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不,我們該叫他齊桓公了,齊桓公打退了外國勢力對齊國內政的幹涉,終於坐穩了國君的寶座,現在賽跑結束了,戰爭也結束了,但政治鬥爭還遠遠沒有結束。因為他的競爭對手公子糾還活著,這是他無法容忍的。
隻要公子糾多活一日,齊桓公的屁股就永遠坐不踏實,齊國的政局也永遠無法穩固下來。
於是,齊桓公寫了一封信給魯莊公,說自己手足情深於心不忍,要魯莊公代勞殺了齊國政治犯公子糾;其他兩個同謀犯管仲與召忽,則引渡回齊國,讓自己親自來治罪,以泄心頭隻恨。你們是開開心心的答應呢?還是要我們打得你們答應呢?
魯莊公看了信,心中哇涼哇涼的。他剛戰敗回國,屁股還沒坐穩,齊桓公的威脅信跟著就到,行事如此果敢,手段如此毒辣,自己跟他比,實在是差的很遠,從前真是小瞧此人了。
鐵的事實告訴魯莊公,與齊桓公這樣可怕的對手為敵是很不智的,好吧,為了國家社稷,那就殺了公子糾吧,雖然從輩分上說,他是自己的親舅舅。(魯莊公為文薑之子)
政治鬥爭不是賽跑。賽跑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第一名有金牌與獎杯,第二名也有鮮花和掌聲;可是在政治鬥爭中,第二名就是最後一名,最後一名不僅被淘汰,還得掉腦袋。
於是,公子糾死了,死在了自己的親弟弟與親外甥的手裏。說起來,公子糾公孫無知齊襄公魯莊公齊桓公其實都是一家人,但在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麵前,所有親情都變成了狗屎,這就是孔夫子所深深歎息的“禮崩樂壞”。
公子糾死後,魯莊公又將召忽和管仲打入囚車,準備將他們押送回齊國,然而召忽卻說什麼也不肯回國,他當眾發表了一番“忠臣不事二主,士可殺不可辱”的政治演講,然後就自殺殉主了。
然而管仲卻不肯死,他乖乖的鑽進囚車裏,還在半路上歡快的唱起歌來。據《管子》一書的記載,原來管仲的君臣觀生死觀非常之“離經叛道”,他說:“死君這種事兒我是從來不幹的。我隻可以為三件事去死,一是社稷破,二是宗廟滅,三是祭祀絕。如果不是這三件事兒,我不會白白去死,因為我死了對國家不利,活著才有利於國家。”這個觀念看起來倒是蠻現代,其實很古老,隻不過中間斷了兩千年,所以我們今天突然在古書裏看到總會覺得有點突兀。
另據《呂氏春秋》記載,管仲唱的這首歌名叫《黃鵠》,詞曲創作者正是管仲本人,歌詞原文我就不引用了,沒有什麼意義,有興趣讀者的可以去翻翻書,或者也可以去聽聽台灣搖滾歌手趙傳唱的《我是一隻小小鳥》,大概意思差不多。
管仲為什麼身處囹圄了還有心思當“搖滾歌手”?他當然不是為了出唱片。原來,他害怕魯國人反悔把他抓回去,所以編了這首歌讓押送他的士卒們學唱,俗話說邊走邊唱行者無疆,有了歌聲的刺激,大家自然就走的不累了,結果一行人腳底生風,三兩下就順利進入齊境。魯莊公後來果然反悔了,他想任用管仲為魯相,可惜追之不及,悔之晚矣。《呂氏春秋》於是說管仲深悉“役人之術”,也就是所謂激勵之法了。
現在問題又來了,管仲為什麼放著好好的魯相不當要去當齊國的囚犯,難道他就不怕齊桓公殺了他以報一箭之仇嗎?回答這個問題比較複雜,牽涉到他與鮑叔牙多年前一段感人肺腑的深厚友誼,我們還是從頭說起吧!
