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成本,省下一塊錢=賺到一塊錢(3 / 3)

公司做了一年多之後,他們有了小小的贏利。在歡喜和慶祝的同時,他和合夥人也開始對創業以來的日子進行總結,也對公司發展做進一步的思考。

他最大的感觸是:節約成本等於創造利潤。以前他一直覺得浪費幾度電幾張紙並不是什麼大事,直到自己真的創業了才深切體會到,對小公司來講,每一分錢的節約都太重要。在公司剛剛開始運作的時候,他們四個人(梁諍、合夥人、還有另外兩個員工)就配了四台PC和兩台筆記本,一台激光打印機。六台計算機一台打印機都整天開著,包括辦公室的燈,他們這群小夥子經常是下班離開了卻忘記關,一開就開一宿。直到交電費的時候,梁諍才發現他們公司的電費整整是隔壁公司的兩倍!他們這時候開始意識到,在某種意義上講,浪費是小公司贏利的大障礙!

降低成本就是相對地提高了利潤,於是公司開始注重節約成本。不用的電器及時關掉是必需的。除此之外,他們把兩台計算機轉了出去。本來他們用的是HP2014的激光打印機,但是那款是黑白打印機,公司需要彩打的時候都要去外麵的打印社,很不方便,所以有必要購置一個彩色打印機。但是激光打印機的價格跟耗能實在是太高了,就買了一台與激光打印速度差不多的愛普生噴墨打印機C110,噴墨打印機能耗真的比激光打印機節約很多,C110工作一天一的耗電比2014一小時耗電量還小,墨盒也比硒鼓便宜很多。這樣算下來真是節約了不小的一筆開支!另外,他發現噴墨不像激光打印機那麼挑紙,用過的紙還能再用,大家打印不是很重要文件的時候,都會用使用過紙張的背麵。每周竟然也節省了一包複印紙!同時辦公室采取值日製,責任是關燈關計算機關打印機,一月下來至少能省10%的電費。創業艱難,省了就等於掙了,而且還是淨利潤。所以,當然不能小覷這份精打細算的價值。

案例分析 馬雲曾經說過:“小公司成功的戰略就是兩個詞--活下來、掙錢。活下來尤為重要。”小公司在創業之初要想生存必須要資金、利潤,千萬不要小瞧節約的作用,相信以上的案例對於不屑節約的創業者有很大啟示。

利潤不隻是生產和銷售部門的事,而是企業內所有部門和人員的事,任何部門和人員都與企業利潤息息相關,例如采購環節的原料價格的控製,庫存物品的周轉利用,辦公用品的節約等都影響著公司的利潤。作為公司的每個成員,都要樹立起強烈的利潤意識,充分認識到個人活動與公司利潤的因果關係,努力為公司創造利潤,竭力防止利潤下滑。

某位成功的企業家說過,其實企業的利潤就是一點一點節約出來的。麥當勞是舉世聞名的大公司,尚且能夠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從點滴做起抓成本控製。對於我們小資本創業者來說,從小處著手采取節約措施,就更是意義重大了。創業之初一般都是本小利薄的生意,就更注意一步一滴地采取節約措施了。而且創業者不能隻要求和強調別人來節約,自己平時更要養成節約的習慣,大家齊心協力,集腋成裘,會更有利於企業的生存。

細節70 成本控製是利潤之源

企業是以贏利為目的社會團體,追求的是經營利潤最大化,開展各項活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進行成本控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而對於資金和經驗都相對缺乏的中小企業來說,成本控製更是企業獲得利潤乃至關乎生存的關鍵因素。

降低成本可以提高贏利水平,增強產品的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須進行科學的成本管理。麥肯錫曾這樣評價中國企業:“成本優勢的巨人卻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實,成本控製是一門花錢的藝術,而不是節約的藝術。如何將每一分錢花得恰到好處,將企業的每一種資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這是中國企業在新的商業時代共同麵臨的難題,更是小資本創業者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案例 千方百計省錢的創業者

