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推薦烹飪及食用方法:

①雞肉各部位肉質均十分柔嫩,適合各種烹調方式。白斬雞、清燉雞、氣鍋雞等燉煮方式比較清爽,適合不喜歡重口味的孩子;但是如果想刺激孩子的食欲,不妨選擇咖喱雞、烤雞、燒雞、口水雞等烹飪方法,因為比較夠味。

②雞湯裏所含的營養成分還是遠低於雞肉,所以燉煮雞時還是應該將雞肉和雞湯同吃。

③胸肉脂肪含量低,但肉質較粗而且微量元素含量較低,雞脖含鐵、鋅、錳等最多,營養價值較高,雞胗和雞心蛋白質豐富,還適合補鐵,這些部位都可以多吃。

(1)適合人群:各種體質的孩子都適合吃。

(2)營養特點:蛋白質含量略低於雞肉,在16%左右。鐵含量低於牛羊肉,略高於雞肉。

(3)脂肪含量:除經過填飼育肥的鴨(如北京烤鴨,脂肪含量高達38%)之外,普通鴨的脂肪都比較低,約為7%~10%,高於雞肉但低於豬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水鴨,因為其所含脂肪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故而營養價值也高。

(4)推薦烹飪及食用方法:

①清燉鴨、鹽水鴨等烹飪方法適合經常上火的孩子,燉煮時選用可溶性物質較多的老鴨較好。

②如果想要補血,則可多吃鴨肝和鴨血,它們含鐵量極高。

③油炸的“香酥鴨”和含油脂過高的烤鴨不要多吃,偶爾改善口味即可。

④鴨胸肉脂肪低,肉質細膩,鴨掌蛋白質高(高達26%),鴨心的族維生素高,都是適合滋補的部位。

(1)適合人群:適合虛寒體質的孩子吃,特別是身體瘦弱、怕冷、吃涼東西後容易胃痛腹瀉的孩子,而對於身體怕熱、經常大便燥結的孩子則不適宜,要控製其食用量。

(2)營養特點:蛋白質、維生素含量與牛肉接近,富含血紅素鐵。

(3)脂肪含量:普通羊肉脂肪含量稍高於牛肉,平均可達14%,用來做涮羊肉的“肥羊片”脂肪含量可超過30%。

(4)推薦烹飪及食用方法:

①涮羊肉適合體瘦怕冷的孩子在冬天裏多吃,烤羊肉和孜然羊肉適合不容易上火的孩子,加蘿卜等蔬菜配料烹成的清燉羊肉幾乎適合所有的小孩。

②羊排骨適合煲湯,腿肉則適合長時間煨燉。

③羊肉整體質地細嫩,裏脊、通脊、肩肉、後臀都是適合短時間烹調的菜肴。

④消化不良和脾胃比較虛弱的孩子要杜絕吃冷羊肉。

☆致媽媽們的小:

(1)牛肉性微溫,中醫認為其能補脾胃、強筋骨,身體瘦弱、貧血的孩子可以多吃,但是注意夏天不適宜吃涮肥牛。

(2)雞肉補中益氣,對身體較弱、食欲不好的孩子尤其適合。

(3)香酥雞、辣子雞、炸雞一類烹調方式需要經過油炸,會損失營養成分,而且熱量過高,不利於健康,不適宜給孩子經常食用。

(4)鴨肉有滋陰補血的效果,最適合夏秋季節食用,而且容易上火、對燥熱、咽幹口渴的孩子用鴨肉代替雞肉,可以起到清補的作用。

(5)羊肉性溫,最好在冬春季食用,不過如果孩子瘦弱怕冷,夏天也可以常吃,但是經常“上火”的孩子就應當少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