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1 / 3)

5月27日拂曉,在湖南北部水網密布的洞庭湖地區,日軍戰役總指揮橫山勇發出進攻的指令。

此次日軍的進攻兵力高達八個師團又一個旅團,總兵力36萬人,在戰力上擁有前所未有的絕對優勢。在橫山勇的軍事指揮生涯中,這還是他第一次指揮如此強大的進攻兵團。日軍的戰役計劃胃口大得驚人,國軍方麵嚴重估計不足,認為此次戰役充其量是個第四次長沙會戰。事實上橫山勇的目光早已越過長沙,在他眼中,長沙早已是囊中之物,這一點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了。這次日軍進攻兵團的作戰縱深,按計劃應該延伸到衡陽以南,其中包括占領衡陽。因此,橫山勇在兵力優勢及作戰規模上,都早已超越了薛嶽“天爐戰法”的架構。

按照橫山勇的戰役計劃,由齊裝滿員的五個師團組成的一線兵團分三路同時發起攻擊。左路兵團由第3、第13師團組成,從崇陽出發,沿湘贛邊界的山嶽地帶向南攻擊,大迂回長沙的東南方,先攻占瀏陽,再包抄長沙後側。其目的是將薛嶽的外線兵團兜進圈內,同時也能阻擊江西的國軍部隊跨境支援第九戰區。更陰險的是,左路兵團後麵還跟著由27師團組成的第二梯隊,這支第二梯隊與攻擊部隊沿同一路線出發,兩軍相隔僅一天的路程。

中路兵團由第68、第116師團組成,沿粵漢鐵路南下,從嶽陽地區突破國軍20軍正麵防線,直撲長沙。中路兵團的後方也跟著第二梯隊,由第58、34師團組成。

橫山勇在中線擺上如此眾多的兵力,是隱藏著重大戰略意圖的。正如蔡繼剛所料,橫山勇決定在日軍包圍長沙的同時,對衡陽也進行遠距離奔襲,趁國軍全力保衛長沙時,出其不意一舉攻占衡陽。

右路兵團的成分比較雜,是由第40師團、獨立步兵106聯隊、獨立混成第17旅團、獨立第5旅團、海軍艦隊和海軍陸戰隊組成,任務是從洞庭湖區的南縣出發,沿湘江西岸的河網丘陵地帶向南攻擊,從側後方突襲長沙城的製高點——嶽麓山陣地。右路兵團的戰術價值是把薛嶽的左翼外線兵團兜入圈內,同時也可阻擊常德方向的國軍馳援。

橫山勇不愧是將才,他對得起領章上的兩顆金星,在排兵布陣、組織規模空前的大進攻同時,還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大規模的戰略欺騙行動,他通過傳遞假情報等手段,有意透露出日軍的作戰目標,是沿著長江西進,進攻重慶,或是準備再度進攻常德。這一戰略欺騙行動基本達到了目的,重慶國民政府一時難辨真偽,不得不加以重視。蔣介石特地將精銳的衛戍部隊放在第六戰區,作為保衛重慶的生力軍,因而在兵力上沒有全力支持第九戰區的部隊。此舉正中橫山勇下懷,他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5月27日拂曉,日軍強大的戰爭機器開動起來,36萬如狼似虎的日本軍人以坦克、機械化部隊、騎兵部隊為前鋒,在空中大編隊機群掩護下,組成多路突擊兵團如洪水般在湖南境內展開。

戰幕一旦拉開,連上帝也無法阻止,第九戰區的中國軍隊將要陷入滅頂之災。

蔡繼剛按照薛嶽的指派留在長沙的第4軍督戰,第九戰區長官部已在兩天以前轉移到長沙以南二百公裏的耒陽,戰區參謀長趙子立率特務營留在長沙,準備指揮守城戰鬥。

這時蔡繼剛正在嶽麓山湖南大學校長室內聽人吵架。吵架的人是參謀長趙子立、第4軍軍長張德能和戰區炮兵指揮官王若卿,吵架的原因是誰當守城主帥的問題。這件事得怨戰區司令長官薛嶽,他撤離長沙時指定這三人負責守城,卻沒有指定三人中誰是主帥,結果三個人誰也不服誰,都認為自己有資格當主帥。

