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3)

張仰山的家在北京城南的椿樹胡同,這是京城的一條老街了,始建於明代,乾隆時期的吏部尚書汪由敦和詩人趙翼、錢大昕等都在此居住過,張家由於鬆竹齋的名氣,在椿樹胡同也算有一號。

這一天是光緒二十年八月初九,也就是公元1894年9月10日,距張仰山救活鄭元培已經過去了三十四年。張仰山的孫子張幼林急急忙忙地從宅子裏跑出來,腳下沒留神,跨過門檻時險些摔了一跤。張幼林這年十六歲。

街上,繁茂的椿樹綠蔭如蓋,遮擋住了初秋如火的驕陽。張幼林低著頭在樹下趕路,迎麵駛過來一輛華麗的馬車,車廂裏坐著華俄道勝銀行的主管、俄國人伊萬先生和秋月小姐。秋月十八歲,本是南京秦淮河的一個名歌伎,從外埠調入京師的一位高官剛替她贖了身。秋月生得美豔、高貴、典雅,一顰一笑之間透著靈秀、聰慧,還帶著一縷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淡淡的憂傷,雖然出自秦淮河,可她身上卻見不出絲毫的風塵之氣。

馬車經過張幼林的身旁,後車輪濺起地上的泥水,濺到他的長衫上。張幼林轉身緊走兩步,拉住馬的韁繩,沒好氣兒地衝車夫嚷嚷起來:“嗨!你怎麼趕的車?”

車夫沒長著後眼,心裏還挺納悶,怎麼了這位少爺?平白無故的怎麼攔我的車呀?車夫上下打量著張幼林,回敬道:“明明是你自個兒低頭走路,差點兒撞到我的車上,怎麼張嘴就埋怨別人?”

這下把張幼林惹火了:“我樂意低頭走路,你管得著嗎?”

“幹嗎呀?吃槍藥啦?明明怨你自個兒嘛,怎麼一說話就橫著出來?”

車夫也被激怒了,伸手推了張幼林一把:“你有事兒沒有?沒事兒就讓開,我還要趕路呢。”

張幼林大怒,一把將車夫從馬車上揪下來:“我看你是找揍!”

眼瞧著要打起來了,伊萬下了馬車,拉住張幼林:“這位先生,你為什麼打我的車夫?”伊萬的漢語說得很流暢。

張幼林不屑地看了伊萬一眼:“你是誰?閃開!洋人少管我們中國人的事兒。”

“先生,我警告你,如果你還想打我的車夫,我就要到衙門裏去告你,我勸你還是少找麻煩!”伊萬不想在這兒耽誤時間。

張幼林冷笑道:“別以為你是個洋人我就怕你,實話告訴你,惹急了大爺,我連你一塊兒揍!”

“你敢!簡直無法無天,我要喊人了。”伊萬也被激怒了。

張幼林毫不示弱,一把揪住伊萬的衣領:“我早看你們洋人不順眼了,今天我……”

張幼林剛要動手,馬車裏突然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住手!”秋月掀開布簾走下馬車。

張幼林抬頭一看,頓時被秋月的美豔、高貴驚呆了。

秋月看見了張幼林長衫上的泥點,嫣然一笑,和風細語地賠起了不是:“這位公子,真對不起,我們弄髒了你的衣服,你看這樣好不好,你回府上把髒衣服換下來,我們拿去洗,洗好了給你送回去。”

“那……那倒不必,還是這位小姐明事理。”張幼林目不轉睛地看著秋月。

秋月依然微笑著:“我們可以走了嗎?”

半晌,張幼林回過神來,臉上的表情也變得柔和了:“哎,小姐,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秋月,你呢?”

“我叫張幼林。”此刻,張幼林特別想和這位美豔絕倫的小姐多說幾句,沒話找話地問道,“以後……我還能見到你嗎?”

“五百年修得同船渡,今日我們能夠相遇,這就是緣分。”秋月回答得很痛快,“再會!張幼林。”

“再會!秋月姐。”

馬車走了,張幼林怔怔地站在原地,注視著秋月美麗的身影漸漸地在遠方消失,心中不禁湧起一種異樣的感覺。這是一個少年第一次被異性所觸動,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依戀和惆悵……張幼林沒有想到,在未來的歲月中,自己的命運注定會和秋月發生某種關聯。

伊萬二十多歲,是位紳士,他出身於俄國貴族家庭,舉止優雅。剛才雖然被敗壞了興致,但很快調整過來,他殷勤地問道:“秋月小姐,我們今天可以共進晚餐嗎?”

