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平衡乃是天之道(1 / 2)

說完,眾人皆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

李耳接著問:“好了,大家還有什麼需要問的嗎?”

單英站起來問道:“先生,欲望真的不需要戒除掉嗎?”

李耳回答道:“不需要戒除掉。隻需要做到我說的寡欲就好。”

單英不解,“可是先生不是說成道的聖人沒有任何欲望嗎?”

李耳笑了笑,回答道:“聖人沒有任何欲望,是因為聖人完全與道合一了。事實上聖人的肉身也依然有欲望,隻是聖人完全沉浸在與道合一的喜悅中,以致於肉身的欲望幹擾不到他,所以才說聖人沒有任何欲望的。我們作為人有欲望是正常的。在我們沒有完全與道合一之前,適當滿足身體的欲望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我們永遠不是靠消除欲望來成道,而是靠放下對身體以及世間萬物的執著,完全與道認同來成道的。欲望本身不是一件壞事,它也是自然中的一部分。隻有縱欲過度才是壞事,因為縱欲過度破壞了自然的平衡,會引發種種矛盾和衝突。隻要我們與道認同,欲望是不可能變得強盛的,我們隻需要適當的滿足身體的欲望就好,不需要刻意去將欲望戒除掉。”

單英明白了過來,感激道:“謝謝先生,我明白了!”

李耳點了點頭,說道:“明白就好!大家還有什麼需要問的嗎?”

隻見眾人搖了搖頭。

看到眾人沒有問題了李耳便接著授課。

李耳拿著竹簡念道:“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見賢。”

“天之道不就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拉低了就把它抬高一些。弦太長了就把它改短一些,太短了就把它補足。天之道,減少多餘的補給給不足的。人之道則不同,減少不足的去供給給多餘的。誰能夠減少多餘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隻有有道之人才能做的到。因此,聖人幫助了人也不自恃有功,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並且他也不會去顯露自己的才能。”

“這段話講的是“平衡之道”。事實上天之道就是平衡之道。”

“我們必須明白,大自然是非常講究平衡的。若是我們不懂得遵守自然的平衡之道,我們必然會惹禍上身,嚴重的更會導致自己遭受滅亡。”

“我們看天上的太陽,它照射在大地上的溫度是不是剛剛好,我們才能在這個世間生存?若是溫度過高或過低,我們就無法生存下去了。”

“我們再來看我們身體的溫度,是不是一直都處在一個不高也不低的溫度?若是身體的溫度過高或過低,我們就無法活下去了。”

“我們吃的菜也一樣,偏鹹或是偏淡都會覺得不可口,隻有不鹹也不淡才適合。”

“我們的身體也一樣,必須讓陰陽處在平衡狀態中我們才能保持健康。若是我們肆意破壞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我們就很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