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忘了五十五歲生日。傅作義四麵楚歌。東野打華野的“主意”。毛澤東說:“就把兩楊兵團交給林彪折騰吧。”是戰是和,傅作義舉棋不定。
按照毛澤東對平津戰役的設想,待對敵人完成分割包圍後,隻要先打掉兩頭,即張家口和塘沽,整盤棋就活了。
按照這個指導方針,東北野戰軍完成對平津之敵分割包圍後,製定了攻取塘沽的作戰方案。野司的作戰計劃是,以2縱、7縱、8縱、9縱四個縱隊及104師、野司炮團、重炮營攻取塘沽,切斷天津敵人的海上逃路。
根據中央軍委的計劃,東野林彪、羅榮桓、劉亞樓致電中央軍委,擬定攻擊塘沽時間為12月27日以後。
毛澤東收到電報後,想起了一周前的一份電文。為了確保塘沽、天津,傅作義將兩地劃為一個守備區——津塘守備區,以17兵團司令侯鏡如任司令,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任副司令。一周前,侯鏡如本來已準備由塘沽到天津就職了,突然以交通中斷為由,滯留在塘沽。這件事曾引起過毛澤東的注意。
侯鏡如肯定是有什麼打算的。
塘沽地形特殊,東南兩麵臨海,海岸都是鹽田。冬季不結冰,根本不利於大兵團運動,能接近的隻有塘沽北側和西北側地區。侯鏡如的兵團部竟駐在新港工程局,與海上的數十艘艦船距離很近。這不是明擺著告訴對手,能打就打一打,打不贏就跑嗎?
毛澤東想了一天,在夜裏24點,擬了這樣一份電報:
“攻擊塘沽的遲早,以我由大沽或塘沽附近是否可以炮擊塘沽海港和完全封鎖塘沽來作決定。如果不能完全封鎖,該地敵人仍有由海上跑掉的危險(據外國通訊社報道,國民黨有一批軍艦在塘沽附近),則我軍應不惜疲勞,急取於盡可能迅速的時間內殲滅塘沽敵人。如果塘沽海港能由炮火完全封鎖,敵人無法逃跑,則可從容部署攻擊,不必性急,大體上於本月底或下月上旬,奪取塘沽即可。”
東野積極準備攻取塘沽的時候,華北軍區參謀長向平津前線司令部報告說,平津地區敵人有突圍可能。
林彪根據這一情況,結合塘沽地區敵人不能速決的特點,於12月26日報告中央軍委,認為平津之敵可能利用我軍對塘沽久攻不下,冒險向大沽和塘沽突圍或增援,建議推遲攻擊塘沽時間,仍保持進攻態勢,如敵不突圍,則待機攻擊,如敵突圍,則應先打突圍之敵人。
毛澤東接電後,已經忘了這一天是自己五十五歲生日,他權衡半天,給林彪發電,同意緩攻塘沽、大沽。
他寫道:“既然平津敵突圍征象甚多,目前攻擊兩沽亦有困難,自應推遲攻擊兩沽時間,並請考慮將迫近兩沽之我軍向後撤退,敵人見我不攻擊就不一定會逃跑。若幹天後海邊封凍,再考慮是否攻擊,該敵隻有五個師,即使從海上跑掉也不要緊。”
寫到這裏,他站起來朝開了半扇的窗子走去。他把窗子打開,望著黢黑的蒼穹,眯眼看了良久。林彪會不會想到平津之敵突圍成功後的後果呢?應該給他寫清楚。毛澤東又轉身回到桌前繼續寫道:
“必須注意:(一)平津敵向西麵突圍的可能性不大。(二)北平敵突圍向天津集中,然後會合天津、塘沽、大沽敵人從海上逃跑,這種可能性是有的。但因我有充分力量位於平津沽之間,故敵必不能成功。(三)兩沽之敵由海上逃跑,平津兩處之敵則向南麵突圍經石家莊或德州,然後沿平漢路或津南路南下,此種可能較大。而且由於在平津以南地區尚無我軍主力部隊,敵向此方突圍的危險性就最大。同時,因為杜聿明尚未殲滅,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不能部署堵擊,此種危險性就更大了。
“鑒於這種情況,你們應迅即作出對付敵人突圍的整個計劃電告。”
毛澤東續上一支煙。繼續寫道:
“提以下意見供你們考慮:第一,除將東北第4縱隊從張家口調回北平地區外,請考慮兵力是否足夠,如不足夠則應調楊成武部甚至楊得誌部參加平津作戰。第二,如果平津兩敵確有突圍征候,即應斷然放棄對兩沽的攻擊計劃,將對兩沽主力移至平津之間,隻以一部隔斷津塘、津沽聯係,改變目前平分兵力的形勢。第三,建議必要的兵力控製盧溝橋、靜海等處,並速在永定河上架多數橋梁,以利追擊逃敵。”
毛澤東扔下筆伸了一個懶腰,坐了一會兒,總覺這裏仍有什麼不妥,想了一會兒,終於明白了:“要是林彪擋不住該怎麼辦?應該給他們準備第二頓酒宴。”
他又給華北軍區聶榮臻、薄一波寫了一份電報,要他們組織軍區部隊、民兵配合野戰軍主力殲滅平津可能突圍南竄之敵。他覺得太原和平津相比,分量要輕得多,索性把徐向前大部調來先吃掉傅作義再說。他給徐向前、周士第寫道:
“你們準備率華北第1兵團三個縱隊,以五天行程趕到石家莊堵擊平、津南逃之敵,以利東北野戰軍趕到聚殲。這隻是一種可能情況的準備,不一定實行,但你們應有此準備。”
寫完這三份電報,他上床睡覺了。
林彪、劉亞樓接到電報後,當即作出兩項重要決定:
“放棄攻擊塘沽、大沽的計劃,準備集中兵力奪取天津。準備以五個縱隊攻擊天津,以兩個至三個師對兩沽進行警戒。”
12月28日上午,林彪致電中央軍委說:
“我們應有與平津塘敵三十個師同時作戰的準備,要把它看作一仗,因敵很可能在打他一處時,其他兩處同時動作,以孤注一擲之決心,以圖僥幸之成功。為慎重起見,我兩楊兵團索性開至北平附近為好。這樣能使力量有餘裕,即令我軍在作戰過程中有某些差誤,亦能有充裕力量補救。”
毛澤東見電後十分高興,改變了五天前對兩楊兵團下達的一取大同、歸綏,二取後套,三取寧夏的命令,令2、3兵團參加平津會戰,歸林彪統一指揮。12月28日晚,毛澤東致電林彪、劉亞樓:“放棄攻擊兩沽計劃,集中五個縱隊全力奪取天津,完全正確。華北2、3兵團,以你們命令規定其行動。”
林彪即令3兵團於29日由張家口地區出發向北平孫河鎮地區集結,2兵團29日由新保安地區向北平沙河鎮地區集結。
傅作義從35軍被全殲的12月24日開始,第一個選擇就是突圍。雖然35軍是他的一塊心頭肉,但如今已到了保命要緊的緊要關頭,沒有多少時間搞一些兒女情長了。聽到郭景雲戰敗自殺的消息,他掉了幾滴眼淚後,再也沒有時間想這一員猛將了。
實際上,他早想好了南逃的方向,隻是沒有給任何人透露。
張家口、新保安處的共軍,肯定要去綏遠攻擊董其武部,而林彪的眼睛又盯在兩沽上,這就是機會。平津以南又無共軍主力,隻要一殺過永定河,那還不是由他傅宜生信馬由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