三個人若按軍銜比,趙子立和張德能是中將,王若卿是少將,這麼一比,王若卿隻好不吭聲了。若按職務和作用比,就不太好比了。趙子立是戰區參謀長,算是戰區長官,比起張德能這個中將軍長來,職務當然是高一些。可張德能也有當主帥的理由:長沙城主要由第4軍防守,城裏的主要兵力都來自第4軍,你趙子立雖然貴為戰區參謀長,但眼下你手裏隻有一個特務營,憑什麼指揮我?而王若卿的理由好像也很有說服力,沒有我的炮兵做火力骨幹,你們拿什麼守城?拿機槍手榴彈嗎?

蔡繼剛是外來戶,幫著誰都不好,隻好和稀泥,最後決定三人商量著來。看來這場架算是白吵了,既然是商量著來,那就意味著誰說了也不算,蔡繼剛心說,吵了半天,事情又回到原點上,早知如此,還吵什麼架呢?

見吵架的事已塵埃落定,蔡繼剛便提議去嶽麓山上的炮陣地看看,那三人都同意,於是一起爬上嶽麓山。

與長沙城隔湘江相望的嶽麓山其實是座小山,其主峰標高才海拔300.8米,它周圍綿延分布著鳳凰山、天馬山、桃花嶺等九個小山頭,南北朝時的道人徐靈期在《南嶽記》裏寫道:“南嶽周圍八百裏,回雁為首,嶽麓為足。”緊鄰古城長沙的這座名山,擁有中國當時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北宋時期的嶽麓書院。

蔡繼剛很熟悉這座書院,戰前因工作關係,他常來長沙,每到長沙都要去嶽麓書院看看。他喜歡這裏濃厚的文化氛圍,不過他對“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副名聯很不以為然,認為古代楚人大有自吹自擂之嫌,偌大一個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怎能是“惟楚有材”呢?

這一路上曆代留下的文化遺跡遍布其間,以晉初麓山寺、隋舍利塔、唐李邕麓山寺碑、明雲麓宮、清愛晚亭最為著名。這個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的薈萃之地,因其橫亙於長沙市區西麵,對長沙城具有瞰製的地形地勢,使其成為守衛長沙極為重要的軍事製高點,奪取長沙,必先奪取嶽麓山。

一想到這座文化名山、千年古跡馬上要陷於戰火之中,蔡繼剛心裏一陣難過,也不知戰火過後,這些千年古跡是否還會存在?

炮兵旅的80門大炮擺在嶽麓山頂的炮陣地上,蔡繼剛以內行的眼光仔細觀察這些火炮。火炮的種類隻有三種,有德國克虜伯軍火公司生產的“卜福斯”75毫米山炮和少量的150毫米榴彈炮,更多的是俄國造76.2毫米野戰炮。蔡繼剛辨認著炮管上的出廠日期,上麵隱約可見1914年的字樣,他苦笑道:“天呐,一戰時的火炮,八成是從蘇聯的曆史博物館裏拉來的。”

趙子立哼了一聲:“要飯吃就不能嫌飯餿,人家俄國人能給就不錯了,他們自己還指望美國《租借法案》的物資呢,這幾門舊炮算是給盟友意思意思,多牽製一些日軍,為他們的遠東邊境減輕些壓力。你再到那邊看看,還有1898年出廠的呢,19世紀的老古董。”

蔡繼剛知道,這批俄製野戰炮是1941年蘇聯支援的,一共200門,國軍用這批火炮補充裝備了七個炮兵團,對於擁有三百多萬陸軍的中國軍隊而言,這點火炮顯然微不足道。沒辦法,自從1938年7月,德國在日德盟約的限製下,軍事顧問團離華,國軍獲得德造武器的大門被完全封死,作為國軍主力炮種的德造“卜福斯”山炮在戰爭中日益損耗,又沒有途徑得到補充,打壞一門少一門。到了抗戰中期,笨重的俄製野戰炮算是救了急,成了國軍炮兵部隊的香餑餑。至於美國的《租借法案》物資,中國分到的配額極少,美國的武器主要拿去裝備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了,第九戰區別說是吃肉,就是連湯也沒的喝。畢竟在美國人眼裏,中國戰區的作用隻是牽製100萬的日本陸軍,對戰爭的進程並不起決定作用,他們最關注的還是歐洲和太平洋戰區。

