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要學會交48歲的朋友,也要會交8歲的朋友。
平常大家很少有機會跟一個公司的老板接觸,如果你做過“一日助理”,哪怕隻是一天,你也能知道,職場的老板是怎麼做的。等你跟了三個老板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不同的行業還不一樣。盡管這種體會不是全麵的,但那是真實的,它會給你一種刺激和感知。人是需要從行為上作出改變的,但改變需要誘因,需要受刺激。
翻看那些做過“一日助理”的同學們寫的感受,會看出他們有很多反思:“我以前以為是這樣的,結果發現是另外一個樣子”;“原來我以為這個是可行的,結果發現這樣做是不可以的”;“以前我以為這樣是可以的,結果最後發現這樣的話會得罪人”。
所以,你要想開始收獲見識,就要有社會上的良師益友。
實際上,不管你今天學的是哪一個專業,任何一個你以為對口的專業能力,在工作中的關聯最多不超過10%,不管它表麵上看起來是多麼相關。學習的第一個方法是要有社會上的良師益友。因為知識和資源的一個很重要的傳播方法是依靠人際關係來傳播,當你有了社會上的人際關係的時候,你就擁有了社會知識。
我認為同學們在選擇良師益友時的最大誤區是愛以名人和大忙人作為對象,其實這類人都沒空教導你。想想看,有這麼多人想找他們交朋友、說事,就算他很願意跟你指點一下,那也就隻有兩分鍾吧。像那些公司的大老板,他們所考慮的事情或考慮問題的層次可能不會讓同學們直接得到幫助,因為他們所從事的事務跟你們是不同的。事實上,你們偶爾聽他們說一點兒東西就夠了。
其實,在社會中存在著這樣一些人,比如單位的業務骨幹、老會計,或者資深員工。他們往往是按照職業層麵的要求,掌握了某些專屬於職業的行動型知識,他們不一定有多高的社會地位,但卻是在社會上實實在在做事的人。
對於年輕人來說,更應該創造機會去接觸這些具備行動型知識的人。他可能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保險推銷員,可能是一個公司的中層經理,也可能是一個很會搞活動的組織者。
如果在你的生活裏有若幹個這樣的人,你會發現他們對你生活的改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告訴你職場中的經驗。我覺得,那樣的人才是同學們真正要交往的人,才是比較現實的幫助者。在現實世界中你要學習的規則是現實的操作性規則,所以這些業務骨幹告訴你的東西才能助你成功,幫助你從一張白紙,一步步成長到高水平。至於那些名人,拍一張照片,寒暄一下就可以了。
那麼,我們要怎麼認識人呢?就算認識了以後也很麻煩,還得維係。怎麼維係一段關係呢?你不能跟人家說,我們上次認識了,現在維持維持吧。告訴大家兩個非常積極的方法。第一個方法,準備一張名片,就是印好名片。不管是男生或是女生,碰到別人以後如果直接跟人說:“給我留一個電話吧!”聽起來總不太好。特別是對女生,如果你說:“給我留一個電話號碼吧!”女生可能會說:“幹嗎的?幹嗎的?”但是如果你拿一個名片出來,詢問她:“可不可以認識一下,我們可以換一張名片。”這樣就好很多。這個叫做生存技能。說實話,就是我們必須要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