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動成本。它是總額隨業務員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如產品的材料、直接人工成本等。
案例 大量成本開支會拖垮公司
2004年中旬,李小丁曾經因為第一個享受到南京大學生就業相關優惠政策而名噪一時。後來情況怎樣?李小丁告訴記者,他已經不再做具體業務了,隻偶爾在網上接一些單子。看來,李小丁的創業經曆並不是一帆風順。讓我們來看看他創業一年多的酸甜苦辣,讓更多準備創業或剛剛開始創業的人知道,應該要注意些什麼。
當他決定去創業時,最大的問題是啟動資金,他征得母親的同意,用自家住房賣了20萬元作為第一筆啟動資金,成立了南京怡然科技有限公司,從事計算機培訓和網上筆記本銷售業務。創業初期,李小丁認為低價營銷是競爭初期最有效的武器,他就把計算機培訓課程價格定為50元\/半個月,學員每天可以上機練習,還免費獲得一本教材。一開始反響不錯,生源也很可觀。很快,李小丁的公司在南京計算機培訓領域漸漸闖出了名氣,不久還開辦了一家分公司。除去成本,賺的錢並不多,但他總算是看到了希望。
但當公司各項工作深入進行下去的時候,他發現自己開始有些掌控不了局麵,各種細節上的差錯會因為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而迅速膨脹。出了問題,顧客當然不會買賬,而且更要命的是當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後麵就會出現一連串的問題,讓他應接不暇。
創業前一定要想到如何做才能不虧錢,李小丁總結說,經營過程中有一項工作是非常必要而且很關鍵的,那就是學會控製成本。否則,大量的開支會拖垮剛剛起步的公司。南京計算機市場主要集中在珠江路和鼓樓區的各大高校周圍,為了避開競爭,他選擇了新街口商業中心,最後導致了房租成本過高。房租、計算機設備更新、水電費用、廣告投入、教材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等等,沒有經驗是很難做好的。以打電話為例,固話月租35元,為了控製這個成本,他全部改用了小靈通,這樣每月可以節省不少錢。以前可以眼都不眨一下花掉1000元錢買一些並不是很需要的東西,當了老板之後發現完全不行。
案例分析 剛起步公司的失敗有著諸多的原因,管理不善、業績不佳、資金不足、成本控製不力等都有可能是罪魁禍首,其中尤以成本控製不力最為常見。以李小丁的培訓公司為例,我們可以簡要了解到一個剛起步公司主要的成本支出,想要創業的你,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麵需要支出成本,哪些方麵可以節約成本。
細節68 費用都“費”在哪裏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哲學家被邀請去參觀一個有錢的朋友的新居。當他走進朋友富麗堂皇的新居內,問他的朋友為什麼把客廳設計得這麼大時,朋友說:“因為我支付得起。”當走到朋友的臥室的時候,哲學家又問:“臥室也要這麼大?”朋友還是說:“因為我支付得起。”哲學家笑了,指著朋友頭上的帽子說:“那你今天戴的帽子實在太小了,你應該戴一頂比您的腦袋大十倍的帽子,因為您支付得起。” 哲學家當然是在譏諷他,不能因為有錢就隨意地揮霍,買一些壓根沒有用處的東西隻會讓智者瞧不起。而對小企業家來說,總把錢花在沒用的地方,等你真正要用錢的時候就會捉襟見肘,其後果就是令企業麵臨經濟困境。
商業社會中,企業要想不斷發展,無非就是“開源”和“節流”兩招,而兩者都非易事。所以,為了盡可能節省開支,企業需要一個全麵的企業支出管理解決方案,來管理所有的支出。這種開支管理不僅是為了節約成本,更是企業借以規範管理、提高經營效率的重要工具。
對於支出管理來說,由於企業可以通過再循環的方式來提高對任何成本支出的控製,分析支出以及製定出最合理的運作流程並製定采購戰略,就顯得尤為重要。除了員工的薪水支出以及投資性支出外,創業者要對所有的支出情況進行分析。這樣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方式、途徑,包括買什麼、從誰那裏買、什麼時候買等。比如,統一采購還是單品采購,或是聯合采購。確定了采購方式之後,就要尋找合格的供應商,並進行商務談判等。接下來就是合同的執行和貨款的支付,最後是製定對供應商進行長期有效管理的流程和製度。