俄國一戰時期的火炮,炮身極重,平地行軍就需要六匹馬牽引,遇到上坡時則需要八匹馬,這麼笨重的玩意兒實在不適合現代化戰爭。好在這種炮的射程還比較令人滿意,對於缺乏火炮的中國戰場,俄製野戰炮逐漸取代了日益損耗的“卜福斯”山炮。

見蔡繼剛在看炮,王若卿走過來笑道:“雲鶴老弟,你還喜歡炮?”

蔡繼剛說:“是個軍人就沒有不喜歡炮的,戰爭之神嘛,要是這玩意兒多些,我們的步兵傷亡就會少許多。若卿兄,附近目標的射擊諸元都標定好了嗎?”

王若卿吃了一驚:“老弟,行家呀,你一個步兵出身的人還知道標定射擊諸元?”

蔡繼剛回答:“按西方國家軍校的標準,步兵軍官必須懂得炮兵知識,否則無法進行步炮配合。”

“哦,想起來了,你上的是美國軍校,難怪懂得多。你不是問射擊諸元嗎?是這樣,第二次長沙會戰以後,我親自帶著幾個測繪軍官,對長沙周圍進行了測繪,把長沙近郊和城內可稱為標誌的建築物,詳細加以測量,製成二萬五千分之一的標點圖。到第三次長沙會戰時,我們的炮兵就如魚得水了,根據步兵指揮官的請求,依照標點圖上的射擊諸元開火射擊,效果出奇的好。”王若卿得意地說。

王若卿是個老資格炮兵了,他是保定軍校第八期炮兵科出身,當過炮兵團長、炮兵旅長。1940年5月炮兵第4旅旅部改編為第9戰區炮兵指揮部,王若卿從炮兵旅長變成了戰區炮兵指揮官。他是個炮兵製勝論者,觀點比較偏激,總認為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炮兵火力的強弱,為此還經常和別人抬杠。

兩人正說著,那邊的趙子立和張德能又爭論起來。

趙子立口氣激烈地說:“長沙隻能作為一個持久的防禦點來拖住、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以爭取時間,有利於我外線兵團集結與決戰,絕不能死守。我認為,應該把第4軍的兩個師放在嶽麓山,另外一個師放在城內。隻要嶽麓山陣地不丟,長沙城就保得住,就算是作最壞打算,萬一長沙城保不住,若我軍主力尚在嶽麓山,也可以掩護城裏的一個師西渡湘江,免遭日軍殲滅,向西向南撤退。”

張德能激烈反對:“我不讚成!應該將主力放在城裏,嶽麓山是製高點,易守難攻,日軍難以展開兵力奪取,也不會在嶽麓山下大力氣。我認為日軍主力會全力攻打城內,如果我軍城內兵力單薄,一旦頂不住失守,外圍的機動部隊就失去作戰核心,各跑各的,到那時我們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再說,第4軍將主力放在城裏,這也是薛長官的意思。”

張德能抬出薛長官這塊王牌壓人,趙子立自然無話可說。

蔡繼剛心裏很讚同趙子立的意見,嶽麓山這個製高點是非守不可,一旦失去,就意味著炮兵的消失,沒有了炮火的掩護,步兵僅靠輕武器則很難守住陣地。再者,日軍占領了嶽麓山,就可以居高臨下,用大炮對付守城部隊,城裏的部隊即將麵臨滅頂之災。可想是這麼想,蔡繼剛卻沒有吭聲,因為沒有人征求他的意見,他隻是個督戰官,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更何況蔡繼剛心裏還有個更隱秘的想法,他私下斷定,這次長沙無論如何也守不住,這是他從戰場的大趨勢上得出的判斷,無論怎麼排兵布陣,結果都是一樣的。

張德能固執起來隻有薛嶽能管他,一個趙子立當然還差著火候,他不太把這個參謀長放在眼裏。於是他按自己的主張行事,將90師放在嶽麓山這邊,自己親率102師和59師駐進城裏,軍指揮部設在中央銀行的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