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齊出湘鄂贛(3 / 3)

為了開辟解放華南數省的道路,解放軍必須求得在湘贛邊境殲敵一部有生力量,湘贛戰役的必要性也正在這裏。

毛澤東希望能在這裏打一個大仗,林彪也希望在這裏打一個大仗。關鍵是白崇禧配合不配合。

這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毛澤東並沒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這裏,在他心裏,解放全中國隻是一個遲早的問題了。當然,能早一點還是要早一點。建國已經確定,到那個時候大陸已經一統天下,這是什麼感覺?這一段時間,毛澤東好好地研究了白崇禧,他認為白崇禧本錢不大,可極機靈,一遇危險就跑,隻好采取大迂回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的辦法了。對這樣一個辦法,毛澤東很有自信。因此,對四野和4兵團的這次作戰,他沒作更多的具體指示,他想經過這次戰役驗證一下自己的判斷。

6月25日至29日,四野司令部對各兵團下達了向湘贛進軍的作戰命令。

令15兵團先頭之43軍秘密、突然發起奔襲,以迂回、滲透、分割等手段,將突出奉新、高安的敵48軍176師退路切斷,以引敵增援,以求在高安、萬載、宜春之線造成大的殲滅戰。長江北岸的44、48軍渡江後,到永修、德安、安義線,做預備隊。

令12兵團待15兵團打響後,由通城經長壽街直插到瀏陽、萬載,然後向萍鄉方麵前進,其40軍在通城、崇陽地區集結隱蔽,45軍渡江後在鹹寧、大治一線集結,46軍由漢口渡江為兵團預備隊。

二野4兵團在15兵團打響後,由新淦、豐城一線西渡贛江,向宜春、萬載以西前進。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十分大氣的作戰計劃。如果是兩個勢均力敵的對手,這完全可以看作是一次決鬥。然而白崇禧根本沒有決戰之心,這個計劃的目的就不好如期達到了。何況四野的目標又是白崇禧的政治資本,他是不願把這比生命一般重要的東西作為賭注押上的。

7月8日,戰役開始。

43軍129師9日吃掉敵176師一個連,住在奉新高安的176師就得到了白崇禧伺機後撤的暗示。

白崇禧對林彪此舉有點頭痛,哪壺不開林彪去提哪壺,你去吃正麵的菜,白崇禧恐怕要大方得多,一下子要去搶人家的心肝寶貝,人家惹不起,難道還躲不起嗎?白崇禧覺得林彪盡朝他痛處捅刀子,很惱火,有心想和林彪真槍實刀幹一家夥,又怕沾住了就退不了,像手抓雞肋,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9日晨,奉新176師已奉白崇禧之令開始南撤,在高安的師部及528團同日撤向上高。

43軍128師383團徐芳春團長率部進至高安時,已發現這是一座空城。他到敵師部所在地看了一遍,發現這裏雖然淩亂不堪,但沒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文件,即覺不妙。他叫過通訊員道:“快去向師首長報告,高安敵有計劃撤離。”

9日下午,四野司令部作戰室。

林、鄧、肖三人正密切關注兩個戰場的消息。上午,13兵團傳來了與敵在觀音廟遭遇的消息,下午就得知高安、奉新之敵南逃的情況。幾個人神情嚴肅,一言不發。

林彪第一次對自己向來認為可以得意的圍點打援戰術產生了懷疑。這種做法不是靈丹妙藥,情況完全變了。預定抓住白崇禧一個主力師,吸引敵人增援的計劃已經無法實現。

鄧子恢率先打破了這種沉悶,“這一下狐狸沒打到,惹了一身騷,我看白崇禧這老小子恐怕要全線撤退。”

肖克接道:“隻有將計就計,一路追下去,打破他們的防線,把主力再朝南推進一段。”

鄧子恢道:“圍點打援,需要敵人配合,他舍了這一點,又無心和我決戰,就不好辦。”

林彪道:“還沒逼到那種程度,這是沒有抓住他一部主力造成的,抓住了,他就會心疼。去年抓住了錦州,才殲滅了廖耀湘,敵人怎麼會心甘情願和我們配合!”

