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食草與食肉(1 / 1)

人們最容易忘記也最容易忽視的是淺顯的道理。

我最愛看的電視片是《動物世界》,那色彩斑斕的景色,那殘酷無情的撕咬,那陰險狡詐的埋伏,那拚死拚活的逃命,那嬰兒般絕望的慘叫……你絕對是驚心動魄,目瞪口呆;動物們毫不掩飾的殘忍,專橫野蠻的**,與生俱來的機靈,永無休止的驚恐……你隻能是無可奈何,感慨萬千。特別是當看到尖銳的牙齒咬斷柔軟的喉管之時,你會咬牙切齒地憎恨食肉動物——凶狠的獅子,凶殘的鬣狗,凶猛的獵豹等;你會痛不欲生地憐憫食草動物——可愛的羚羊,可憐的鹿群,可惜的角馬……如果與人類的生存行為聯係起來,你卻又感到我們這個充滿情感的世界,同時也是那樣的冷漠和堅硬。

近日,拜訪老朋友李振榮先生,沒想到他正在全神貫注地看《動物世界》,而且看得似乎比我還上癮。因為振榮先生擔任過市領導職務,我以為他隻是看新聞,看國家乃至國際大事,不會有關愛動物的閑心。誰知他竟然看出相當的門道。他說看動物們的生活不光是有意思,還有意味;他說食肉動物非常智慧非常團結,食草動物卻傻乎乎的而且也不團結。為什麼呢?因為食肉動物趨於進攻——迂回,包抄,堵截,進攻,所以就大動腦筋;而食草動物惟一的能耐隻是逃命,所以智商低下,隻要聽到風吹草動,就撒開四蹄一個勁兒地奔跑。由於缺少智慧,有時還稀裏糊塗地撞進食肉動物的嘴巴裏。食肉動物的生存要費不少力氣,它們每一頓用餐都要麵對拚死的掙紮,瘋狂的逃竄和絕望的反抗。所以它們必須絞盡腦汁,用盡心機,必須紀律嚴明,團結戰鬥。而食草動物的生存太容易,低頭啃食一動不動的青草,抬頭咀嚼老老實實長在那裏的樹葉。用不著廝殺,用不著拚搏,用不著嘔心瀝血地思索,各自吃飽就萬事大吉。表麵看起來它們成群結隊地聚在一起,但彼此之間沒有任何責任或情感聯係,貼近在一起隻是為了壯膽而已。更多的意識是:如此龐大的群體,盡管猛獸來襲,怎麼就輪到我倒黴呢!為此,當你看到畫麵上成千上萬的角馬、牛群、鹿群在奔騰,仿佛一支龐大的軍隊在征戰——蹄聲隆隆如戰鼓如滾雷轟鳴,雙角閃閃如刀劍如槍刺淩空;迷漫的煙霧托著一股勢不可擋的氣勢,令你熱血沸湧。然而,隻要出現一隻獅影,一隻幹瘦的草原狼,或是一隻還沒有角馬腿肚子高的豺狗子,這成千上萬的雄壯立即就一錢不值,就成了烏合之眾,就四逃八散潰不成軍。

當然,在這總體的膽怯之中,也有細節的勇敢,例如一個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崽子,迸發出超動物的勇敢。不過這僅僅是為自己的兒女,別家兒女被撕咬的悲慘,所有的父母絕對是視而不見。眼睜睜地看著同類的**喂飽了敵害的胃腸,全體就輕鬆起來,漸漸放慢腳步悠閑地啃草。

振榮先生的一席話,使我心中豁然,不由得敬佩食肉動物的抱團精神。這些可恨的家夥確實厲害,它們隊伍中任何一員受到威脅或受到傷害,全體都會為之拚命。獅子們的團隊精神令你驚訝,最強壯者衝鋒在前,次強壯者從旁協助,無能者在家裏看孩子;鬣狗的隊伍中以戰鬥能力強弱分尊卑,級別低者在職位高者麵前隻能是夾著尾巴表示謙恭和尊敬;荒野中一隻獨狼遇到危險,就會發出撕心裂肺的求救哀鳴,立即就有同伴從四麵八方趕來救助。所有的食草動物都不具有以上食肉動物的組織性與紀律性,更不具有什麼救助的行為。

於是,你不能不聯想到人類的艱難和安逸,奮鬥和懶惰,想到“食肉和食草”似乎在昭示著人類。艱難困苦會使人迸射出驚人的聰慧,驚人的狡詐,驚人的貪婪和驚人的創造;飽食終日會讓人變得昏昏沉沉,無所事事,簡直就能變成滾圓的豬。這其實是極其淺顯的道理,然而,人們最容易忘記也最容易忽視的就是淺顯的道理。為此,我們這個世界無論怎樣發展怎樣先進,無論有多少教訓有多少經驗,最終還是一如既往地充滿幸福充滿痛苦,充滿沒完沒了的喜怒哀樂。

2003年3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