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楊太後餓死金墉城 衛元德投降鮮卑部(2 / 2)

卻說其時北荒之地,有一部落名曰鮮卑,追原其始,本是黃帝之後。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大約黃帝當日,是大同之治,不限華夷,戰勝蚩尤之後,更無所謂華夷,所以諸子也隨意分封。黃帝有一子名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於北土國,國境之內,有一座大鮮卑山,因取國號曰鮮卑。其後世之君,皆居於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國俗呼土為“拓”,呼後為“跋”。因其祖宗黃帝,以土德王,遂以“拓跋”為姓。至唐堯之時,其裔始均,曾入仕中國,此後不甚與中國往來,漸漸音信隔絕。其後傳至第六十七世,其可汗【夾】北荒稱君主之詞。名“毛”,聰明武略,國勢始大,統北方小國三十六。魏明帝時,其可汗力微,曾遣其子沙漠汗,至洛陽觀風土,直至晉武帝受禪之後,始行歸國。自此時時與晉往還,此時其可汗名祿官,國勢愈大,祿官自分其國為三大部:自統一部,使其兄之子猗、猗盧各統一部,駸乎有進窺中原之勢。

時有代州人衛操,字元德者,生本落拓不羈,頗有才學,欲求仕進,苦無援引,因此鬱鬱不得誌。其同郡人姬澹,字世雅,向為莫逆,境遇亦複相同,時常互相推重,又互以不得用世為憂。一日,二人又複相對論心,姬澹曰:“目今淫後恣權,張華、裴等輩,徒負眾望,毫無建樹。諸王各就一藩,莫不眈眈注視朝柄,不久必有亂事。一班士大夫徒尚清談,絕無實際。我輩縱使出仕,亦未必能盡所長,反不如老於田野,放著冷眼,旁觀時局,正如看一場好戲劇也。”衛操曰:“諸王之中,豈但注視朝柄,以吾意測之,且有覷覦神器者。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古有明訓。我輩自不宜出仕。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豈可以任其投閑置散,以終此身?”

道言未了,忽一人大呼而入曰:“此時正有大好機會,叔父何憂投閑置散哉?”姬澹視之,蓋衛操之侄衛雄也。衛雄字世遠,生有萬夫不當之勇,亦終日鬱鬱,以閑居為憂者。當下衛操問曰:“出仕機會安在?”衛雄曰:“鮮卑可汗分其國為三部,自統一部,而令其兩弟猗、猗盧各統一部。今猗正在參合陂,【夾】今山西大同府陽高縣東北。與此處代州,正是毗連之地,我等何不投奔前去,陳說利害,豈不即見大用?”衛操躊躇曰:“我此時雖是隱居,從前卻在衛瓘處做了兩年牙門將,說不得忠臣不事二主。”姬澹不等說完,即嗬嗬大笑曰:“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世遠之言是也。”於是衛瓘操意決。即日三人同行,一徑投奔猗。衛操說曰:“方今大國廣拓疆土,雄視北方,天下之人,孰不震懾然?西方尚多未附之國,晉人不盡歸心,非久遠之圖也。誠能西略諸國,南招晉人,俟天下歸服,一舉而定中原,非難事也。”猗大喜,即薦之於可汗祿官。祿官與之論天下大計,亦十分悅服,即令三人同秉國政。【眉】本國有人材而不能用,終使之為敵用而後已。此列強並峙,時所最宜注意者也。區區一衛操何足道,然天下豈一衛操已哉。一麵招納晉人,一麵飭令猗、猗盧西略諸郡,降附者三十餘國。晉朝邊吏,聞報大驚,飛章奏報。不知朝廷得報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讀晉史者,莫不注目於十六國紛爭;此卻於未敘十六國之先,先敘入鮮卑,為北魏入中華作一導線,是作《兩晉演義》未畢,已為《南北朝演義》作引子也,又妙在不離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