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媽媽們對孩子的飲食十分關注,但是存在各個家庭裏的飲食誤區還是很多。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茁壯成長,越吃越聰明,需要媽媽們更為留心營養常識,避免養成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
☆營養學家告誡的飲食誤區
1.早餐簡單沒關係
要知道,早餐是孩子們攝取所需能量和營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在一日三餐中不容忽視,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影響也是巨大的。有關調查顯示,在每天吃早餐的孩子中,男生多於女生,且年齡越小,比例越高。在食用早餐的孩子中,有一半存在安排不科學、食品種類單一、營養成分不均衡的現象,隻有30%左右的媽媽在準備早餐時比較注意營養搭配。
營養學家認為,營養質量好的早餐應該包括穀物、動物性食品、奶類、蔬菜或水果,包含其中三部分的早餐質量為一般,隻包含一二部分的屬於質量差的早餐。穀類食品,如饅頭、麵條、稀飯等,對孩子的身高發育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2.牛奶+雞蛋是最佳營養早餐
牛奶和雞蛋一直擺在營養頭號位置,所以牛奶+雞蛋在媽媽們眼中就成了最佳的營養早餐,也成了孩子每日的必備早餐。其實,長期讓孩子吃單一的食品種類,不僅得不到全麵的營養,還會讓孩子排斥接受新食物,養成挑食的壞毛病,早餐最好吃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如果不能吃蔬菜水果可以適當吃些全穀類食品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3.瓶裝牛奶更新鮮
玻璃瓶裝的牛奶保質期短,讓人們誤以為其更加新鮮。其實不然。透明包裝的牛奶,有些營養成分會喪失掉。牛奶裏的鈣質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但維生素和氨基酸會在光下分解。康奈爾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當牛奶用透明容器包裝,並在熒光下暴露16個小時以後,其中的維生素含量會降低32%,而且光線還會將牛奶中的脂肪氧化,使得口味變差,所以最好選擇裝在不透明容器裏的牛奶。在這種情況下,牛奶裏麵的營養物質可以保存10天以上。
4.偏愛肉食
孩子偏愛肉食,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味道鮮美,二是因為爸爸媽媽們認為肉魚才是最有營養的,一味地鼓勵孩子多吃。事實上,偏愛肉食的孩子很容易形成疳積之症,自然表現為不愛吃飯,飯量跟不上就會消瘦,吃的東西不全麵更會導致身體營養素的缺乏。所以,父母一定要改變自己的觀念,“五畜為益”,但不宜多食,一定要適量。
5.忽視主食
有些媽媽認為主食沒什麼營養,少吃一點沒有什麼關係。其實,主食中含有的大量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所需熱量的主要供應來源,孩子的活動量大,需要充足的熱量供應,主食攝入得少,熱量供應不充分,孩子自然不會健壯。
6.飯前喝水也可潤腸胃
飯前喝水是一種非常有害的習慣。消化器官到吃飯時間會分泌出各種消化液,如唾液、胃液等,與食物的碎末混合在一起,使營養成分容易被消化吸收,如果喝了水就會衝淡和稀釋消化液,並減弱胃液的活性,從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孩子在飯前感到口渴,可以先給喝一點溫開水或熱湯,但不要很快就去吃飯,最好過一會兒。
7.內髒等於肝髒
內髒對孩子的發育大有裨益,所以很多媽媽拚命給孩子吃肝髒,以為這樣就行了。實際上,內髒還包括心、肺、腰,而肝髒內經常存在有害成分,不宜多吃。
8.多吃高蛋白食物孩子健壯
當看到自家孩子又瘦又小時,媽媽總想讓孩子多吃些高蛋白食物,補一補。其實,孩子厭食、瘦小往往是因為胃腸功能不好,高蛋白食物使消化能力弱的胃腸道無法消受,容易形成積食,從而出現各種疾玻所以,不一定多吃蛋白食物孩子就能健壯,有時多吃些麵條、米粥、蔬菜等易消化的食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