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煬帝北巡西征
話說煬帝南下巡遊江都,遊曆了好幾個月,途中所到之處的四十多座行宮都是匆忙趕建,粗糙完工。煬帝每到一處隻停留一兩天,還嫌這些行宮不太完善,所以不願久住,便揚帆直下,直接到達江都。
江都是江南的勝地,山水文秀,揚名於海內。煬帝和後妃們朝賞山水,夕宴歡飲,自然是不用多說。轉眼間過了殘年,就是大業二年元旦,煬帝在江都升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第二天,東京將作大匠宇文愷的奏報,說洛陽宮苑已經全部竣工。煬帝立即進授宇文愷為開府儀同三司。過了正月,煬帝又詔吏部尚書牛弘、內史侍郎虞世基等人商議車馬服飾和儀仗衛隊的事情,準備沿途所需。煬帝又任命開府儀同三司何稠為太府少卿,令他監督製造車輦服飾,再從東京送到江都。這個何稠聰慧精巧,他參考古今,在皇袍上繡上日月星辰,皮革質地的帽子都用漆紗製成,又另外製作黃旗供三萬六千人的儀仗隊使用。此外,像皇後用的珠簾和百官的服飾都是精美華麗,非常符合煬帝的心意。
又過了兩個多月,江南春暮,桃柳將殘,煬帝才準備返回東京,下詔北歸。聖駕從江都出發,一切儀製比南下時更加華麗。四月下旬,煬帝抵達伊闕,在這裏陳列法駕,準備好千車萬馬,奔馳入東京。煬帝駕臨端門,頒發赦書,豁免本年全國的租賦,五品以上文官和武官都有賞賜。太子楊昭原本留守長安,他得知煬帝已回東京,於是上表奏請覲見,煬帝下旨準奏。楊昭立即從長安趕到洛陽,父子相見本應該一番談敘親情,但那煬帝是酒色迷心,把父子有親的古訓早已忘記。楊昭拜見時,煬帝不過淡淡地問了幾句話就令他退下,此後就不再召見。楊昭在東京住了幾十天,再次奏請拜見,煬帝雖沒有拒絕,但見麵時隻令他速回長安。楊昭叩請停留一段時間,以便隨時探望,反倒被煬帝叱責出去,惹得他懊惱成病,再加上他身形肥胖,天氣暑熱,內外交迫之下竟一命嗚呼。煬帝聽聞噩耗,隻哭了幾聲便不再哀傷。楊昭被草草收殮安葬,賜諡號為元德。楊昭有三個兒子,長子叫楊倓,次子叫楊侗,三子叫楊侑,總算都被封了王爵。楊倓為燕王,楊侗為越王,楊侑為代王。煬帝又把秦孝王楊俊的兒子楊浩封為秦王。恰巧這時楚公楊素也病死。楊素本來受封為越公,太史曾說隋朝的分野將會有大喪,煬帝南幸時,特地改封楊素為楚公,因為隋和楚屬同一分野,想移禍到楊素頭上。楊素重病在家很久了,煬帝南巡時也沒有跟隨,等到快要咽氣時,他的弟弟楊約還在尋找名醫給他醫治。楊素臨死時睜大眼睛說道:“我難道還想求活嗎?”煬帝得知楊素的死訊後,高興地對左右說道:“就算楊素不死,我也會滅他九族。”隻不過表麵上不好敷衍過去,於是煬帝追封楊素為光祿大夫太尉公,賜諡號景武。煬帝又特地撥派四十人去看護靈車,並按禮儀鼓樂吹奏,還撥去五千石粟麥、五千段布帛,命令鴻臚卿監護喪事,楊素好歹也算是生前榮光,死後隆重,福壽雙全了。
先前被廢的太子楊勇生有十個兒子,長子叫楊儼,是雲昭訓所生,曾受封為長寧郡王。楊勇被廢後,楊儼也坐罪被排斥。楊儼的弟弟平原王楊裕、安城王楊筠、安平王楊嶷、襄城王楊恪、高陽王楊該、建安王楊韶、潁川王楊煚全都被削去宗籍爵位。雲昭訓的父親雲定興也因縱容楊勇胡作非為,坐罪被奪去官職,他和妻子一同淪為官奴。煬帝繼位後,聽說雲定興構思精巧,便把他召到東京協助辦理營造事務。雲定興見宇文述得寵,便曲意諛媚,還特地采集珍珠製成寶帳,獻給宇文述。宇文述喜出望外,像待兄長一樣對待雲定興,推薦他督造兵器,並且對他說道:“兄長所造的兵器都很符合聖上的心意,為何一直不被提拔重用呢?無非是因為長寧郡王楊儼和他的兄弟還沒被處死,影響到兄長的前途。”雲定興憤然道:“他們都是沒有用的廢物,為何不勸聖上將他們一起殺掉。”宇文述於是奏請處置楊儼等人,煬帝當即同意,下令毒殺故長寧王楊儼,把他的七個弟弟發配到邊關。