秋月有些為難,她轉過頭去,透過馬車的車窗眺望著遠處:“伊萬先生,真不好意思……”

“又是因為楊大人?”伊萬看著秋月,話裏帶著明顯的醋意。

“是,我稍後要去見他,所以晚餐恐怕要改日了。”

“那好吧,隻能怪我們認識得太晚了!”伊萬感歎著,“不過我不太明白,既然你跟楊大人是好朋友,為什麼不光明正大地在一起呢?在俄國有很多人是這樣的。”

秋月轉過頭來:“可在中國不行,楊大人剛剛調到刑部,如果傳出去和一個像我這樣的女子來往,弄不好是會丟官的。”

“所以你想讓別人知道你是和我在一起的?”

秋月有些難為情,但還是誠實地點了點頭。

伊萬聳聳肩:“你們中國人,有時候真的很奇怪。不過,你是一個我欣賞的女人,能被你選中做擋箭牌,我還是感到很榮幸,中國有句話叫‘別人偷驢,你拔橛’,能用在這嗎?”

“不能!”秋月的回答帶著明顯的不悅。

張幼林來到了琉璃廠,急匆匆地向自家鋪子走去。

鬆竹齋裏,已經是大夥計的林滿江正愁眉苦臉地應酬來要賬的潘家夥計,他這時已經五十多歲,頭發都花白了。

潘家夥計也是一把的年紀,他近乎哀求了:“您可別為難我這個當夥計的,我們掌櫃的說了,今天無論如何也要把上批貨的銀票帶回去,我求您了!”潘家夥計就差給林滿江跪下了。

林滿江為難地說:“最近鬆竹齋的周轉確實有點難,您回去跟潘掌櫃再多美言幾句,就說,衝著祖上兩百年的交情,也要相信鬆竹齋絕不會賴你們的賬。”話是這麼說,可這筆銀子到底啥時候能結給潘家,林滿江著實心裏沒底。

這時張幼林走進了鬆竹齋。

“我叫您林爺爺了,看來我今兒是一個大子兒也拿不回去了,要是這樣兒,下批翰林院用的貨我可就不往您這兒送了。”潘家夥計的話裏軟中帶硬。

“那你就直接送翰林院去吧,看那兒給不給你銀子。”張幼林一副紈絝少爺的派頭瞟了一眼潘家夥計,急著問林滿江:“我叔呢?”

“他沒來呀。”

“那他上哪兒了?”

“掌櫃的要上哪兒,他不言語,我這當夥計的能問嗎?”林滿江的回答透著滿腹牢騷。

“我媽讓我找他回去。”

“呦,老爺子的病好點兒了嗎?”林滿江心裏一直惦記著老掌櫃張仰山。

張幼林還沒顧上回答,張仰山的孫子,現任掌櫃張山林的兒子張繼林進來了,張繼林比張幼林大一歲。

張幼林趕緊問:“繼林,你爸爸呢?”

“我爸爸,我爸爸……”張繼林支支吾吾。

張幼林急了:“快說啊!”張繼林趴在張幼林的耳邊小聲嘀咕了幾句。

“走,趕緊找他去!”林滿江還要再問,張幼林拉著張繼林已經匆忙跑出了大門。

潘家夥計見跟林滿江實在是要不出銀子,隻好作罷,他低著頭,沮喪地走出了鬆竹齋。潘家夥計心裏窩囊,走著走著,抬起手來自個兒抽了自個兒一個嘴巴:“我真他媽的沒用!”

這一切被茂源齋的大夥計莊虎臣看在眼裏,莊虎臣從茂源齋裏出來,緊走兩步追上潘家夥計:“我說,這是怎麼了?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兒啊,能把咱爺們兒難為成這樣兒?”

