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犁頭的構架很快就出來了,尺寸大小鐵頭和木架如何銜接,都有細節圖示,一張炭頭畫的圖紙被匠人們傳閱,讚美聲不絕於耳。
大家都在興頭上,大工匠親自上手錘煉,火星飛濺敲打聲震耳,期待的人們熱情高漲,等待著見證新事物的誕生。
第二天上午,喬璟妍專門買了一頭牛,幾個匠人帶上成品鐵犁頭來到縣城外,鐵匠大師傅親自跟挖番薯老人商討了幾句,然後趕著牛扶著鐵犁頭開始實驗。
果然,大塊的土地以行走的速度翻起,番薯一個個露出來,老人拿著籮筐跟在後麵撿,大土塊就用鐵鍬敲一下,籮筐裝滿了幹脆集中扔地頭。
兩個鋪子的匠人輪番操作,好奇的人也想親自試試,結果兩三畝地在實驗中幹完了,老人趕忙回家喊人來撿番薯,觀看的人群越來越多,兩位掌櫃嘴都笑得合不攏,他們知道賺錢的機會來了。
喬璟妍按之前說好的付二兩銀子,並告訴他們趕緊去衙門備案,相當於申請專利,一旦被推廣,說不定朝廷會有獎賞,到時候專做這個,還可以多開幾家分店,抓住機會開發新農具。
河西村大片番薯地進入繁忙的收獲期,各家各戶老小齊出動,挖的挖收的收挑的挑,忙的熱火朝天。
王春生把馬車停在徐老漢的地塊邊。“舅姥爺,我們來幫你挖番薯了。”
聽到聽到大少爺的聲音,幾家大人都客氣的跑過來打招呼,然後又趕回自己的地裏挖番薯。
王春生解開車廂後的繩索,把牛牽到前麵,又從車廂裏拿出犁頭架好,一揚鞭開始翻地。
“快來撿番薯呀。”李福林的一聲大叫,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了,喬璟妍學著之前那個老人,把番薯集中扔一塊,大的土塊用樹枝撥開,即便是兩個人撿也跟不上牛的速度。
徐老漢尷尬呀,前兩天還笑話人家,眼下牛挖番薯就成了事實,一會功夫半畝地裏的番薯堆成了小山。
大家沒心思管自家地裏的番薯,一起擠到徐老漢地上,幫著撿番薯裝筐,趁著各家都有人在,喬璟妍說:“牛和犁頭都是為你們準備的,每家都可以用,這些地不出十天就能幹完,回頭整好地種幾畝蘿卜大白菜,做一批泡菜過冬,可能會比種小麥劃算。”
十來兩銀子提升了數十倍的勞動力,非常有價值,何況這頭牛以後還可以在作坊拖運東西,非常劃算。
這邊的喜悅還沒有退去,蘿卜白菜的會錢消息又來了,不管結果咋樣他們肯定會照做,幾個月的相處,大少爺是信得過的,帶給他們的都是驚喜。
“大小子,咋想的這麼周祥呢,你舅姥爺都感動的不會說話了。”番薯已經堆成了小山,徐老太笑的嘴都合不攏,每年這個時候老兩口早出晚歸,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才勉強在寒露前收完,接著又要忙下種,起早摸黑的幹也沒盈餘幾個銅板。
有了牛和鐵犁頭幫忙,五家的番薯地七天就幹完了,孫學文家的地在河東村村頭,近幾年都是王驢頭全家幫收,今年大半天時間就全部收回了屋子,很多人家想租牛和犁頭,喬璟妍讓徐老漢作主,隻是建議盡可能幫助那些老弱貧困的人家。
河西村的徐老漢一下子成了大紅人,租鐵犁頭的人家排到好幾天後,還鐵犁頭的時候挑擔番薯來抵租錢,也沒有個統一數字,給多少都不在意,考慮到牛太勞累,後來一天隻租出去大半天。
江海濤家的番薯差不多挖完了,看見作坊裏的四家人都在種大白菜,專程來請教徐老漢。“徐伯,你們咋種這麼多大白菜呀?”往年各家收番薯都慢,整好地剛好種小麥。
徐老漢雖然拒絕了他到作坊做工,後來請的人又都是女人,他娘身體不好就沒有考慮,知道他幫喬璟妍摘了很多酸果子,也沒有生嫌隙,都是同一個東家,也就沒必要隱瞞。
“大少爺叫我們多種些蘿卜大白菜,我尋思著一家種個兩畝地也不怎麼影響小麥的收成。”也沒有告訴他種這麼多菜幹啥?
“徐伯,我家也種兩畝地行啵?”河西村的人是一盤散沙,作坊的四家人鄰裏關係親近,江海濤也想走近他們,何況還是大少爺讓他們種的,。
“行,猛子家的菜秧都給我們分完了,現在撒菜籽也不耽誤事,你家也就你一個壯勞力,種兩畝菜地不輕鬆啊。”徐老漢一輩子都在地裏轉,種菜是個精細活,澆水除草施肥哪一個都不輕省。
“我知道,跟著你們一起幹再累也不怕,謝謝徐伯。”多好的後生仔,悶聲扛起一家的病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