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從早到晚,一切動作與思維,都離不開妄念,妄念是分別心,第六識。如眼之於色,耳之於聲,鼻之於香,舌之於味,身之於觸,意之於想,皆是識的作用。內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六根和六塵一接觸,就產生六識。此六識因為受了第七未那識“我執”之影響,一切言語行為,莫不為自己打算,以我為本位。因而發生人我是非,種種煩惱。此“我執”之影響,一切言語行為,莫不為自己。此“我執”之一念,即是根本無明。由此無明便造種種業,受種種報,以致流轉生死,永無止息,我們想拔除生死之本,對於永無休歇的六識心浪,必須予以停止,相續不斷的意識便不起作用。如能永遠維持此心之寂靜,那麼,健康長壽,永葆青春,不過是隨之而來的副產物而已。
此種無念真心,是絕諸對待,沒有大小、方圓、長短、善惡、是非、垢淨、增減、生滅、斷常、來去等相,一塵不染,空空洞洞,什麼都加不上。這是禪宗所求的終極目標——明心見性,也就是祖師的指標,在二六時中,不分行、住、坐、臥,動靜一相,本自如如,妄念不生,何患長壽不了。若不如此,總是忙忙碌碌,從早至暮,從生到死,空過光陰。在修持上固然是勞而無功,在身心上也永遠不得安定,這樣和健康長壽也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我們應當知道,妄念對於人生實在是關係太大,必須認真對治。
上人為了教化眾生,善巧方便,借談健康長壽引導大家了解佛法的真諦,真是大智慧者。
上人生活儉樸,布衣蔬食,終身不變。清心寡欲,不求名利,樂道安貧,從不攀緣。非為弘法利生之事,芒鞋不出山門。日食僅用園蔬鹹菜和豆製品佐餐,有供養珍貴食品者,每派人帶往市場變賣作建廟用。
所用被蓋床褥均有無數補丁,家具用品皆舊而破損。上人安之若素,不許更換。1991年榮昌縣部分居士,見他臥具破舊,特選購高檔商品供養,上人終不願使用,仍變價用於基建。寺內開辟荒地數畝,除種植果樹外,其餘種雜糧、蔬菜。僧眾功課之餘,出坡勞作。上人雖年過一百,有時亦親自下地澆水除草,農禪並舉,以身示範。
他的言教身教,我們在後來的昌臻老法師身上,也能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