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豆粉園(1 / 3)

秋風漸漸的起來了,園子裏的樹開始落葉,葉子落在地上,鋪出一層枯黃的色彩,舊了的小園,是一種淒涼的風景,留得殘荷聽雨聲,在當年是一種意境,現在便是現實了。

老張在院子裏走了走,他踩著樹葉,聽到鬆脆的聲音。開始的幾年裏,老張是要掃落葉的,老張將落葉掃成一堆,點起火燒了,煙在小園裏嫋嫋升起,老張拄著掃把站在這裏,一塊塊烏青的磚就把腳下的小路延伸到園子的深處。後來時間長了,老張也不再去掃這些樹葉了,下一場雨,它們就爛了,與泥土爛在一起,就變成了泥土。

看鬆讀畫亭的亭柱剝剝落落,上麵的楹聯卻仍依稀可辨:

風風雨雨暖暖寒寒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從前的人,真是有學問的,老張經常這樣想,偶爾也有人到這個廢舊的小園來看看,他們在園子裏走一走,說一些從前的事情,也說一些現在的事情,多半是與這個小園有關係的。老張總是記得,多年以前,他留下來看守小園。

要看多長時間?老張問。

等一等,別人說,等到有人來看這個小園的時候。

來看小園的人來過了,又走了,又來過了,又走了,老張仍然獨自一人守在這裏。

是不是他們已經忘記了呢?老張常常這樣想。

王家的人到哪裏去了呢?老張有時候也這樣想。

平常的時候,老張就坐在門門,這個門,是一個簡單樸素的石庫門,在一條又曲曲折折又狹窄的小巷子最深的地方,門是不高的,圍牆是很高的,黑的,老張坐在園子的門口,和鄰居說說話,他在這裏呆了比較長的時間,有些東西,也慢慢的懂一些了。從前的有錢人,不像現在的有錢人,老張說,他們是不喜歡熱鬧,不喜歡和別人來來往往的。

噢。

他們也不喜歡張揚和炫耀自己有錢的,老張說:

噢。

慢慢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們也曉得了這裏邊的一些道理。

這個地方是很僻靜幽雅,離鬧市遙遠的,老張曾經聽別人說過,在太平天國打到蘇州的時候,他們想拿豆粉園做官府,但是彎彎繞繞進來很麻煩,他們就找到別的花園去了。

這樣說起來,拿花園放在這種地方,倒是有好處的,他們說。

當然有的,老張說。

就太平得多了,鄰居說,彎彎曲曲的地方,別人不喜歡的。

那倒不一定,老張說,也有人喜歡的。

比如王禹偁王先生,他就喜歡角角落落的地方,為了從王禦史手裏把豆粉園奪過來,王先生以千金同王禦史的公子賭博,一夜之間,豆粉園就變成王禹偁的了。

說書先生也這麼說的,老張說。錢老先生拄著拐棍過來的時候,西曬的太陽總是落在大門的門楣上,老先生推開半掩的門,門是黑漆的,是沉重的,門柱在門臼中吱吱嘎嘎地響著,錢先生用手去撫摸門麵上突起的圓圈,他拍打一下古銅的門環,有一點沉悶的聲音。

結廬在人間,而無車馬喧,錢先生說。

嘿嘿,老張說,從前做官的人,喜歡躲在這個地方的。

錢先生原先在大學裏教書,是有學問的,退休後又關在家裏寫了幾本書,後來他從書上看到豆粉園,過來看看,看一看就不想走了,他每天都會過來坐一坐的,像上班一樣的,也不寫書了,也不做學問了。你有這麼多學問,老張說,不做也可以了。

豆粉園,錢先生自言自語地說,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怎麼會叫豆粉園,為什麼要叫豆粉園?我看過好多書,書上沒有說法的。

豆粉園,老張說,嘿嘿。

從前是叫南園的,錢先生說。

南園是王禦史造起來的,歸到王禹偁手裏,就改名叫豆粉園了,老張說。

不對的,錢先生便搖頭了,不對的,他說,根本不對的,王禹偁是宋朝時候的人,王禦史是明朝的,時光怎麼會倒過去流的?

