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邊,齊桓公也很高興,因為魯莊公說的這門親事兒可不得了,對方是周天子莊王的女兒王姬,地位尊貴無比,這對齊而言無異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政治聯姻。所以11年後(公元前672年),齊桓公也準備把自己的自己的侄女兒哀薑(齊襄公侄女)嫁給魯莊公,魯莊公親自到齊國來納幣訂婚。
所謂納幣,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送彩禮。(先秦的婚俗,需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幣、請期五步禮儀程序,然後才可迎娶過門。)當時貴族送彩禮,一般需要五兩(即二百尺)絲織成的帛,再加鹿皮兩張。像魯莊公這樣的諸侯級大貴族,還要再加上一個大璋(某種貴重的玉器)。別怪周禮嚴密繁雜,那就是當時人們的生活準則,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完了兩年之後(公元前670年),齊桓公吊足了魯莊公的胃口,這才正式將哀薑嫁出,魯莊公又親自至齊迎娶,極盡禮數以表重視,從此齊魯兩國關係進入蜜月期。
扯遠了,我們回頭來再說齊桓公與王姬的這門親事,它為什麼一定要魯莊公來主持才行呢?原來這是一個政治傳統。按照周禮,天子將女兒嫁給諸侯,必使同姓諸侯出麵主婚,如果天子親自主婚,則會混淆了天子與諸侯的尊卑界限。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又是周禮的創始人,魯周關係遠超其他諸侯,所以曆代齊侯娶王女,一般都由魯君來說媒主婚。
於是,在這一年冬(公元前683年),齊桓公親自來到魯國,迎娶周王女共姬。
同時,徐、蔡、衛等姬姓中小諸侯也各自送來女兒,作為周王女的陪嫁之滕妾。齊桓公滿載而歸,身後一片鶯鶯燕燕,好不得意,好不幸福。《詩經》因而有詩《召南·何彼穠矣》讚曰:
何彼穠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雝?王姬之車。
何彼穠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意思是:
怎麼那樣穠麗絢爛?如同唐棣花般莊重美麗。怎麼這麼肅穆呢?王姬出嫁車駕真壯觀。
怎麼那樣穠麗絢爛?如同桃李花般嬌豔欲滴。平王之孫,齊侯之子,永結同心。
什麼釣魚最方便?撮合絲麻成紅線。齊侯之子,平王之孫,永結同心。
強國的君主就是好哇,想泡誰就泡誰,想娶誰就娶誰,還有文人幫忙寫詩讚頌,瞧瞧,都誇出花兒來了。
史書記載,齊桓公的老婆數和兒子數都是春秋之最,比起專情且無子的齊襄公,齊桓公真可謂家庭事業雙豐收,看來我們應該重新認識一下“紅顏禍水、好色亡國”這句話了,齊桓公、晉文公、漢武帝、唐太宗不都是出了名的好色麼?這對他們的事業好像也沒啥影響。依我愚見,比起好色來,專情似乎更危險,歐陽修說:“英雄多困於所溺。”愛好廣泛不要緊,關鍵要自我克製,不能沉溺,否則就會成為昏君,比如南唐後主、宋徽宗,還有明天啟。
迎娶王女,隻是將齊國的國際地位提升了些,齊桓公真要想將強齊轉化為霸齊,還得主持幾次國際諸侯大會,解決一些國際糾紛,這樣才能真正樹立威信,得到諸侯們的擁護。
恰在此時,地處中原的宋國(今河南商丘)發生了一場大內亂,給了齊桓公一個大好機會。
說它是大內亂,一點兒不誇張,因為它亂的離譜,亂的人暈頭轉向。
首先,是宋伐魯,宋國猛將兄南宮長萬被魯軍俘虜,宋國國君宋閔公於是輕視南宮長萬,南宮長萬是個爆脾氣,他無法忍受這個恥辱,竟然在被放回宋國後暗殺了宋閔公,改立公子遊為國君。
這是以臣弑君,最為大逆不道。
接著,逃到別國的宋國諸公子,又向曹國借兵,發起反攻,打敗叛軍,攻入宋都,殺死公子遊,改立公子禦說為國君,是為宋桓公。
這是兄弟相殘,同樣很不仁道。
南宮長萬戰敗後,自己拉車載著母親,狂奔兩百多裏,一天就逃到了陳國。宋桓公向陳國要人,陳國便用美人計將其誘捕,然後送回宋國。宋桓公於是把南宮長萬,連同他的八十老母,全部剁成肉醬,然後遍賜群臣,給大家加餐。
雖是叛臣,但如此殘忍,實在令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