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濤,這位嵇康好友中最具賢德,而且最會審時度勢之人,這位把嵇康和阮籍等頂尖文人彙集在一起,組成了中國曆史上最著名“聰明放浪男子天團“的組織者,當屬嵇康被殺後最為痛心疾首者。
沒有山濤,就沒有這個魏晉史上最著名的男子天團,也就沒有這些載入史冊的、讓後人感覺無比精彩而又令人痛心疾首的故事。
山濤早已預見到嵇康的悲劇可能會發生,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他,不要鋒芒畢露。而且山濤還想改造他——推薦他進入自己管轄的官場,在自己麾下為官,從而能為他遮風避雨……但是,嵇康以一紙《與山巨源絕交書》正麵回複了他,並赫然公知於天下,由此開始給自己挖掘了不朽的墳墓……
山濤這個老大哥,作為創始人,在這個竹林男子天團中,處於亦父亦兄的地位。他不但關心著每一個人,也曾盡心竭力為他們做任何事。
如此,便有了嵇康去世前,放心地把自己的妻兒交付於山濤。他對兒子說:“巨源(伯伯)在,你不會成為孤兒了。”
嵇康去世後,山濤與朋友們一起,對嵇康的家人給予了極大的關懷和幫助。嵇康的兒子嵇紹,正是由於山濤的幫助,才得以順利長大成人。
嵇康被害後,魏晉第一男子天團的諸位團友們,一是由於悲痛得無法訴說,二是由於司馬昭政權的高壓迫害,再也沒有聚集在一起活動。
團中的兩個小字輩阮鹹和王戎,各自低調行事。阮鹹把音樂作為唯一愛好,陶醉於音樂中度過此生。王戎雖然一直在官場混,但他與山濤類似,絕不渾渾噩噩為虎作倀,而是盡心盡力做個好官。
至於向秀,這個與嵇康關係較為密切,對嵇康了解較多的人,也曾和呂安相處緊密。對自己這兩位最要好的朋友“遭遇飛來橫禍”,以致丟了性命,更是幾乎不敢相信,所以他悲傷得不能自持……
當然,向秀不可能如同嵇康那般與司馬昭硬碰硬,讓自己也成為刀下鬼。他為了避禍,不得已順應朝廷的威逼拉攏出仕,違心地接受了官職,在官場混日子。
但是,向秀心中對嵇康和呂安的思念,如同滔滔江水永不止息。
一次向西旅行時,恰好經過他與嵇康和呂安曾經的居所。當時正值日暮時分,他聽到鄰居那邊傳來了嘹亮而悲摧的笛聲,不由得追思起往昔自己與兩位好友在一起遊玩和飲宴的情形。於是他心中產生了萬般感懷,深深悼念著嵇康和呂安不受拘束的高雅才情……後來,他便以這次舊地重遊為念,寫下了千古名篇《思舊賦》:
看到山陽故居,重蹈兩人留下的遺跡。經過那深巷中的空寂房屋。怎能不觸景傷情,昔日飲宴歡樂的情景又浮現眼前。然而物是人非,隻留下“窮巷”和“空廬”,一派肅殺萬般冷落。此情此景使自己體驗到《黍離》之悲,《麥秀》之感。 綿綿不盡的哀思從他的胸腔裏奔湧出來……
接著,向秀用秦朝丞相李斯臨刑時的哀歎,暗示嵇康臨刑前片刻對於生命的感悟。他回憶起嵇康“顧日影而彈琴”,“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此刻的向秀,聽到鄰人爽朗慷慨的笛聲,仿佛是嵇康臨刑時絕世的清音再現。
向秀這首《思舊賦》,無疑代表了嵇康去世後,他那些昔日舊友們一致的心聲。那個“龍章鳳資”的絕世美男嵇康,那位心地善良的呂安,那曾經溫馨美好的一切,如今都不複存在了,恍若隔世一般。
總之,在這片賦文中,向秀將嵇康在生命最後時光處變不驚、鎮定自若的風采描寫得極具神韻,讓他駿逸的身姿與生命定格在永恒的瞬間。嵇康那慷慨悠揚的琴聲在向秀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琴聲與笛聲,過去與現實,使向秀心中感慨萬分揮之不去…..
自此這個史上最佳男子天團將不複存在。之後,這些亂世中的頂尖文藝精英形象,卻融入了中華大地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