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確定的變成確定的(1 / 2)

無論是主觀的不確定,還是客觀的不確定,怎樣才能把它們變成確定的呢?

最重要的就是去實際體驗。實際體驗分為直接的實際體驗和間接的實際體驗。什麼叫直接的實際體驗?就是去實習。真正去實習了以後,按理來說,你喜不喜歡、能不能幹,很容易就知道了。我覺得大學生真正能幹的活有很多,試著幹幹並不是什麼壞事。等到工作安定下來的時候,你就知道怎樣能讓別人覺得舒服,你該怎麼幹了。

當你之前學的本事有30%可以轉移到幹另外一件事情上麵的時候,你就比老師強多了。老師給大家講的案例,有時他自己都不記得,並不能把握做事的規則,也不知道什麼東西能夠有強烈的影響力,因此也就不能把握你在什麼條件下可以將信息吸收進去。我們的老師不管這些,隻是照著自己的教案念出來而已,這跟實習是不一樣的。無論是實習,還是其他一些體驗,比如做大學生公益創業,或者說到淘寶網上去創業,都需要大家實實在在的行動。

一旦你有了真實的行動,比如組織一個學校社團到校園外做社會公益行動的時候,你就會真正麵臨社區裏的一些人。你想要拉一些企業讚助的時候,就需要跟企業打交道。就算打交道不多,最後也沒拿多少錢,但是打過交道跟沒打過交道是不一樣的。就像一個人要在一群人麵前演講,他上台說過話和沒說過話是不一樣的。麵對這麼多人,我的語調怎麼控製?我發現有人快睡著了,怎樣才能把大家弄醒?一旦你有過演講的經驗,就會知道如果像老師念書一樣平和,大家都會睡著;但是如果你說話抑揚頓挫,下麵聽眾的腦電波在不同的時候受到不同的刺激,就會保持清醒。在你實際做的過程當中,你會得到經驗。

現在有些活動非常鼓勵大家來參與,包括大學生實習聯盟,鼓勵大家去實習;還有大學生公益創業,就是參與和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實踐,你可以製訂你的計劃,可以申請我們的資助,也可以參加聯想公益創意大賽,或者參加百度創意大賽……有很多這樣的活動。在這種活動中,你就能夠跟社會上的很多人打交道。在打交道的過程當中,你就會了解到這個單位是什麼樣,那個單位是什麼樣。

還有一類是大學生實際行動。我們最近跟上海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合作的創想2015活動,組織了一係列鼓勵大學生參與的實際工作。今天我們的大學生,在吃苦耐勞方麵跟前代大學生有所不同,但是在想象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把思路表現為一個圖形的水平上麵,其實是相當不錯的。我們組織了一個設計團隊,當然不是隻有學設計的同學才能做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本來不是學設計的同學也都參與進來了。有的同學擅長把一些元素提煉出來以表現某一個概念;但是另外一些同學善於把這個表現為具體的方案。

大家聽說過蔣友柏吧?蔣友柏是蔣介石的重孫,他學的是金融,開的是投資設計公司。他這個設計公司由他自己去做概念,然後找學設計、學畫圖的同學按照他的概念設計出來。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其實年輕一代,包括80後的一些中產階級,在社會的產品和服務中真正讓他們得到滿足的東西的供給量是不夠的,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出國到外麵看看。像我們平時看到的“山寨貨”,就表示對本土的設計理念不滿意,然後拷貝境外的設計樣式,再以便宜的價格來讓我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