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靈問道:“先生,什麼都不想要反而證明自己擁有嗎?”
李耳回答:“是的,道之所以圓滿,就是因為道無欲無求,什麼都不想要。若是我們能像道一樣做到無欲無求,什麼都不想要,那我們就和道一樣圓滿了。宇宙是根據我們的心境進行創造的。我們的心境無非兩種,一種叫做圓滿,另一種叫做匱乏。所謂圓滿的心境就是無欲無求的心境。所謂匱乏的心境就是有了欲求的心境。圓滿的心境能夠創造圓滿的相,而匱乏的心境隻會創造出匱乏的相。我們平時做事想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讓自己的心境處在圓滿的狀態中,也就是做到無欲無求,什麼都不想要,隻有這樣,宇宙才能創造出圓滿的相。若是我們的內心充滿了欲望,很想獲得成功,那我們就等於處在匱乏的心境中了,那宇宙隻能創造出匱乏的相。”
鍾靈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原來如此……靈兒總算明白自己為什麼總是做不好事情了,原來是因為自己處在匱乏的心境中了!”
姬朝感歎道:“先生真是一語道破天機啊!沒想到宇宙的創造法則居然是這樣子的,我們全都走反了!”
李耳道:“所以,我們越是無欲無求我們反而能夠獲得成功。這世上之所以那麼多失敗者,就是因為他們總是處在匱乏的心境中。我們若能保持一顆無欲無求的心,那麼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非常得心應手,都會非常容易成功,因為我們無欲無求時是處在圓滿的心境中,宇宙就會根據我們的心境創造出圓滿的相。”
姬匄問道:“先生,這樣說來,你說的無為其實是大有作為啊!”
李耳點了點頭,“是的,我說的無為其實是無為而無不為。無為看似什麼都不做,實際上卻能將一切事情都做好,這就是無為的微妙之處,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很多人都認為我說無為是什麼都不做,以為我是在消極避世,這其實是個大大的誤解。無為既然能夠達到無不為的效果,我們為什麼不選擇無為?我們抱著有求心去作為,最後反而失敗了,這不就得不償失了嗎?所以,我說的無為其實是有為,大家千萬不要理解錯了!我說的無為永遠是心境上的無為,並不是指行動上的無為。心境能夠達到無為的人,他們的行動往往很容易成功,畢竟他們是處在無欲無求的圓滿心境中的。我曾經說過,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這豈是虛言?明白宇宙創造法則的人自然就會明白我說的這句話了。”
李耳問道:“好了,大家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隻見眾人搖了搖頭。
李耳道:“那我們接著授課。”
李耳念道:“道常無為而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道常常是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的。侯王若能堅守,萬物將會自我化育。化育發展過程中若是產生貪欲,我就用無名之樸來鎮住它。用無名之樸來鎮住它,就不會產生貪欲。沒有了貪欲,人心就會變得平靜,天下自然就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