襄城王楊恪的妃子柳氏,姿容端麗,四德俱全,楊恪早前被廢時,柳氏毫無怨言,侍奉夫君更加嚴謹。等到楊恪奉詔流放邊關時,與妻子訣別,柳氏哭著說道:“夫君如果遭遇不測,妾發誓絕不獨活在世上。”楊恪聽後也泣不成聲,彼此相擁著大哭一場,淒慘地揮淚告別。楊恪一行人走到中途,又有詔使到來,勒令他們自盡。楊恪與七個兄弟同時自盡身亡。等到楊恪的靈柩運回來,柳氏對朝使說道:“妾發誓和夫君同葬一處,如果死後能合葬一處,臣妾感激不盡。”說完,她撫摸著楊恪的靈柩痛哭不已,隨後便自縊身亡。就這樣,楊勇的十個兒子死了八個,隻剩下年幼的孝實、孝範,後來也沒有史書記載,想必是貶為庶人,終身不得出頭,我也就隻好擱過不提了。
再說突厥啟民可汗,自從徙居到磧口,就將達頭可汗的遺眾全部劃入囊中,他感念隋室的舊恩,所以每年都會派遣使者朝貢。大業二年冬季,啟民可汗又上表自請入朝。煬帝想要彰顯威德,便命太常少卿裴蘊征集天下的音樂子弟充作樂戶,就連平民百姓隻要能譜音樂,都命他們入宮,於是四方散樂全都會聚東京。除了八音六律,吹拍成腔,還演習各種魚龍山車等雜戲,務為淫巧,悅人耳目。等演習熟練後,便在西苑中精翠池旁邊,依次演奏,煬帝親自帶著後妃前去賞閱。
前丞相高熲閑居在家中幾年了,也不知煬帝是什麼意思,卻偏偏封他為太常卿。高熲不喜歡音樂雜技,便上奏道:“陛下沉溺靡靡之音,這如同棄本逐末,有礙於盛世治理。”煬帝哪肯依從,反倒記起前仇舊怨。高熲又私下對太常丞李懿說道:“從前周朝就是愛好樂曲才導致滅亡,前車之鑒不遠,怎可效仿呢?”這幾句話又被煬帝得知,更加厭惡他,隻是一時不便發作。大業三年,啟民可汗來東京慶賀元旦,煬帝命人在宮中擺設琳琅滿目的文物、內外鼓吹。啟民可汗入朝拜見時,煬帝賜他坐在身旁。啟民可汗東張西望,十分羨慕漢官的威儀,等退回到客館,上書請求煬帝賜他一套官服。煬帝最初不肯答應,等到他再上表文時才準許。煬帝還對尚書牛弘說道:“如今我朝衣冠齊備,使得單於也想解開辮子改換服飾,這不是古今盛世嗎?”牛弘也極力稱賀。煬帝又說道:“這裏也有愛卿的功勞。”說完,煬帝就令侍臣取出百匹布帛賜給牛弘,牛弘拜謝而出。啟民可汗在洛陽住了好幾日,每天的宴席和賞賜都很豐厚。啟民可汗辭行時請求聖駕北巡,煬帝也正有此意,便立即答應。等到初夏時節,天氣清和,煬帝借安撫河北為名,命河北十多個郡縣的男丁鑿通太行山,往北通向並州,一邊啟程到達赤岸澤。啟民可汗派遣侄子毗黎伽特勒去迎接,並附上表書說要入塞迎駕,煬帝沒有同意,遣回毗黎伽特勒,命令啟民可汗在營帳等候。又過了兩個多月,山路才鑿通,煬帝才從赤岸澤出發,往北到達榆林郡,想要出塞炫耀兵力,而沿途又有突厥部落,煬帝擔心啟民可汗驚惶,特地先派武衛將軍長孫晟前去傳諭帝意。啟民可汗奉旨召集屬部各酋長數十人,和長孫晟相見。長孫晟見牙帳野草叢生,想令啟民可汗親自拔除,給酋長們做個示範,於是指著帳前的青草說道:“這些青草留在牙帳前,想必那根部必定很香。”啟民可汗沒有會意,於是拔草聞了聞,回答說並不香。長孫晟嘲弄道:“天子巡幸,各諸侯應該親自掃除路途的雜草表明敬意。現在牙帳內野草遍地,我還以為種的是香草,哪知卻是尋常植物。”啟民可汗這時才知道長孫晟有意嘲諷,慌忙謝罪道:“這是我的疏忽,我現在所以的東西都是天子所賜,能夠為天子效力怎能害怕勞累呢?不過我因常年僻居塞外,不知天朝法令,幸運的是今天得到將軍的教誨,使我日後在聖駕麵前不至於犯下過錯。”說著,啟民可汗立即拔出佩刀,親自斬除庭前雜草。帳下的貴人達官以及諸部酋長也相繼效仿,不一會兒庭前的雜草就被清理幹淨。長孫晟這才辭回榆林報明煬帝。煬帝在榆林北境修築禦道,長約三千裏,向東一直到達薊州。啟民可汗帶著義成公主來到行宮拜見,還有吐穀渾、高昌兩國也都派使朝貢。煬帝非常高興,盛情款待啟民夫婦和兩國使臣。第二天煬帝又親自駕臨北樓,望河觀漁,並賜給百官宴席。啟民可汗又獻上三千匹名馬,煬帝回賜他一萬三千匹布帛。啟民可汗又上奏,請求突厥穿著中土漢服,和華夏子民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