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價值觀與道德(11)(1 / 1)

“道德”究竟是什麼

剛剛講過的價值觀它是一個中性的詞。“舍己為人”可以反映一種價值觀,“坑蒙拐騙”也可以反映一種價值觀。如果我們說一個人有價值觀,就好像我們在說一個人長了兩隻眼睛一樣,別人不會理解我們想表達什麼意思。道德則不然,它通常不是作為一個中性的詞被使用。如果我們說一個人是有道德的,大家通常就馬上會對這個人有一個基本的判斷。當然除非你根本就不相信“道德”在現實中的真實存在。

道德在不同的價值觀裏起著的不同的作用。有些價值觀是以道德為核心的,有些則不是,比如機會主義者。下麵就講一下道德究竟是什麼。

我們今天的理解,與中國傳統的認識通常是有很大差別的。道德在中國傳統文化意義上並不是一個倫理的概念。

為了確認自己的理解沒有大的偏差,我曾上網搜尋“道德”二字的解釋。在百度百科裏我查到這樣一段話:

道:本意是客觀真理,即自然界的構造、運動、變化等規律,社會的客觀發展和變化規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規律。道是自然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它客觀存在,左右社會和人類的發展。順應它去發展,社會才能健康和諧,人才會健康幸福,自然界才會長足存在。

德: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在不違背自然發展的前提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也是指遵循“道”去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從而使社會,自然界和人類能長久發展,和諧共存。

道和德統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們按“道”的規律去做事,處事,就是有“道德”。

我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查找道德的定義,沒有很恰當的解釋,思考請教好多前輩,終於得到以上結論。拿來共同教育後人。

我覺得這個朋友的解釋確實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德的觀念是一致的,也與我的理解相同。把“道德”兩個字放在一起,當我們說一個人有“道德”的時候,我理解在中國傳統文化意義上指的是一個人認識客觀規律並按客觀規律做事的能力。因此能力和德行在中國文化裏是連在一起的,它們本質上是一回事。在中國文化裏,德行在本質上是一種能力。因為這種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夠獲取或掌握的,所以中國文化才把它具體化成很多在特定情況下應用的倫理上的一些規矩,到最後大家隻知道倫理上的道德概念,而不知道它的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