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了這麼一大通,如果管仲隻會說不會幹,完全是吹牛皮不打草稿,那麼一切可都成了大笑話。不過別忘了,我們前麵提過,齊桓公看人是很有一套的,比鮑叔牙差不了多少。你還比說,管仲從前做生意賠錢打起仗來逃跑,要多差勁有多差勁,但他治理起國家還真他媽的牛,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管仲說他治國第二,恐怕沒人敢稱第一,梁啟超先生甚至稱讚他為“中國最大政治家”。後世諸葛亮常自比於管仲,我看他完全是大言不慚。
關於管仲接下來在齊國展開的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全麵改革,我就不展開來講了,管子的思想博大精深,研究它的書籍汗牛充棟,沒有幾十萬字根本說不透徹,所以我隻提其中幾個主要方麵,隻這幾個方麵,我們就會發現,齊桓用管仲,不至天下製霸,簡直沒有天理。可以說,管仲的出現,造就了中國曆史一次質變性的飛躍。他不僅思想開放,多有創見,開先秦各家學術風氣之濫觴;且革新內政,經濟強齊,力輔桓公拯諸夏於傾覆危亡。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他認為管仲相齊造福後世,如果不是他橫空出世,輔佐桓公稱霸諸侯,那麼所有中國人都將強迫穿上蠻夷服裝,被蠻夷統治或同化,甚至整個華夏文明都會消亡。(所謂“被發左衽”,就是披散頭發,衣襟向左開,這是蠻夷人的裝飾;華夏人必須把頭發束起來,衣襟向右開。)
孔子很少誇人的,他這也不是在誇人,因為這是事實。
管仲新政的第一步:重新劃定行政區域,建立郡縣製雛形。
周朝的行政區劃很簡單,以國都為中心,國都郊內稱鄉,郊外叫遂。一般來講一國有三鄉三遂。但在管仲的改革之後,齊國把三鄉變成了二十一鄉,每個鄉之下設“軌”、“裏”、“連”等行政機構,三遂則變成了五屬,每個屬之下設“邑”、“卒”、“鄉”、“縣”等行政機構,使得行政管理能直達每一人戶,從而形成了先進而完整的國家行政管理係統。也就是說,在周朝其他國家還處於封建領主自轄其地政出多門管理混亂的時候,齊國已經形成了分級管理的現代化國家雛形,這是管仲超越了時代的偉大創舉。
管仲新政的第二步:在行政組織中層層建立軍事組織,由國君直接控製軍權。
在西周時期,軍事組織是寓於宗族組織中的,每逢戰爭,封建領主以宗族家長的身份召集本族成員組成軍隊,跟著國君去打仗。也就是說國家軍隊其實是由貴族私人武裝組成,這不僅對君權是一種威脅,而且在管理上也很困難,所以管仲大力改革軍製,把貴族私人武裝逐漸轉化為真正的國家軍隊,這又是一大創舉。
我們看到,管仲極力將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事物納入各級行政機構的管轄範圍內,這就極大限製了貴族在自己采邑內的特權,且避免他們另立山頭威脅君權,這實際上是由領主統治向封建官僚統治轉變的開端,在推進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所以別看管仲出身貧賤,功利現實,似非仁厚君子,可他胸中確有萬千溝壑,隻欠足夠大的舞台而已。小平同誌嚐言: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管仲就是隻好貓,而且還是隻貓中極品,堪稱貓王。
管仲新政的第三步:由國家控製重要經濟資源,首創“國有企業”壟斷國家經濟命脈,限製地方豪富的經濟掠奪。
齊國臨海,有漁鹽之利,被稱為“海王之國”。但是從前這些資源都掌握在當地貴族豪富手裏,他們利用自身特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積累了巨大的財富,這不僅減少了國家財政收入,而且造成市場混亂,民不聊生。所以這個局麵必須改觀,否則齊國的國力必將持續衰退,甚至走向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