23歲的賴安·艾利斯(Ryan P. Allis)和27歲的亞倫·豪克頓(Aaron Houghton)在大學時就有了創辦iContact公司的想法,2003年他們正式創立了這家電子郵件營銷服務公司。艾利斯回憶起創業初期的時光是這樣說的:“我們住在辦公室裏,睡在蒲團上,在一台燒烤架上做飯,吃掉了很多拉麵。這是典型的創業生活體驗。”他說,“我們竭盡所能地省錢、增加收入。”艾利斯說其中特別突出的一件事就是,在別人丟棄的辦公椅包裝盒裏到處翻找購物憑單,隻為了能憑此獲得斯泰博公司(Staples,知名的辦公用品商)提供的50美元折扣。

他們學會了談判和討價還價,從技術成本和商業賬戶收費到網頁設計師以及印刷公司。“僅僅是某件東西上貼著個標價簽並不意味著就沒有還價的空間了”,艾利斯說,“他們能做的最壞的事不過就是告訴你‘不行’,但太多的創業者甚至都沒有問問是否還能還價。如果你是用現金支付,就更有利於討價還價。”

另外他們還懂得尋求便宜的技術工具。有那麼多的低成本和免費的軟件解決方案,他們要做的就是去找出來。10年之前,在線營銷工具非常罕見,而且價格非常高,現在這些工具越來越好用,也非常便宜了。他們用自己能找到的所有技術來低成本地構建和營銷他們的業務--從博客到電子郵件新聞列表,用很低廉的價錢就擁有了許多和那些資金更雄厚的大公司一樣先進的技術。

如今,iContact公司的年銷售達到了約1500萬美元。

案例分析 難怪他們的公司可以發展良好,你從兩人控製成本的方法就可以看出來。他們竭盡所能地降低成本,而那些都成為最初的利潤。在生意和生活中,更明智地花錢能幫你省下更多錢以發展業務。而且不僅要盡可能省大錢,小錢也要能聚少成多。

創業期間,公司很有可能會發展緩慢,因此,如果能用一角錢做好本應一塊錢才能完成的事情,那麼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以下為大家提供一些降低成本的竅門:

(1)辦公地點。工作地點通常會決定工作效率,但是你也可以在工作地點上湊合一下。在創業階段租房子的時候,也可以和房東談判,看能否免去創業初期的房租。針對創業一年以內的公司,很多寫字樓都願意降低房租、甚至免去房租,目的就是吸引更多公司,將寫字樓租出去。

(2)設備和服務。下至文件夾上至計算機,都屬於辦公設備,從電話費到公司顧問費用,都屬於工作服務費用。所有這些項目,它們的成本都有降低的空間。可能的話,可以大批量購買辦公設備。能租就租,能不買就不買。盡可能將設備和服務都變成可變成本,這樣就能夠降低固定成本,而且如此一來,隻有收入增加時,整體成本才會上升。

(3)員工。創業者麵臨的最大挑戰可能就是如何控製員工工資成本。有競爭力的報酬雖然是吸引優秀員工的重要方式,但是吸引員工也並不一定非得以工資的形式來達到。還記得如何將固定成本變為可變成本嗎?它同樣也適用於員工的報酬。可以給員工提供較少的工資,同時根據公司的收入,輔以健康獎金發放;給員工一些額外好處,比如靈活的工作時間之類。還可以對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能夠迎刃有餘地應付自己的責任;並且要抽時間給員工一些反饋和嘉獎。不過不管怎樣,對待員工,該發的工資一定要按時兌現,不要試圖節約。

營銷。要賺錢,首先必須花錢,但是其實不用花很多錢就可以做好營銷。最便宜最有效的廣告方式之一就是口頭廣告,但是這種方式需要大量的人際關係。多參加商業活動和社區活動以宣傳自己的企業,而且,不要忘了一定要集中攻克最理想的客戶群體。不斷製造機會,讓自己成為富有號召力的演講人;不斷參加貿易展,即使沒錢租展位也要參加;不要忘了免費媒體的價值。至少在剛開始時,要親自嚐試公關的工作;給行業內重要期刊的編輯打電話,讓他們知道你的存在;寫一兩篇簡短轟動的新聞稿,在主要報紙和雜誌上發表;就自己和記者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專訪等,即使一兩篇報道也能為企業帶來不少業務。

要想將起步階段的成本降至最低,除了上麵介紹的幾點之外,還需要創業者不斷反思、發揮創造力。隨著企業的發展,你就會發現,早年掌握的這些技巧將能大大推動企業的日後發展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