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職業精神是員工在企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敬業,讓員工為老板所經營的企業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勤奮,讓員工收獲懶惰者無法企及的成果;高效,讓員工實現業績的增長和職位的提升。擁有敬業、勤勞和高效這3種職業精神的員工,最受老板的歡迎。
1.做老板眼中最敬業的員工
任何一個想成功的老板都必須設法使每個員工都敬業,因為沒有敬業的員工就無法給顧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就難以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如果接線員不接電話、銷售員為難客戶,那麼企業即使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又有什麼用呢?如果售貨員對顧客愛理不理,那麼商店即使裝潢得再富麗堂皇,又有什麼用呢?
相反,如果所有員工都動力十足,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那麼企業將一往無前。試想,如果每個員工都和客戶相處得其樂融融,如果每個員工都能致力於生產高質量的產品,那麼企業的競爭對手恐怕永遠也沒有可乘之機。所以,敬業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能力,所有的能力隻有通過敬業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 敬業意味著你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和事業從心底裏充滿著敬畏和尊重,意味著你要有把工作和事業做成、做好的決心。“敬業”兩個字包含的內容很廣,勤奮、忠誠、服從、紀律、責任、專注等等都涵蓋於其中。如果你敬業,那麼你就會變成一個值得老板信賴的員工,一個可以被老板委以重任的員工。
在企業中,一個員工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敬業的程度。敬業的員工,不僅僅是為了對老板有個交代,更重要的一點,敬業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使命、一種職業精神。如果你不僅敬業,而且把敬業當成自己的一種習慣,你會一輩子從中受益。
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喬·吉拉德在被問及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推銷員時說:“你應該擁有敬業精神,不要把工作看成是別人強加於你身上的負擔,雖然是在打工,但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在為自己工作。隻要你自己喜歡,就算是挖地溝,這又關別人什麼事呢?”
1963年,25歲的吉拉德經營建築生意失敗,身背巨額債務,幾乎走投無路。於是,他隻有改行去賣汽車。
剛開始賣汽車時,吉拉德並沒有把推銷員這份工作放在眼裏,隻是將之視為自己養家糊口的一種手段。但經過努力賣掉了第一輛汽車後,他內心的想法完全改變了。他撣了撣身上的灰塵,咬牙切齒地對自己說:“就這樣,好好地幹,你一定會東山再起的!”
從此以後,吉拉德把心思全部用在了工作上,用“廢寢忘食”一詞來形容他對待工作的態度一點也不為過。一次,妻子打來電話,說他們的小兒子已住進了醫院,讓他趕快過去。當吉拉德匆忙換下工作服準備離開時,一位顧客找上門來,說剛買的汽車刹車不好使,要求他盡快給調一下。吉拉德二話沒說,立即又換上工作服鑽進了車底,一幹就是幾個小時。當他拖著疲憊的身體趕到醫院時,妻子已經摟著兒子進入了夢鄉。他沒有驚動母子二人,而是在病房的牆角蹲了一夜。第二天,他便早早地去上班了。
正是這樣的敬業精神讓吉拉德最終走向了成功。當時汽車經銷商的平均銷售世界記錄是每周賣出7輛汽車,而吉拉德憑一人之力平均每天賣出6輛汽車。
不管當初是出自真心還是為了表決心,“敬業”是很多員工在初進企業時對老板說得最多的一個詞,但是在後來的工作中,一些員工徹底忘掉了這個詞。他們要麼挑剔工作環境不好,要麼認為現在從事的工作沒有“錢途”,要麼覺得專業不對口,要麼認為老板任人唯親,要麼感覺到自己總是受到排擠。總之,工作在他們的眼中隻是謀生的一種手段。
馬征和龍翔同時被北京某大型出版社聘用,為此他們都非常高興,認為自己將來肯定會大有作為。可沒想到上班的第一天,人事部門卻安排他倆去校對科,和有經驗的老校對員一起工作。
麵對這樣的安排,自負的馬征一下驚呆了。他想:校對有什麼好學的?不就是改改錯別字、標點符號什麼的嗎?這樣的事,高中生都能做。我可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碩士生呀!於是,馬征憤而辭職,因為他不想把自己的才華浪費在這樣的小事上。
龍翔與馬征的想法不同,接到人事部門的通知後,他想:校對看似簡單,但肯定大有學問,我一定要幹好它。就這樣,龍翔高興地到校對科報到了。
在校對科裏,龍翔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不停地向有經驗的老同誌學習。一次,他還主動幫助一位同事校對完了一本很專業的書稿。這件事無意中被社長知道了,他覺得龍翔是一個可造之才,於是便非常注意他的工作表現。
一年之後,龍翔接到通知,他被調到社科類編輯室去當編輯。而此時的馬征呢?還在人才市場上奔波。事實上,不是用人單位不要馬征,而是馬征無論做什麼工作,都顯得漫不經心。他不是覺得手頭的工作太平凡,就是覺得某一件事不值得竭盡全力去做,隻用七分心思就行,結果一些簡單的工作也被他搞得亂七八糟的。當領導批評他時,馬征不是虛心接受,而是以“走人”相威脅。因此,他失去了很多工作,把大好時光都耗費在人才市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