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南北史演義(下冊)》(44)(2 / 3)

到了大業七年的仲春,煬帝帶了許多宮女,駕乘龍舟從江都出發,經過永濟渠,往北到達涿郡,沿途頒詔四方,不論遠近將士,都令他們齊聚涿郡,準備向東發兵征討高麗。煬帝又詔令幽州總管元弘嗣火速趕往東萊海口趕造三百艘戰船。元弘嗣不敢怠慢,帶著手下官吏晝夜督造。那些造船的民工每天站在水中,很少休息,他們的腰部以下都生了蛆蟲,幾乎十死三四。煬帝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又發動江、淮以南的一萬名水手,三萬名弩手,三萬名嶺南排鑹手,並命令河南、淮南、江南三處建造五萬輛戰車送到高陽,供士兵們裝載衣甲幔幕。長江、淮河兩岸的民夫都被征調來運輸軍需。此外,煬帝還撥派長江、淮河的民船輸運黎陽和洛口米倉的糧食到涿郡。千裏之間往返運送的民工將士達數十萬人,日夜不能停歇,累死了無數人。煬帝自己則駕臨涿郡的臨朔宮,所有跟隨而來的文武官員都另外安排宅府居住。煬帝整天在宮中迷戀酒色,和平時一樣,隻知朝征糧,暮征兵,根本不管兵民死活。長江、淮河到涿郡可謂路途遙遠,舉步維艱,短時間不能會集,隻能暫時拖延過去。從大業七年的初夏開始,直到第二年孟春,天下兵民才齊集涿郡。

煬帝又召來合水令庾質當麵詢問道:“高麗的兵民不及我朝的一個郡縣的實力,現在朕率軍前去征討,卿以為能否得勝?”庾質答道:“以眾敵寡,怎麼能不勝利呢?隻是臣不願陛下親自前往。”煬帝臉色一變地說道:“朕統兵到了這裏,怎能不戰先退,這不是自挫銳氣嗎?”庾質又說道:“勝負乃兵家常事,如果沒有攻克反倒損害陛下的威靈,陛下不如在此坐鎮指揮,命令猛將勁卒按照旨意進攻,倍道兼行,出敵不意,才能一舉拿下。兵貴神速,如果行動太慢隻怕會徒勞無功了。”煬帝不肯依從,反而叱責道:“你如果害怕,盡管留在這裏好了。”於是煬帝下詔將大軍分為左右兩翼,左翼十二軍出擊鏤方、樂浪;右翼十二軍出擊粘蟬、襄平,先後啟程,在平壤會合,總共有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號稱二百萬。煬帝親自調度安排,每軍置派大將、亞將各一人,騎兵四十隊,每隊各一百人,十隊為一團,步兵八十隊分作四團,每團又各設有偏將一人,戰服、鎧甲、旌旗顏色各不相同。輜重散兵等人夾雜在步兵行列中,前軍先行,後軍繼進,相距約四十裏。護駕的禦營六軍最後出發。大軍走了四十多天才全部離開涿城,首尾銜接,鼓角相聞,旌旗綿亙九百六十裏,真是近古以來,少見少聞的軍隊儀仗。途中,煬帝又任命段文振為左候衛大將軍,出兵攻打南蘇道,段文振在行軍途中患病,就上表給行軍中的煬帝,勸他派遣精兵銳將,速戰速決,否則遷延會帶來諸多不利。

煬帝看完表書,不以為然,沒多久就接到段文振的死耗,煬帝雖然痛惜,但對段文振表中所說的話仍是半信半疑。走了好幾天大軍才到達遼水,眾軍會齊後臨水為陣。高麗兵阻水拒守,隋軍不得前進。右屯衛大將軍麥鐵杖說道:“大丈夫性命自有定數,怎能臥死在兒女手中呢?”於是麥鐵杖自請擔任前鋒,並對三個兒子說道:“我身受國家厚恩,今天應當戰死沙場。我如果戰死,你們就能長保富貴了。”這時工部尚書宇文愷奉命建造三座浮橋,連夜告成,把浮橋架設在遼水上麵,自西到東,浮橋短了一丈多,不能相通。這時高麗兵殺了過來,隋兵跳到水中迎戰,淹死了很多人。麥鐵杖一躍上岸,闖入高麗軍的陣內,虎賁郎將錢世雄、孟乂也躍過中流,與麥鐵杖先後殺入,三人如同猛虎一般,高麗兵也被殺死無數。隻可惜後麵的隋軍躍不過來,隻憑他們三人奮身死鬥,畢竟勢孤力竭,相繼戰死。隋軍不得已撤兵收橋,回到西岸。

煬帝聽說麥鐵杖戰死,追贈他為宿郡公,令他的長子麥孟才襲承爵位,次子麥仲才、三子麥季才全都被封為正議大夫。煬帝又命令少府監何稠督工接橋,兩天才完工,再次架設到遼水上。諸軍依次奮進,得以渡過遼水,把高麗兵殺得七零八落,死了一萬多人,其他的都逃回了遼東城。隋軍乘勢進攻,把遼東城團團圍住。煬帝也渡過遼水東進,命尚書衛文升前去招撫遼左人民,免役十年,並且下詔對全軍將士說道:“朕此次東征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諸將如果不明白朕的心意就輕率出兵襲擊,孤軍獨鬥,隻想著自己立功,好邀功請賞,這實在不是大軍作戰的本意。卿等進軍,應當分為三路,或退或攻三路都應知道,不能輕舉妄動導致喪亡。並且軍事進退都要事先向朕奏報,靜待批複,如果擅自行動,即便是有功,朕也必定會加罪。”諸將接到這道諭旨,都不敢行動了。

高麗兵在遼東城中嚴防死守,隋軍很多天都沒能攻下,煬帝又開始焦急,親自觀看城池形勢。他見城牆不是很高,城濠也不寬廣,可偏偏幾日來毫無進展,想必是將士疲乏隻顧休息所致,因此又召來諸將詰責道:“你們把朕當作木偶嗎?朕下令東征,你們都不願朕親自前來。如今朕到了這裏,正想觀看戰況,了解你們的作戰能力,結果你們果然怕死不戰,難道非逼朕軍法處置你們嗎?”說到這裏,煬帝已經勃然大怒。諸將先前接旨不敢妄動,如今又被煬帝如此責問,都慌忙謝罪。於是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決定攻打平壤,率領長江和淮河的水軍先行進攻,在距離平壤大約六十裏的地方,與高麗兵相遇。來護兒乘銳進攻,大破敵兵,便麾兵進攻平壤城。副總管周法尚在旁邊諫阻,說等後麵各路大軍彙齊後再進攻。來護兒不聽,立即領著四萬精兵直逼城下。高麗兵出城迎戰,來護兒督兵與他們交鋒,沒幾個回合,高麗兵就退回城中。來護兒驅軍入城,城門倒是沒有關閉,任由隋軍直入。隋軍一入城,就分頭四處搶掠,亂了陣腳,突然四下裏殺出千百名埋伏的高麗兵,把隋軍殺得人仰馬翻,好像砍瓜切菜一般。來護兒一看才知上當了,急忙鳴金收軍,結果軍士一半在城內,一半在城外,內外不能相顧,死的死,逃的逃。來護兒也狼狽逃走,高麗兵在後緊追不舍,多虧周法尚整軍迎救,才將高麗兵擊退。來護兒收拾殘眾,退回到海浦駐守,不敢再貿然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