“虎臣兄啊,真不好意思,讓您瞧見我現眼了。”潘家夥計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我瞧見您剛從鬆竹齋出來,能有多大的事兒呀?得,當哥哥的我請您喝酒去,給您順順氣兒……”就這樣,莊虎臣把潘家夥計拉走了。

張幼林在帥魁軒蛐蛐館門口堵住了二叔張山林,張山林剛賭輸了上午設的局,正琢磨著到哪家館子好好吃一頓衝衝晦氣,被張幼林不由分說地拉回了家。

老爺子張仰山半躺半靠在臥榻上,已經等得不耐煩了,一個勁兒地咳嗽。

張幼林的母親張李氏關切地給老人捶著背:“爸,我讓幼林去叫山林、繼林父子了,他們馬上就到,您別著急。”

張仰山吐出一口痰,喘息了一會兒,瞧著兒媳,帶著歉意說:“幼林媽,張家可真是對不住你啊!”

“爸,這話您說哪兒去了?”

“唉,你就讓我說吧,再不說,怕是就沒機會了!夢林走得早,你年紀輕輕的拉扯幼林,伺候完了夢林媽又伺候我,我是想起來就心疼啊,唉,我真恨不得早點兒……”

“爸,您要是這麼說,就是沒把我當咱張家的人。”張李氏給張仰山端了杯水來,讓老人漱了口,接著說,“侍候公婆是媳婦的本分,夢林他把我們娘兒倆撇下了,可咱這一大家子誰不照顧我們?這是多大的福氣,兒媳可是知道的!爸,您要是真心疼我,就安心養病,隻要您硬硬朗朗的,就比什麼都好。”

“幼林媽,我如今還有一件事,得要你答應我。”張仰山懇切地望著張李氏。

“您說吧,爸,但凡能做到的,我都答應您。”張李氏的眼睛裏湧上了淚水。

張仰山直視著兒媳,一字一頓地說出:“好!我要你,等我過去之後,把這個家,還有鬆竹齋,接掌過去!”

張李氏一驚,趕緊跪下,眼淚奪眶而出:“爸,您說這話可要嚇死兒媳了,您這病過兩天就沒事兒了,您肯定能長命百歲……”

“你的孝心我明白,可我這身子骨兒……我心裏有數兒。”張仰山喘息著,“我想你是知道的,我最不放心的就是咱們鬆竹齋這塊招牌,我不過才活了六十多年,它可是有兩百年了,咱張家幾代人的心血,最後就成了這塊匾啦!要是夢林還在,我也就不操心了,可山林這樣子……他的心思就不在這兒,繼林和幼林又都沒成人……唉,老張家這副擔子,就隻能托付給你啦!”張仰山說著給張李氏作了個揖。

張李氏淚如雨下:“爸,兒媳無德無能,但就算拚上一條性命,也一定不讓鬆竹齋斷送在晚輩們手裏。繼林、幼林都是懂事的孩子,二弟也會幫我,您就放心吧!”

“有你這話,我就踏實了。”張仰山欣慰地閉上眼睛休息。

張李氏悲傷不已,不停地用手帕擦著眼淚。

這時,張山林躡手躡腳地走進來。張山林進了門沒看父親,而是先去找嫂子的眼神。幼林、繼林跟在他後麵也進來了。

張李氏趕緊招呼:“二弟,快來,爸等著你呢!”

張山林這才探頭看了看垂危的張仰山,有些不知所措,張李氏把他讓到臥榻邊。

張仰山睜開眼睛,看了看張山林,目光垂下,停在張山林的手上不動了。

張山林順著父親的目光往下一看,蛐蛐罐還在手裏,心裏不禁一陣慌亂。張李氏接過蛐蛐罐,嗔怪地看了張山林一眼,把罐放到一邊,連忙打著圓場:“爸,您瞧把二弟給急的,手裏拿著東西都忘了。”

張仰山無奈地歎了口氣,半晌才開口:“幼林,扶我起來。”

張幼林趕緊上去,把爺爺扶起來靠在自己的身上。張仰山運了一口氣,緩慢地說:“今天把你們都叫來,你們心裏可能多少也有點兒數,我是要把家裏的事兒交代了。”張仰山吩咐繼林從臥榻下麵的暗櫃裏取出了那個雕刻精美的樟木盒子,講述了這兩幅書畫的來曆。

大家聽得目瞪口呆,隻有張幼林提出了一個問題:“爺爺,這真是宋徽宗的手跡嗎?”

