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文章和報道都提出肉食危害身體健康的新觀念,認為多吃肉會損腦、患孤獨症、變肥胖……這不禁讓爸爸媽媽們有些為難,自古以來,“五穀為養,五畜為益”的說法盛行,不吃肉行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肉類並不僅僅是我們喜歡的美食,還營養豐富。它含有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營養素(人體血液所需的鐵質和骨骼所需的維生素等),缺少會導致多種疾玻英國營養基金會總幹事卡比達教授曾指出,不吃紅肉會令身體較易受細菌感染,吃紅肉可以增強免疫力。而且一些脂溶性維生素、D、等必須溶解在脂類食物中才能被機體吸收利用,如果不吃脂肪,隻吃維生素,依舊會造成各種維生素缺乏症。
人體的細胞中除去水分,60%左右為蛋白質,30%左右為脂肪,而大腦細胞中的脂肪更是高達60%~65%。可見,脂肪是大腦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任何高效率的思維活動,都需要消耗大量脂肪,吃肉是讓大腦保持能量的基矗還有專家指出,肉類中含有豐富的鋅,能夠滿足孩子對鋅元素的需要。科學研究還發現,那些涉入脂肪的孩子,其智力也在降低,可見肉食確實對智力發育大有裨益。
由此可見,肉食本身並不損害身體,關鍵是看我們怎麼吃。已有專家表示:對於正處在快速發育當中的孩子而言,經常適量吃點肉是讓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飲食內容。下麵將介紹各種肉的營養特點及推薦食用方法:
(1)適合人群:各種體質的孩子都適合吃,但是發胖的孩子要少吃。
(2)營養特點:蛋白質含量低於其他肉類,平均為15%左右。血紅素鐵含量不及牛羊肉,但比雞鴨肉多。微量元素較為豐富,維生素B1含量在各種肉當中最高,也含有磷脂,對大腦思維有益。
(3)脂肪含量:豬肉在各種肉類當中脂肪含量最高,瘦肉也可達20%以上,但是各部位差異較大。
(4)推薦烹飪及食用方法:
①豬肉本身油脂較高,所以最好不用煎炸一類的烹調方法,以燉、烤、煮為佳。
②裏脊部位適合炒肉絲,後臀可用來炒一般菜肴。
③肩肉適合用來製作肉餡,也可以做燉肉。
④敲開的棒骨和脊骨適合加點醋煲湯。
(1)適合人群:各種體質的孩子都適合吃。
(2)營養特點:蛋白質含量高達20%,富含血紅素鐵,是補血的好食品。同時,鋅、硒等微量元素和各種族維生素含量也比較高。
(3)脂肪含量:普通牛肉和肥牛肉的脂肪含量相差很大,普通牛肉脂肪含量平均低於6%,而“肥牛肉”的脂肪含量高達30%以上,所以發胖的孩子最好不要經常吃肥牛肉。
(4)推薦烹飪及食用方法:
①燒燉可以選擇肩肉,因為肩肉比較嫩。
②給發胖的孩子食用最好選擇醬牛肉和清燉牛肉。
③牛腩適合煲湯,腱子肉適合長時間煨或者做成醬肉。
④裏脊部位最嫩,適合短時間烹調的菜肴,如炒肉、紅燒肉、煮咖喱飯鹵等。
(1)適合人群:各種體質的孩子都適合吃。
(2)營養特點:蛋白質含量達20%,含鐵量低於牛羊肉。微量元素豐富,其中,烏雞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比普通雞高。
(3)脂肪含量:各種雞的脂肪含量不同,其中,含量較高的屬育肥雞,可達10%~20%,而土雞和烏雞均比較低,分別約為5%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