏卻始終保持著領先地位。

20世紀80年代,初中畢業的那個夏天,17歲的丁誌忠提出要到北京發展,家裏人都不理解。父親讓他說出理由來。丁誌忠就說,每天都有外地人拿了錢來買東西,幾乎什麼都能賣掉,我們為什麼不主動把晉江的商品拿出去銷售?丁父的鞋廠那時候也是剛辦起來,經濟並不寬裕,但卻被兒子說服,掏出了1萬多元,讓丁誌忠買了600雙晉江鞋到北京去賣。

為了把晉江的貨擺進北京西單商場的櫃台,丁誌忠天天去找商場的人,一開始別人都不同意,還對他說:“你才多大啊,就跑出來做生意?”丁誌忠硬著頭皮說自己有20歲了。他也不管別人的臉色,特別真誠地介紹起晉江產品的優勢,連續去了一個多月,商場的人終於答應去晉江看看。丁誌忠高興得不得了,趕緊先回晉江準備。最後,在北京所有的大商場,丁誌忠都為晉江的鞋廠爭取到了專門的櫃台。僅兩年的時間,丁誌忠打通了北京最權威也是最艱難的銷售通道——北京王府井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