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南北史演義(下冊)》(43)(3 / 3)

隋室開茲水,初心謀大賒。一千裏力役,百萬民籲嗟。水殿不複返,龍舟成小瑕。溢流隨陡岸,濁浪噴黃沙。兩人迎客至,三月柳飛花。日腳沈雲外,榆梢噪冥鴉。如今遊子俗,異日便天家。且樂人間景,休尋海上槎。人喧舟番岸,風細錦帆斜。莫言無後利,千古壯京華。

煬帝看後似懂非懂,但總覺得詩中帶著譏諷之意,不由得憤怒起來,便揮袖起座道:“死生有命,興亡有數,你怎麼知道我開河通渠不會有利於後人呢?”陳後主也起身說道:“看你還能猖狂幾天,隻怕將來的結局還不如我呢!”陳後主一邊說,一邊走。煬帝也從後麵追來,又聽到陳後主揶揄道:“快回去吧,往後吳公台下少不得和你相見。”煬帝不知其話中的意思,還用力追去。那陳後主已經上了船,船中還有一位絕世美人,花容玉貌、傾國傾城,可惜月光半明半滅,匆忙之間看不清楚,煬帝正想回頭叫侍衛扣住這條船,不料海麵上卷起一陣陰風,吹得煬帝毛骨悚然,等到風過浪平,那船早已不見,哪還有什麼美人。煬帝這時才猛然驚悟,想起那陳叔寶早已是個死人,那船中的美人大概是張麗華,兩人都是鬼魂,怎麼能和自己相見呢?煬帝當下就嚇出一身冷汗,便把雙眼睜開,仔細一望,發現自己仍然坐在亭中,便詢問左右道:“你們曾看見什麼嗎?”左右答道:“不曾看見什麼,隻看到萬歲爺沉默無語,好像在小睡,所以不敢驚動。”煬帝更加驚疑,急忙乘舟返回西苑,就近來到迎暉院中。院妃王夫人來迎駕,煬帝便和她談起陳後主相見一事,王夫人也覺得奇怪,唯獨朱貴兒上前說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莫非是陛下想起了張麗華,才做了這般奇夢。或許張麗華是花月精魂,知道萬歲在海中寂寞,所以入夢來和陛下相會,這有什麼可介意的呢!”煬帝聽了才稍稍寬慰,當晚便留宿在迎暉院。

又過了一段時日,夏日暑氣漸升,天氣炎熱煩悶,西苑中草木雖多,也遮不住空中的烈日,煬帝白天不方便遊玩。到了日落月升,清風吹走暑氣,院落清涼,煬帝才帶著矮民王義悄悄來到棲鸞院。院妃李慶兒正仰睡在床簾內,沉睡不醒,正巧月光照在她臉上,煬帝見她微皺柳眉,檀口微張,臉上露出一種慌張的神情,欲言又止。煬帝對王義說道:“她好像在做噩夢,你快替朕把她叫醒!”王義走到榻前,連叫數聲李娘娘。李慶兒才從夢中醒來,可已掙紮得滿身珠汗,嬌弱不堪。煬帝親自將她扶起,坐了半天,她才起身下拜道:“妾剛才在夢中,不知道聖上駕臨,有失遠迎!”煬帝說道:“卿剛才在夢中有何急事,怎麼露出這般慌張的神色?”李慶兒答道:“妾做了個噩夢,幸虧陛下叫人喚醒,但夢中情節支離破碎,是吉是凶,妾不敢直說。”

煬帝又說道:“但說無妨。”李慶兒說道:“妾夢見陛下和平時一樣,攜帶妾前往各院遊玩,到了第十院中,正值李花盛開,陛下就入院高坐,設宴賞花,妾仍然服侍在身邊,哪知一陣風起,樹上的花兒變作火光,烈騰騰地燒了過來,妾嚇得急忙逃走,回頭一看陛下還在烈火中,便急忙呼人救駕,偏偏四處無人,妾正著急萬分,就被陛下喚醒,這夢不知道是吉是凶?”煬帝沉思半天,才勉強解釋道:“夢境往往是相反的,夢見死就預示著生,火勢威烈,朕坐在火中,不正好驗證朕得威得勢,怎會不吉利呢?”李慶兒這才放下心來。煬帝又下令擺酒壓驚,兩人喝到夜靜更闌,才相擁而睡,共赴佳夢。

第二天早晨,煬帝走出明霞院,正好與院妃楊夫人相遇。楊夫人笑著對他說道:“陛下來得正好,妾正要前去報喜。”煬帝問她有什麼喜事?楊夫人答道:“酸棗縣進獻來的玉李樹現在瘋長,樹蔭李花遮蓋好幾畝地。”煬帝淡淡地說道:“玉李樹為何突然繁盛異常?”楊夫人答道:“昨晚院中各人聽到空中似有仙人說道:‘李木當茂’,今早前去探視,李樹果然茂盛無比。”煬帝正因李慶兒夢見李花,今天又聽說玉李樹茂盛,暗中思量這可能不是吉兆,便回頭對王義說道:“你去傳話給各院的雜役,令他們將玉李樹全部砍去。”王義說道,“樹木繁盛是受陛下恩澤惠及的結果,臣認為正是好兆頭,即使真有不祥,也希望陛下修德消災,砍樹又有什麼用呢?”煬帝這才放棄,隨後在明霞院中逗留了一日。第二天,煬帝駕臨晨光院,院妃周夫人迎駕奏報道:“院中的楊梅如今很是茂盛呢。”煬帝高興地問道,“楊梅可比玉李繁盛?”旁邊有宮女答道:“還比不上玉李蔭濃繁盛。”煬帝沒有說話,便掉頭離去。後來楊梅和玉李樹同時結果,院妃們采下果實進獻。煬帝問這兩種果實哪個味道更好,院妃答道:“楊梅雖好,但味道清酸,始終不如玉李甘甜。”煬帝歎息道:“不喜歡楊梅而喜歡玉李,難道其中寓含天意嗎?”不久,夏盡秋來,草木凋零,煬帝又想遊幸江都,後妃等大多不願隨行,都想辦法阻止。正是:

湯孫修德蹷祥桑,玉李何能為國殃?

怪底昏君終不悟,徒將氣運諉穹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