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辦公室,對不起,今年獎金就1000元,你多拿一分,我就少拿一分,衝突就來了。咱倆是平級,上頭有一個職位,你上去,我就上不去了,咱倆怎麼合作?
團隊精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有團隊的利益,這是大家共同的利益。隻有切身感受到了這種利益的存在,才會建立起團隊精神。反過來,如果沒有共同的利益,或者說共同的利益不足以超過個人獨立爭取到的利益,那這個團隊就沒有存在的理由了。所以在企業中,團隊精神不是說教,而是由企業這個利益共同體的本質決定的,是有客觀基礎的。讓大家充分認識到這個客觀基礎,並且企業家能夠切實有效地維護這個客觀基礎,大家就能夠理解為什麼要有團隊精神了。沒有足夠大的共同利益,認識不到它的存在,談團隊精神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道德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倫理說教問題,而是一個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的問題。你認識到什麼程度,能把握到什麼程度,你的道德就會達到什麼高度。如果你真的在這個意義上德行很好,你的秉性和才幹都會有相應的變化的。
當然,人做不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隻好用倫理綱常來約束他,這是另外一個層麵的問題。後來中國宋代開始的程朱理學搞的很多都是這種事情。其中有很多背離了中國文化的本意甚至走火入魔的內容,比如簡單地將倫理綱常等同於“天理”,把“正道”解釋為“中”。這些錯誤的東西殘害了無數無辜百姓。中華文明在幾千年的曆史發展中,確實也產生了不少的垃圾。五四運動以來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盡管不完全正確,但有它的合理性。
但這些都不能否定從本源上講,道德是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運用。把道德變成一種說教,是因為宣講者自己並沒有透徹地理解它的本質。
道德的客觀性與前麵講過的價值觀帶來的結果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在本質上是同一回事情。人不是世界的主宰者,我們的行動必然要受到客觀規律的製約。
對於那些我們通常認為有德行的人,如果你仔細觀察和分析會發現他們彼此仍有不同之處。
毛澤東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我建議大家在分析事物時,要有點認真仔細的態度。當然還要能跳出來,不陷入到瑣碎之中而失去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