鄧子恢道:“現在是該變通一下。”

林彪道:“令4兵團迅速渡贛江西進,分兩至三條路平行推行,截擊南逃之敵。蕭勁光12兵團走近路直取瀏陽。我就不信抓不住他。”

肖克用筆指著地圖道:“15兵團43軍應急行軍進行超越追擊,抄敵後路,兵團主力也要快速跟進。”

林彪道:“就這麼辦吧。”

鄧子恢道:“4兵團配合之事,是不是該報一下中央軍委?”

林彪道:“同時發電吧。”

10日上午,香山雙清別墅,毛澤東住室。

毛澤東對周恩來、朱德道:“彭大將軍今日開始打胡宗南,我看委員長這兩天恐怕睡不好覺。胡宗南五個軍,不好吃呀。可不先吃它不行,先吃兩馬更費勁。”

朱德道:“兩馬要占便宜可不好辦。”

周恩來接道:“十天行不行?回頭再吃二馬就好辦了。”

毛澤東說:“再給一野發個報,千萬不可輕視二馬,否則要吃虧的,如果殲滅了二馬主力,西北問題可以基本解決了。”

三人正說著,四野戰報送來了。

三人看過後,毛澤東道:“白崇禧是個大滑頭,林彪要跟他決鬥,他卻打起了太極拳。我看中南的打法要變一變,西南也一樣,自己老命難保了,你抓他一個孩子做人質,人家會給你送鈔票?”

周恩來道:“四野林鄧來電多次,部隊不大適應南方氣候、地理,我看要給他們一點時間,熟悉一下。那裏水土不服患病的也很多。”

朱德道:“等打完這一仗,和他們商量後再做決定。”

毛澤東道:“昨天我給長沙發了電,告訴他們暫不攻長沙,要他們轉告程潛,準備和平解決,不要援助白崇禧。不知程老先生給不給我這個麵子。”

周恩來道:“程先生把張軫的家眷照顧得很好,可惜兵權沒有了,陳明仁合不合作,還是個未知數。”

毛澤東道:“蔣介石聽讒言不重用有功之臣,我看陳明仁會過來的。”

朱德道:“可能價碼會要得不低呀!”

毛澤東道:“隻要過來,漫天要價,我們決不就地還錢。四野隻要能對長沙形成弧形包圍,促使程潛、陳明仁過來,就是大功一件。陳明仁要是過來了,我們又能給他個合適的職位,影響可不會小。”

周恩來道:“能容陳明仁,誰還不能容?”

三個人一起笑了起來。

10日,四野和4兵團殲敵近千名。毛澤東吃紅燒肉時,還不知道這個消息,可能四野首長覺著這個勝利是不值一提的。這時候,四野首長沒有功夫寫這個電報。

他們得知白崇禧3兵團48軍主力扼守上高,正在研究對策。

肖克道:“必須正麵停止追擊,等待4兵團、12兵團從左右兩翼完成包圍時再打。”

林彪的情緒好了許多,在很多問題上,他很固執,眼見敵人要落入自己的圈套,他有點興奮了。他想起一天多沒吃的炒黃豆,伸手抓了一把,朝嘴裏一放,有點發軟,他把袋子遞給一個參謀道:“再加把火,去去潮氣。”

肖克繼續說:“43軍停止前進後,4兵團和12兵團從蓮花、萍鄉、瀏陽等方向急進,迂回包圍上高、宜豐之敵。”

林彪問鄧子恢道:“你說呢?”

