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和平變奏曲(2 / 3)

這是正式談判之前,傅作義的一個小小準備。而真正的第一次談判是12月19日。

●幻想平起平坐,第一次談判不歡而散。劉亞樓的原則:“談不攏就打,打痛了再談。”

19日,劉亞樓參謀長與傅作義代表崔載之,在平津前線司令部駐地薊縣八裏莊舉行正式談判。

傅作義方麵代表提出:傅作義適當時機通電全國,宣布和平解決;傅作義參加華北聯合政府,他的軍隊交給聯合政府指揮;在談判期間,解放軍停止攻擊,並將被包圍在新保安的第35軍放回北平,理由是可加強北平城內傅作義係統的兵力,利於製約城內蔣係軍隊。

很顯然,傅作義的意見是按照與中共組織聯合政府的主張,用辛亥革命的方式,由他傅作義通電全國,主張和平,同時先在華北實現和平,然後促成全國和平,重新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組織聯合政府。如果他的如意算盤得以實現,既能保存實力,又能順乎“民情”,豈不美哉!

劉亞樓根據中共中央確定的方針,闡明了人民解放軍的條件是對方必須放下武器,絕不允許他們保存自己的軍隊;不同意傅作義發通電,不同意成立華北聯合政府的主張;如果傅作義同意中共方麵的條件,放下武器,解放軍可以保障傅作義本人及其部屬生命安全和私人財產不受損失。

由於雙方條件相距太大,核心是一個要保留軍隊,一個要解除武裝,因此談判沒有任何結果。

劉亞樓參謀長向林彪、羅榮桓彙報了談判過程,林彪笑道:

“能戰方能言和,這是一條普遍原則。”

羅榮桓道:“我們讓他放下武器為基本條件是以力量做後盾的。”

劉亞樓也說:“攻下北平、天津,全殲守敵,我已有絕對把握。”

……

崔載之講完後,傅作義站起身,告訴他的參謀長李世傑:

“你好好準備打仗吧!兩方條件相距太遠,根本不能談。”

傅作義認為目前他還有力量打一陣子。

李世傑表示:“我們是軍人,在未實現和平之前,自然隨時準備打仗。”同時,他又勸道:“打仗容易,談和難,談和需要更大的勇氣。希望總司令慎思,不要感情用事。”

傅作義又沉默了。

既然不能談,那就隻有打,以打促談了。

人民解放軍的代表在同傅作義的代表進行和平談判的時候,前線的部隊並未放鬆警惕。人民解放軍果真至12月20日隔斷了北平、天津間,天津、塘沽間的聯係,傅作義集團的東西退路多被堵死。21日至24日,又先後發起新保安和張家口戰役,經過這兩仗,傅作義的嫡係部隊基本上歸於消滅。尤其是第35軍的被殲滅,給了傅作義以極沉重的打擊,促使傅作義采取較為現實的態度去估量自己,估量麵對的人民解放軍。

再就是在傅作義正猶豫不定的時候,一個異常沉重的打擊向他襲來。他的王牌軍35軍和增援35軍的104軍統統被殲滅了。傅作義當時的確悲痛欲絕,他哀歎道:“這一下,我的政治生命全完了!我現在成了一隻斷了翅膀的鳥,隻剩下墜毀、埋葬自己了!”

劉厚同、何思源等又一次開導規勸傅作義,與此同時,北平地下黨組織,也通過劉厚同老先生轉告傅作義將軍“不要心灰意冷,立功可以贖罪,我們共產黨的政策是認真的,說話是算數的。隻要接受和平條件,和平解放北平,對國家、對人民就是一大貢獻”。

在各方的開導和形勢的逼迫之下,傅作義又鼓起了勇氣,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了一份電報:

毛澤東:

一、今後治華建國之道,應交由貴方任之,以達成共同政治目的。

二、為求人民迅即得救,擬即通電全國,停止戰鬥,促成全麵和平統一。

三、餘絕不保持軍隊,亦無任何政治企圖。

四、在過渡階段,為避免破壞事件及糜爛地方,通電發出後,國軍即停止任何攻擊行動,暫維持現狀。細節問題請指派人員在平商談解決。在此轉圈時期,盼勿以繳械方式責餘為難。過此階段之後,軍隊如何處理,均由先生決定。望能顧及事實,妥善處理。餘相信先生之政治主張及政治風度,諒能大有助於全國之安定。