“問得好!如今,恐怕隻有宋徽宗趙佶再世,才能分得清哪些是他親筆所作的‘宣和體’,哪些是翰林圖畫局代筆染寫的‘院體’了。後來的人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如果沒有定論,就一概都算作是徽宗的宣和體。這幅《柳鵒圖》就是如此,它和懷素和尚的《西陵聖母帖》,均為稀世之寶,是多少大家、皇族夢寐以求之物啊,你們能拿在手上,實在是三生有幸啊!”張仰山環顧眾人,“剛才我跟你們講了這兩幅書畫的來曆,你們要記在心裏,並傳示於子孫。”

“那您後來就再沒見過鄭大人嗎?”張幼林好奇地問。

“元培兄轉戰南北,一開始我寫過幾封信,但三十多年過去了,從未見到他回信,隻是聽說,他隨僧王爺去了山東剿滅撚匪,後來僧王被俘被殺,他的部下因而七零八落,算是再沒有這一支了。再後來,之謙兄從老家得來消息,說鄭氏一族幾乎慘遭滅門!隻有個孫女,被奶媽偷著帶走了……唉!元培兄一世英雄磊落,精忠報國,他萬萬不該落得如此下場啊!”張仰山歎息著,目光落在兩幅字畫上。

張山林看著父親問道:“爸,您讓我們看這兩幅書畫,有什麼要囑咐嗎?”

“當年我和鄭大人同時得到的這兩件國寶,我曾請他任選一幅作為紀念,但鄭大人堅辭不受,聲稱救命之恩已經難以為報,豈敢再打書畫的主意?”

“爸,我會好好保管的,您放心吧。”

“我說讓你保管了嗎?你這個人整天提籠架鳥、鬥雞走狗,今後恐怕不會有什麼大出息,把這兩件寶物交到你手裏我還真不大放心,指不定哪天就被你送進當鋪換了銀子。”張仰山語詞嚴厲,他接著呼喚兒媳,“夢林媳婦……”

“爸,我在這兒。”張李氏走到臥榻邊。

“跪下!”

張李氏連忙跪下。

張仰山撫摸著樟木盒子說:“從今以後,這兩件寶物由你來保管。”

“爸,這可使不得,我一個婦道人家,擔不起這種大事。”張李氏有些驚慌。

“夢林媳婦,我還沒死呢,說話就不管用了?”張仰山口氣嚴厲。

“爸,兒媳不敢,凡是您交代的事,兒媳豁出命來也要做到。”

張仰山把樟木盒交到張李氏手裏:“張家的子孫聽好,這兩幅字畫,其中一幅為張家替鄭家保管,爾等當小心珍存,如鄭家有後,當物歸原主,不得有誤;如鄭家無人,則此物當留存張家;這兩幅字畫,不論何時何地,永不得變賣轉讓,如有違例者,逐出家門,永不為赦;鬆竹齋遇有大事不好決斷,由夢林媳婦做主,你們都聽清楚了嗎?”

張山林和張幼林、張繼林跪在地上齊聲回答:“聽清楚了!”

張仰山又問張山林:“山林,我都交代清楚了吧?”

張山林流著眼淚一個勁兒地磕頭:“是,爸,您都交代清楚了,您老人家放心……”

張仰山如釋重負,他仰天長嘯:“元培兄、之謙兄,我來也!”張仰山一口鮮血噴出之後,頹然倒下……

張仰山的離去,把鬆竹齋的生機似乎也一並帶走了。

這當口,鬆竹齋的冤家茂源齋可沒閑著,人家瞧出這路數了,老掌櫃的一沒,鬆竹齋就大撒把了。這可是老天爺給的機會,在莊虎臣的倡議、安排下,茂源齋的陳掌櫃花一千兩銀子買了懷素的一幅字——可不是真跡,是北宋時期的摹本,托恭王府的大管家王鶴年送給了恭王爺。

陳掌櫃是個小肚雞腸的人,怕萬一那白花花的一千兩銀子雞飛蛋打,要真是那樣,可比剜了他的心還難受,所以字兒剛送上去沒兩天,心裏就開始犯起了嘀咕。

陳掌櫃瞧著茂源齋前廳的頂棚發愣。恭王府的大管家是何等身份的人?人家是王爺跟前的人,可你莊虎臣不過是茂源齋的大夥計,就憑你這身份,怎麼能巴結上王鶴年呢?陳掌櫃越想越不靠譜兒,於是敲打起莊虎臣,語氣中透著不信任:“虎臣啊,你真跟王鶴年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