中國的傳統教育,喜歡把偉人的少年時代吹的天花亂墜,好像他們生下來就天賦異稟道德高尚,孩提時代就勤奮好學憂國憂民,甚至連上天都要降下異象來以資鼓勵。其實曆史的真相並非如此,很多偉人的少年時代不但平凡無奇,甚至有些狼狽,乞丐流氓比比皆是。
號稱中國古代自周公旦以後第一偉大之聖人管仲,年少的時候就很不起眼,他有點像秦末淮陰鄉下的韓信,貧而無行,正宗的小混混一個。不過人家韓信比他還好些,沒飯吃隻是到朋友家蹭,而管仲卻幹起了偷雞摸狗的勾當,不過估計水平不高,所以好幾次被逮個正著,所以時人評價他是“城陰之狗盜、天下之庸夫”(城陰:今山東高密)。實在是很有損我們心目中的偉人形象。
好在後來管仲碰到了鮑叔牙,兩人一見如故,於是一起合夥做生意,但這家夥做生意也不老實,虧了錢算鮑叔牙的,賺了錢卻自己拿大頭,對此鮑叔牙卻毫不以為意,仍然無怨無悔的為管仲付出,世人對此都非常不解。
時過境遷,後來管仲功成名就,他的愛妾小婧問及此事,管仲深深的感慨道:“鮑叔不以我為貪,乃知我貧也。”
或許大家會認為鮑叔牙是個沒有原則的爛好人,但事實並非如此,據《管子》書中記述,鮑叔牙此人嫉惡如仇,聞一過而永生不忘,對自己對他人甚至齊桓公都非常之嚴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但他為什麼偏偏對管仲如此寬縱,信任理解以至如斯地步?我隻能說,鮑叔牙是個具有獨具慧眼的人,他早已看出管仲胸中溝壑萬千,身具聖賢之姿,遠非常人可比,絕不能用一般的小節去要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瑕不掩瑜。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這就是真正的朋友。甚至超越了普通摯友,達到莫逆知己的境界。
小婧接著又問他們後來生意做的怎麼樣,管仲臉上頓時露出了無奈的苦笑。
不怎麼樣!當時齊國的經濟尚未走上正軌,市場混亂,生意難做,管仲好幾次轉換經營方向,結果都以失敗告終,而且還把老本賠了個精光。然而鮑叔牙也沒有因此而責怪他,反而自己將債務全部扛下。世人都說他們倆傻到家了,一個做事傻,一個做人傻。
然而每到這時,鮑叔牙總會對管仲露出真誠的微笑,安慰管仲,要管仲別聽那些人瞎講,還說管仲隻是運氣不好,自己從來就沒有一刻懷疑過他的能力。
小婧聽到這裏,眼淚已經在眶中打轉兒了。
“然後呢?”小婧哽咽著問。
後來,管仲不做生意了,去政府裏做公務員,但他還是很倒黴,三番兩次被辭退,這下子連管仲的老母都開始罵他不成器了,然而鮑叔牙仍然矢誌不渝的站在管仲身邊,安慰他,鼓勵他,支持他,在他最失意最沮喪的時候給了他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直到現在,管仲還記得鮑叔牙在他賦閑在家時鼓勵他的話:管君,你是個很有本領的人,你之所以老是碰壁,不是因為你沒有能力,隻是時機未到罷了——我相信,隻要給你點陽光,你就能燦爛起來!
講述到這裏,管仲忍不住目視遠方,眼眶濕潤。
而感性的小婧,早已是淚流滿麵:“太,太感動了,再……再後來呢?”
再後來,管仲光榮的參軍了,可又在戰場上非常不光榮的逃跑了,兩次三番,恬不知恥。所有人都罵他是個膽小鬼,然而鮑叔牙再次站了出來,為他辯解:管仲不是畏死,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啊……
管仲做小偷沒成功,經商賠光光,打仗當逃兵,即便吃上“皇糧”拿了“鐵飯碗”,居然還能每每被裁員,人倒黴倒到這個份兒上,也真是夠稀奇了。不過還有更稀奇的,齊國的“國父”薑太公七十歲了還一事無成,隻能跑到渭水河邊釣魚玩兒,如此大器晚成,更加是一個極品,可見中國傳統教育裏說的“英雄出少年”,完全是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