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有職業精神的員工最受老板的歡迎(1)(3 / 3)

布蘭德是在20歲時進入工廠的,工作一開始,他就對工廠的生產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麵的了解,他知道一輛汽車由零件到裝配出廠,大約要經過13個部門,而每個部門的工作性質都不相同。

布蘭德當時就想,如果自己想在汽車製造這一行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對汽車製造的全部過程有一番深入的了解。於是,他主動要求從最基層的雜工做起。在福特汽車公司裏,雜工不屬於正式工人,也沒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哪裏有零活就要到哪裏去。而正是因為這項工作,布蘭德才有機會和工廠的各個部門接觸,因此對各個部門的工作性質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當了一年半的雜工之後,布蘭德申請調到汽車椅墊部工作。不久,他就把製造椅墊的手藝學會了。後來,他又申請調到點焊部、車身部、噴漆部、車床部等部門去工作。在不到3年的時間裏,他幾乎把各個部門的工作都做過了。最後,他又申請到裝配線上去工作。

盡管布蘭德幹得非常起勁,可是他的父親卻對他的那些舉動很不理解。父親問布蘭德:“你工作已經3年多了,可總是做些焊接、刷漆、製造零件的工作,這樣恐怕會耽誤你的前途吧?”

“爸爸,你不明白。”湯姆·布蘭德笑著說,“我並不急於當小工頭。我是以能勝任領導整個工廠為目標的,所以必須花點時間了解整個製造流程。我現在正在把我的時間用來做最有價值的事情,因為我要學的,不僅僅是一個汽車椅墊如何製造,而是要知道整輛汽車是如何製造的。”

當湯姆·布蘭德確認自己已經具備管理者的素質時,他決定在裝配線上嶄露頭角。布蘭德在其他部門幹過,懂得各種零件的製造工序,也能分辨零件的優劣,這為他的裝配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沒有過久,他就成為裝配線上最出色的工人。很快,他就晉升為領班,並逐步升職為總領班。

在工作中,有了敬業精神你就會深深地喜歡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由此你才會專心致誌地從事自己的工作。養成敬業的習慣,或許並不能為你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養成了一種“不敬業”的壞習慣,那麼你做任何事都會僅是“隨便做一做”,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任何一家企業,如果沒有敬業的員工作支撐,那麼這家企業倒閉隻是早晚的事情;任何一名員工,如果缺乏敬業精神,那麼他丟掉工作也是遲早的事情。敬業既是企業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員工自我發展的需要,因為敬業才能立業。敬業的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有很高的要求:精益求精;永遠對工作現狀不滿意;永遠在改善工作。敬業與否,直接決定著你的事業成敗。

比爾·波特是美國成千上萬推銷員中的一個。與其他推銷員相同的是,他每天早上起得很早,為一天的工作做準備;與其他推銷員不同的是,不管多麼痛苦,他每天都要花3個小時的時間堅持走完一段令人望而生畏的路程。對他來說,工作就是他的一切,他以此為生,同時以此體現生命的價值,他熱愛他的工作,也因此忠誠於他的老板。

比爾·波特出生於1932年,母親生他時,大夫用鑷子助產時不慎夾碎了他大腦的一部分,導致他大腦神經係統癱瘓,以至於影響到他說話、行走和對肢體的控製。他長大後,美國福利機關將他定義為“不適於被雇用的人”,醫學專家也認為他永遠不能工作。

然而,比爾·波特的母親卻沒有對自己的兒子完全失望,她總是鼓勵他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一次又一次地對他說:“你能行,你能夠工作,能夠自立!”比爾·波特受到母親的鼓勵,從來沒有將自己視為殘廢人。最初,他向福勒刷子公司申請工作,這家公司拒絕了他,並說他根本不適合工作。其他幾家公司也以同樣的態度拒絕了他。但比爾沒有放棄,最後,懷特金斯公司很不情願地接受了他,但提出了一個條件——他必須接手沒有人願意承擔的波特蘭、奧根地區的業務。雖然條件苛刻至極,但畢竟有了第一份工作,比爾·波特當即就答應了。

1959年,比爾·波特第一次上門推銷,猶豫了4次,他才鼓起勇氣按響門鈴。第一家人沒有買他的商品,第二家、第三家也一樣……但他堅持著,即使人們對他的產品絲毫不感興趣,甚至嘲笑他,他也不灰心喪氣。終於,他拿到了訂單,由小訂單到大訂單。

比爾·波特每天工作及在路上的時間大約有14個小時,當他晚上回到家時,已經是筋疲力盡,他的關節會痛,偏頭痛病也時常折磨著他。每隔幾個星期,他都要打印一份顧客訂貨清單。由於他隻有一隻手是管用的,這項別人做起來非常簡單的工作,他卻要花費10個小時。他辛苦嗎?當然辛苦,但心中對公司、對工作、對顧客的熱愛支撐著他,他什麼苦都能吃。慢慢地,在他負責的地區,有越來越多的門被他敲開,有越來越多的人購買他的商品,他的業績在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