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贏得人緣,讓人生左右逢源(2)(3 / 3)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的每一個人,包含我們自己在內,都有著自己的性格特點。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一味要求別人來適應自己的性格和脾氣,從而改變他,那麼,我們的人際交往圈子就會越來越小,朋友、哥們兒自然少得可憐,甚至沒有。另外,要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誰也不想被人輕易改變。而改變一個人更是需要一份執著的勇氣、長期堅持的恒心、毅力以及絕佳的智慧。即使這樣,結果還未可知。

適應是超越的前提,我們每個人的一切成長與進步都是通過“適應”而獲得的。即使你想超越別人、領導社會發展,你也必須首先學會適應,學會適應對方,而不是試圖改變對方。有些人不主動請示工作,必要時你必須主動去商量;有些人喜歡吹牛奉承,若實在無法接受,就全當做耳旁風;有些人性情急躁,就需要你冷靜處之……適應別人固然不易,有時甚至很難,但從大局而言,從哲學觀點來講,必須這樣。在與人交往中,我們隻有學會了去適應他而改變自己,才能達到友情深如海、朋友滿天下。

與自己合得來的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誰都能做到。可是,如果是與自己性格合不來的、或自己討厭的呢?其實,我們更應該努力地適應他們,並和他們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才可以說是一個出色成功的“外交家”。這時,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舍棄”你的特長,“掩蓋”你的個性,把自己歸“零”,重新開始。

當然,這裏所說的適應和改變是有原則性的,不是一味地沒有個性地討好他人,而是一種智慧處世哲學。

在兒提、學生時代,我們可以避免與自己性格不合的人交往或玩耍,但是,一旦走入了社會,走上了工作崗位,就由不得我們隨性而為了。比如,在工作中,如果我們不能主動地與上司、同事相處,如果自己不能積極主動地努力適應對方的性格特點、脾氣,以及做事的方式,那麼,我們的工作要想順利的進行下去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趙磊應聘到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在他上班的第一天,經理找他談話時,他就直接對經理提出自己要求——工作要“專業對口”,而且還特別提醒經理要“充分注意到他的特長”。趙磊是一名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因在一所名牌大學的美術係並且專業成績突出而大受青睞。

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他自信且坦誠地說出了自己要求,並不斷地反複強調:隻有讓他到廣告設計部門去工作,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

麵對趙磊的超強自信與要求,經理並沒有因他的強調和解釋而改變想法,仍然安排他到策劃部門去工作。針對這點,趙磊非常不開心,甚至感到惱火——他認為自己被“埋沒”了。帶著這種情緒在策劃部門工作,可以而知,他不能全心全意——不安心幹活也不虛心學習,結果給人們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沒過多久,因實在無法再呆在下去了,他主動地提出了辭職要求,經理很快就批準了。

法國拉布呂爾說:“與其令對方服從我們,還不如我們隨和著對方,更為便捷而且有益。”

在工作中,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顯得非常重要。為了更好地同上司、同事們相處,我們必須學會主動適應他人和改變自己,即不以自我為中心、不孤傲,要懂得謙虛和聽取他人的意見,隻有這樣,才不會導致與同事與領導間的不和諧;反之,不懂得適應他人的人,不僅工作難以開展,而且領導、同事們都會排斥你,對你敬而遠之,從而造成你孤家寡人、寸步難行的局麵。比如,上麵的趙磊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主動適應對方,在家庭生活中同樣重要。一個恩愛的家庭是靠夫妻雙方和諧相處、互諒互解和相互支撐而持續的。如果夫妻一方一味地堅持著自己的秉性,而不懂得體諒他人的感受,這個家庭必然不和諧,夫妻關係及感情自然不會多好。所以,為了處好家庭關係,我們必須學會適應他(她)而慢慢地改變自己。

其實,真愛一個人,為什麼要去改變他(她)呢?不能改變,就去適應吧。正所謂,與其改變對方,不如改變自己,適應對方!尤其是對於愛情和婚姻,它們不是改造場所。真正愛一個人,是相信他、接受他、包容他、支持他,讓他的生命因為有了你,得到更多的信心、力量和支持。也許,當我們不再要求對方改變,而是真正改變自己時,對方也往往跟著我們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