成本管理的對象最終是資金流出。但是具體到每個企業的成本管理係統,成本管理的對象還是有所不同。傳統的簡單加工型小企業的成本管理僅限於進行簡單的成本計算,其成本管理對象也就限定在企業內部所發生的資金耗費。而自身處於激烈競爭的大型企業,為贏得競爭,必須關注企業的競爭對手和潛在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因此其成本管理對象也就突破了企業的界限,凡是和企業經營過程相關的資金消耗都屬於成本管理的範圍。
總體看來,成本管理主要應從兩個方麵著手:一方麵是尋源。所謂尋源就是企業要了解每一分錢花到了什麼地方,是與哪個供應商合作的,以及錢花下去之後企業能得到什麼等。另一方麵是采購執行,即怎樣通過流程的標準化和合同的管理,保證企業在執行的過程中,將尋源過程中取得的利益保持下去。
我們這裏要談的問題就是“尋源”,創業者需要知道企業支出的那麼多費用都“費”到哪裏去了,然後才好製定計劃。如果沒有好的計劃,就很容易把錢花到無關緊要的地方去,在該辦正事的時候卻發現沒錢了。創業初期,創業者手頭可支配的資金一般不會太多,所以一定要牢記“好鋼花在刀刃上”這個原則。
案例 把錢花在刀刃上
在成都,有一家由溫州人開設的專門批發皮貨的商店,它有一批固定的客戶。開始,店鋪規模很小,有個成都老板每次都是騎著自行車來,進幾千元的皮貨。一年後,這個溫州人的店麵擴大了,成都老板也換了摩托車,但他還是進幾千元的貨。又過了兩年,溫州人的店鋪擴大為皮貨批發商場,此時,成都老板開了小汽車來進貨,但進貨量仍然沒有增加。又過了兩年,成都老板因為競爭激烈破產了。而溫州老板則成了裝備有意大利最先進生產線的鞋廠廠長。兩人聊天,溫州老板問:“這些年你賺的錢都哪裏去了?”成都老板回答:“你沒見我換了摩托,又換了汽車嗎?前段時間還買了套新房,花了20多萬元。”溫州老板笑笑:“我把你買車的錢用在了購買設備上,買房的錢用在了擴大生產上。”
案例分析 這就是典型的會花錢與不會花錢的不同結果。把錢花在刀刃上,它就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進而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反之,不僅會造成浪費,有時甚至還會造成負麵影響。在成功者的觀念裏,每一分錢都要花得有理有據,不能隨意浪費。即使是花一塊錢,也要讓這一塊錢發揮100%的功效,絕不花冤枉錢。
細節69 節約意識,集腋成裘
在創業之初,福特與一家配件商訂購一批汽車零配件,價格質量談好之後,福特要求對方用木箱對零售配件進行包裝,以減少零配件在運輸裝卸中的損壞,並把包裝規格詳細告訴了對方。令配件商意想不到的是,福特包裝規格十分嚴格,木板箱的尺寸及厚度都有嚴格的規定。配件商雖然有些不滿,但為了長期和福特做生意,他們隻好按圖紙的要求一一照做了。
貨物送到以後,福特要求員工把包裝箱輕輕拆開,不許弄壞任何一塊木板,拆下來的木板立即送到新建的辦公樓。原來,這批木板是用來裝飾新樓地麵的,所有的包裝箱上的木板的尺寸和厚度,都是按地木板的尺寸厚度而設計的,這些木板為福特節約了近10萬美元的費用。
一般人或許會把包裝箱當成廢品處理掉了,隻有福特想出了這樣的方法,把這筆錢折算成了利潤,大大節省了企業的開支。所以說,對於企業而言,倘若你賺了1元,節約了1元,那麼就相當於掙了1元,這種兩倍關係對於1元或許微不足道,但是當基數成萬倍擴大時,增加的利潤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可見,精明的“吝嗇”才是企業管理的精明所在。
案例 創業感言“省了就是賺了”
像很多同齡人一樣,梁諍在大學畢業後就加入了找工作的大軍中。在很多同學選擇南下的時候,他選擇了北漂,在北京找了一家弱電公司做技術,公司的老板和他年齡相仿,大家平時都一塊兒玩,後來他認識了老板的一個大學同學,也是他後來的公司合夥人,大家在一次長談後,決定一起做網絡視頻會議,創業之路從這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