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的不確定性在哪裏?(4)(1 / 1)

再比如有兩個人,一個是學生會主席,另一個是學生會副主席,這兩個人關係很不好,互相競爭,互相掐架,就是說你想做一件事情,我看不慣就反對,我說的事情你也反對,兩敗俱傷的話,其實從最終結果來看,這樣對兩個人都不好。那麼怎樣才能夠至少不傷和氣呢?雖然你說的我覺得不好,我說的你也認為不好,但是我讓你通過,你也讓我通過。

現在80後、90後有時候跟父母溝通起來很困難。比如你說的東西父母不同意怎麼辦?你就說:“媽,這回按我說的做,下回按你說的做。”在理論上,這叫交叉讓步。當初伐木的時候,怎樣把兩根木頭弄到山下去呢?先伐一根木頭豎過來,再伐一根躺在它的上麵滾下去,然後再把下麵那根放到剛才在上麵的木頭上滾下去,等於各幫各一個忙,各自都過關。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兩個人是不對付,但是我讓你過去,你也讓我過去,這就是一個技巧,也是一個技能,你明白了這個技能以後就可以用了。

所以技能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裏麵非常重要,而那些非技能的專業是沒有前景的。因為在今天這個社會裏麵,雖然有那麼多大學生,但是其實沒有多少理論崗位。社會上都是職業技能崗位,要的是職業技能人才,甚至一大堆職業技能崗位都招不到人,螺絲釘和螺母對不上,所以技能很重要。如果你今天學的課程裏麵技能不是很多,那你就要多學一些技能,這很管用的。

記得北京大學心理學係主任王教授說:“我們這個心理學院有個特點,就是不管用,因為我們是心理學理論,既不管做心理谘詢,也不管做心理診斷,也達不到心理指導的水平。”但是你到北京師範大學就不一樣,如果你學的是教育心理學,就要做心理輔導、心理溝通,在教育中去學會怎麼樣抓住學生的心理設置教育方法,或者分析民工子弟與農民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心理學是你行動工具的一個基礎,這一點就非常有用。這就是我們說的專業技能。

我希望大家可以通用這些技能。怎麼通用這些技能呢?比如演講就是一個通用技能。你隻要會說話,能夠當著陌生人會說話,或者當著一堆人會說話,你就可以做促銷,可以去吆喝賣東西……但是,在同樣的情況下,如果你是一個會演講的人,那麼你站在那裏賣東西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一個大學畢業生和一個非大學畢業生、一個農民打工者最大的區別是什麼?我前一陣做《頭腦風暴》節目的時候,有一個80後的農民工說:“我做過很多工作,我的手比大學生的手還嫩。”為什麼?“因為我給人家洗腳的時候,那個營養液都滋潤到我手上了;我跟大學生一樣,也天天上網;但是我還會點兒東西,大學生什麼都不會。”他說得有一定道理。

有的同學別看學的是專業知識,寫篇文章都是一條一條的,可到一個單位,出去談判,如果能把領導的談判弄成一個紀要,才是萬裏挑一的人才。紀要不是說領導說的每一句話你都給記錄下來。人家談了兩個小時,實際上隻有四點是人家要的,達成了共識的;三點是不同的意見;這個分歧是什麼原因,你能夠記錄下來就可以了。不管你學什麼專業,隻要會寫備忘錄,會做紀要,絕對就是萬裏挑一的。

我們說寫紀要、寫備忘錄都是“記”,這不是高級的,而是最低層麵的。如果你連“記”這個層麵都做不好,還上什麼大學?連事都說不清楚,自己都不知道、不確定,對於一個老板來說,他也非常不確定要不要用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