傅作義

十二月二十三日

在毛澤東收到此信以前,中共中央公布了“舉國聞名的頭等戰爭罪犯”姓名,傅作義也列入名單之內。

毛澤東接信後,對傅作義的態度和目前的處境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認為新保安、張家口之敵被殲以後,傅作義及其在北平直係部屬之地位已經起了變化,隻有在此時才能真正談得上我們把傅作義拉攏並使傅作義部為我所用。

他指示平津前線指揮員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應認真進行傅作義的工作,把我方如下原則意見直接告訴傅作義本人。

第一,傅作義目前不要發通電。因為此電一發,他即沒有合法地位了,他本人和他的部屬都可能受到蔣係軍隊的壓迫,甚至被解決。我方亦不能接受傅作義所想的一套做法,傅作義此種做法是很不實際的,是危險的。

第二,把傅作義列入戰爭罪犯名單,一是因為傅作義反共甚久,負有戰爭罪責;二是宣布傅作義為戰爭罪犯,加強了傅作義在蔣介石及蔣係軍隊麵前的地位,傅作義可以借此做文章,表示隻有堅持下去,除此之外再無出路。但實際上,則和我方談好,裏應外合,和平地解決北平或經過不很激烈的戰鬥解放北平。傅作義立此一大功勞,我們就有理由赦免其戰犯罪,並可保護其部屬,北平城內全部傅係部隊均可不繳械,並允許編成一個軍。

第三,前幾天傅作義拒絕參加南京軍事會議是對的,今後亦應不去南京,否則有被蔣扣留的危險。

傅作義聽了上述意見後,權衡了幾日。

毛澤東的這些意見,恩威並施,有條有理。一方麵,傅作義感到這條路還很寬大,另一方麵,他又感到疑慮重重。這是在進行你死我活的戰爭,簽字畫押都毫無用處,別說這種口頭傳遞了。

不發通電,此意甚好,傅作義內心十分佩服毛澤東的精細,這正是他的一塊心病。

不讓去南京,也是一片關切之心,傅作義心裏領受了。

單這戰爭罪犯一條,無論是感情還是理智,傅作義均感難以下咽。反共日久,就能算是彌天大罪?三國時,關羽在曹操那裏還被當作上賓呢。所提出的辦法,也可行。可是,先說他傅宜生有大罪,又勸他立大功,然後將功折罪,那麼他傅宜生不就成了個平頭百姓了?

這樣的買賣,不到窮困之極處,最好還是不要做。

但是,這條路還是要走一走。北平不是別的什麼地方,打爛了就打爛了,如果意氣用事,弄不好就成了千古罪人。

傅作義想了想,準備再和共產黨談一談。這一次自然規格要高一些,至少要派個將官出席。

●唇槍舌戰,共產黨咄咄逼人。蔣介石三難傅作義。聶榮臻說:“這次談判已經不包括天津了。”鄧寶珊反問道:“天津恐怕三十天也打不下來吧?”林彪冷笑:“三天就足夠了。”

1949年元月9日,傅作義派自己的親信,華北“剿總”土地處少將處長周北峰去和林彪、聶榮臻會談。

雙方落座後,照例寒暄一陣子。

林彪覺得還是直奔主題為好,這又不是外交談判,沒必要搞得纏纏綿綿,呷口茶水後,他清了清嗓子道:

“我們已將毛主席的意見轉述過去了,不知傅宜生將軍又有什麼新看法?”

周北峰瞥了一眼林彪,心裏不禁一顫,他對這位百萬大軍的統帥表現出的咄咄逼人,已經產生不出什麼反感了,東北戰場已經很說明問題了,如今自己一方是處在下風的。他也呷一口茶水道:

“我的主要要求是:平津塘綏一齊解決。”

“怎麼個解決法?”林彪這次打斷,像是在插話,“新保安、張家口可屬於綏遠吧。”

周北峰咬咬嘴唇道:“這個辦法就是軍隊不用投降或在城內繳械的方式,采取有步驟的辦法,即由城內調出,分駐各地,用整編等方式解決。釋放新保安、張家口作戰中我方被俘人員,並不作俘虜看待。對軍隊中的行政文職人員和政工人員,應給予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