鄧子恢道:“我同意。”

林彪吃了一把熱黃豆,“白崇禧嫡係主力不過三個軍,抓住他一個軍,我不信他不來救。前提是一定要抓住,不吃不喝不拉不睡也要抓住,抓不住什麼都等於零。”

4兵團13軍10日過贛江,11日占清江、獨城,13日占新喻。14軍11日渡江,12日占峽江。15軍12日占永豐,13日占吉水,而後渡贛江占吉安。18軍隨後跟進。

12兵團40軍12日占長壽街,14日占銅鼓。

如果敵人沒發覺四野意圖,如果白崇禧所部要與陣地共存亡,如果四野一切計劃都按時完成……這個上高地區就有一次大仗了。

可惜白崇禧沒有睡大覺。

這幾日,白崇禧在衡陽可是連一個安生覺都沒睡。他對在湘贛邊界打這麼一仗舉棋不定。正麵四野43軍停止追擊時,白崇禧曾想過立馬反撲回去把它吃掉。後來,4兵團的行動打消了他的這個念頭。

從10日到12日,他沒做任何大的決定,他要看一看勢態的發展再說。這兩天,他吃住都在作戰室,要求下屬不漏掉一封電報,統統拿來給他閱示。每丟失一地,或每發現一處敵情,他都叫參謀人員在地圖上用特殊的記號標出。

12日夜,他在行軍床上坐起來,對一個副官說:“你用線把那些記號連起來。”

這一連可不要緊,自己的三個軍基本都在圈子裏。他驚得跳了起來。林彪又用在東北的打法對付他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白崇禧在黎明時分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再向南撤,撤到茶陵以南,下一步準備回老家廣西。

作為一個職業軍人,老做這種無奈的退卻是很痛苦的。胡亂吃了點早飯,他向副官口述了自己的命令。

“電令各部,從速向攸縣、茶陵山區撤退,到達指定一線後,各部從速布防,具體部署,下電再告。”

這次口述的命令,完全不是他白崇禧的風格。以往,哪怕是從武漢撤退,他的命令也都能一下子細到團一級該怎麼行動。他也不想把命令搞得這麼籠統,可腦子突然間出現了空白,細想不下去了。他決定睡上一覺再說。反正林彪、陳賡已盯上了自己,一時半會兒擺脫不掉,就是十天不睡覺,也解決不了問題。

這樣,四野和4兵團撲過去時,大都是空城一座了。白崇禧58軍13日經萬載南撤,46軍14日由宜春等地向茶陵方向撤去,7月14日開始由萍鄉向茶陵一帶南撤。四野15兵團10日拂曉進抵上高時,再度撲了一個空。

此消息傳到四野司令部,已是15日中午。後勤部門把飯菜熱了三次,也不敢進去勸幾位首長吃飯。

林彪坐在大桌子前,望著天花板,一言不發。

鄧子恢道:“正麵能不能追上敵人?”

肖克道:“已差近兩天時間,我又是疲憊之師,無法追上。兩側迂回部隊也不可能把敵人截住。我看,下一步隻有進入茶陵地區後才有仗可打。”

鄧子恢道:“暑期到了,各部隊病員增多,再這麼追下去,部隊恐怕也拖垮了。我看,14、15軍要迅速占安福、永新,其他各軍應準備休整。具體休多長時間,商量一下再報軍委。部隊也需要整頓一下,違反群眾紀律的事也時有發生。江南的情況複雜,有些城裏,妓女竟敢公開拉幹部戰士下水,有些中上層領導有失檢點,再這麼下去怎麼能行!”

肖克道:“分宜、宜春一線鐵路對下一步作戰十分重要,我看應該由43軍派一個先遣師趕快占了那裏。”

“林總,”鄧子恢問,“你看怎麼樣?”

林彪道:“就這麼辦吧,通知各兵團,一定要認真總結一下前一段的教訓,一定是教訓,休整期間,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我看這次休整以一個月到四十五天為宜。造個計劃後,上報軍委批準。通知各兵團預定集結地點,這兩天各部依次向前推進。4兵團如何行動,請示軍委。”

說完,三個人才去吃飯。

17日,二野4兵團奉軍委命令在贛江西岸就地待命。

至23日,各兵團進入預定位置。12兵團進至平江、瀏陽。15兵團分散於宜春、分宜、上高地區。至此,湘贛戰役結束。

動用43萬兵力,二十天隻殲敵四千三百多,林彪對此十分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