說書先生也這樣說的,老張說。

昏說亂話的,錢先生說,牛頭不對馬嘴。

大家笑了笑,錢先生也笑了笑,我進去走一走,他說。

冬瓜纏到茄門裏,老張說,也可能是另一個王先生。

太陽又落下去一點了,白經理和小劉到豆粉園來了,他是來看地的,他想買豆粉園,在這裏造樓房和別墅。

他們買了去,我怎麼辦呢?老張說。

錢先生仰頭看著一扇窗,點一點頭,又搖一搖頭,他們僅僅考慮這一扇小窗,他說,就得花費多少心思。

現在的人簡單了,老張說,現在的人做事情簡單的。

現在是千篇一律的,千人一麵,錢先生說。

錢先生是有學問的,老張說。

是有學問的,鄰居說。

其實對園林我也不大懂的,錢先生說,隻是看了幾本書,加上自己喜歡走走,在蘇州園林裏的漏透窗,也叫月洞,這種能夠看得見風景的窗,大概不下幾千扇的,窗的圖案式樣,恐怕也不下幾百種,你想想,如意、佛手、鶴、鹿、鬆、柏、秋葉,海棠,葵花、梅花、竹、牡丹、蘭、菊、芭蕉、荷花、桃、獅子、虎……

白經理想做什麼,老張朝園子裏望了望,沒有看到他們的身影,這麼長時間也不出來。

還有蘇州園林的園名,對聯,錢先生說,都是有學問的。

園名: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退思園。

紅豆殘啄鸚鵡柱——殘粒園。

拙者之為政也——拙政園。

知足不求全——半園。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滄浪亭。

名園依綠水——依綠園。

葵心向陽——向廬。

還有軒亭樓閣:

《周易》樂知天命——知樂堂。

杜甫“層軒皆麵水,老樹飽經霜”——麵水軒。

(莊子)莊子與惠子觀魚於濠梁之上——觀魚處。

《愛蓮說》香遠益清,亭亭淨植——遠香堂。

韋應物“洞庭須待滿林霜”——待霜亭。

蘇軾“三峰已過天浮翠”——浮翠閣。

李傻明“借問梅花堂上月,不知別後幾回園”一一問梅閣。

還有對聯

明月清風本無價,遠水近水皆有情。

素壁有琴藏太古,虛窗留月坐消宵。

今日歸來如昨夢,自鋤明月神梅花。

四壁荷花三麵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風篁類長笛,流水當鳴琴。

曾三顏四,禹寸陶分。

滿天下的詩句典故信手拈來,錢先生說,放於此,都是恰到好處,舉重若輕的。

錢先生等於是園林專家了,老張說。

什麼都曉得的,鄰居說。

蘇州現存園林多為私家花園,所以不像皇家宮苑那樣追求雍容華貴,而是講究清靜雅潔,在結構布局上,善於把有限的空間巧妙地組成千變萬化的景致。

——摘自《蘇州風物誌》

蘇州在經濟文化上,遠在春秋時的吳,已經有了基礎,其後在兩漢、兩晉又有發展。六朝時江南已為全國富庶之區……除了上述情況之外,在自然環境上,蘇州水道縱橫,湖泊羅布,隨處可得泉引水,兼以土地肥沃,花卉樹木易於繁滋。當地產石,除堯峰山外,洞庭東西二山所產湖石,取材便利。

——摘自《蘇州園林概述》

錢先生小時候,家裏也有一座後花園。錢家曾是蘇州的名門望族,錢先生的曾祖父錢祖康是清朝狀元,做過大官,置下房產,稱錢宅,花園就稱錢園。從前蘇州這樣的人家是很多的,這樣的大房子、帶有後花園的也多,顧頡剛先生曾經說過:“蘇州城裏有多少古老的大房子,曲折精妍,在等著新起的建築師研究呢。”

蘇州最長的一條街是偏近古城、直貫南北的護龍街。在東域同護龍街平行的長街有平江路和臨頓路。我們的家就在這兩條路之間的懸橋巷內,東、北兩麵都給小河圍繞著,東麵隔著河便是平江路。從我家出來,跨過了北麵河上的板橋就到達懸橋巷。在板橋以內,稱顧家花固。這個地方是明末清初我們家的一座花園,因為種了許多山茶花,它的真名是寶樹園。在太平天國時便被毀了。但我小時候還有一個方廣一畝多的池塘和幾塊玲瓏剔透的假山石。我們家就在池的西邊,是祖父在亂後重建起來的;但是我們的大廳卻係園中故物,據懂得建築上的青石柱礎還是明朝的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