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南北史演義(下冊)》(40)(3 / 3)

第二年元旦,煬帝在行宮接受朝拜,改元大業,大赦天下,冊立蕭妃為皇後,並派侍臣到長安傳詔,立晉王楊昭為皇太子,授封宇文述為左衛大將軍,郭衍為左武衛大將軍,於仲文為右衛大將軍,將豫州改名為溱州,洛州改為豫州,廢除各州的總管府。又過了數十天,楊素從並州回朝拜見煬帝,煬帝下令有司取來金寶器玩、錦彩車馬,犒賞給楊素以及從軍的有功將士們,又命令奇章公牛弘宣詔,晉封楊素為尚書令,大加賞賜。諸將依次加官得賞,眾將士叩頭謝恩,歡呼萬歲。煬帝也非常高興,於是命楊素為東京總監工,大造宮室,四處招募工役,多達兩百萬人,眾人一起動力,大約一個多月就建成了許多屋舍,且規模宏大、金碧輝煌。煬帝覺得東京人少,未免蕭條,於是他把洛州城內的居民以及各個州郡的富商大賈,共有數萬戶,都遷到宮殿的旁邊居住,把東京營造成一個繁華勝地,富庶名區。煬帝又嫌楊素所造的宮室雖然寬敞,但不夠精致,於是他又命令大匠宇文愷和內史舍人封德彝另外建造離宮,再求精美。宇文愷和封德彝是隋朝著名的佞臣,一奉命令,便從洛水南邊根據地勢開辟數十裏荒地,往南直到皂漳,圍造起寬大的地盤,大興土木;他們又差人往東南選取奇材異石,從陸路和水路分別運進,一時間江嶺以南的水陸輸運絡繹不絕。不但如此,他們還要搜尋奇花佳木、珍禽異獸,不論海內海外,隻要是世上少有的,都要采來作為宮中的點綴。試想為了一座宮殿,得耗費多少財力,不要說幾十米的大樹、三五丈高的大石,搬運都極其艱難,就連一草一木,一禽一獸,也不知道耗費多少人力物力,累死多少性命才能運到洛陽。宇文愷、封德彝兩人隻顧讓煬帝高興,根本不管民間死活,國庫空虛。好不容易造好一座宮室,他們上書奏報煬帝說大功告成,請禦駕親臨觀看,果然是金輝玉映、翠繞珠圍,煬帝便笑著對二人說道:“從前以為江南的景致好,可哪有這般富貴華麗!像這樣輝煌的宮殿才符合朕的心意。二位愛卿功勞不小啊。”宇文愷和封德彝急忙拜謝。煬帝在離宮中遊賞了好幾天,沒有一處不合心意的地方,於是將這座宮殿取名為顯仁宮,並且命皇後妃嬪等人全部搬到這裏居住。

蕭後本是後梁主蕭巋的女兒,才色兼優,平時與煬帝很是恩愛,夫妻二人從未吵過架。此外還有幾個妃嬪都生得綽約多姿,煬帝得了這些妻妾,也算是人生豔福。煬帝在顯仁宮住了幾天,忽然想起宣華夫人來,又不禁轉喜為憂,整天愁眉苦臉的,好像有一樁大心事掛在臉上。蕭後素來溫婉柔順,總是迎合煬帝的歡心,她再三追問,煬帝才吐露實情。蕭後微笑著說道:“妾還以為是什麼大事,原來是為了宣華夫人。陛下既然不忍割舍,妾若再來阻撓,就變成一個妒婦了。好在這裏不是長安,隻要派人密召她入宮,安慰陛下就行了。”煬帝聽後大喜過望,立即派內使飛馬入都迎接宣華。宣華在仙都宮雖覺得寂寞寡歡,但也清閑自在,偏偏內使到來,催促她前去洛陽,她隻得濃妝打扮,出宮乘坐輕輿,兼程趕到洛陽顯仁宮。煬帝正在和蕭後晚宴,聽到宣華夫人到來,立即起座相見,不等宣華跪拜,早已將她攙住,握手慰問。宣華夫人見蕭後在旁邊,便使眼色請煬帝放手,然後走到蕭後麵前,屈膝拜賀。蕭後雖不高興,想著不如賣個人情,便起身還了半禮,並命侍女扶起宣華,一同侍飲。席間有談有笑,更令煬帝心花怒放,連飲了好幾杯,連宣華也喝個半醉。蕭後樂得作美,等宴席撤去後,便令宮女掌燈,將煬帝、宣華兩人送入別宮。兩人久別重逢,當然樂不可言,自然是今日賞花,明日玩月,飲酒賦詩,十分愉悅。

隻是顯仁宮中的花木多半是從江南采來的,煬帝是個貪得無厭的主子,有了這種,還想要那種,他想著江南的山水比洛陽還要秀麗,那江南的女子一定比北國的還要豔麗,先前平陳之時,自思留些好名聲,不便流連江南,但此時已經貴為天子,應該到江南遊玩一番。煬帝要去巡幸,當然要鋪排一番局麵,方顯皇帝威風。煬帝當下就傳出詔令,說要巡遊江淮,看看江南的風俗。這詔書一下,那宇文愷、封德彝等人便爭相前來獻言,有的說如何開通道路,有的說如何登程。唯獨尚書右丞皇甫說:“陸路行走不便,應該從水路南下,才可沿途觀賞江南景色,也不至於太過勞苦。隻是長江和黃河都向東流,想要貫通南北,必須開辟一條運河,才能讓黃河和淮水相通。”如此浩大的工程得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煬帝也不管財力物力,發動一百萬民夫逐段開鑿,又發動十萬民夫在長江與淮河之間開鑿邗溝,而且兩岸都要栽種楊柳,從長安到江都,每隔一百裏就建造一座行宮,總計四十多座。煬帝又派黃門侍郎王弘等人到江南督造龍舟以及數十艘大船。煬帝如此勞民傷財,令官吏百姓痛苦不堪,再加上這般浩大工程還要求限期竣工,日夜督促不能延誤。可憐這班工役不勝勞苦,很多都累死在河道旁邊。正是:

衰朝政令半煩苛,不似隋家役更多。

築室開渠成慣事,可憐民血已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