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以形觀骨,以骨觀德——神骨鑒(2 / 3)

據說曾國藩見到了容閎。寒暄數語後,曾國藩含笑不語,再三注目於容閎。 容閎從曾國藩的笑容中,看出曾國藩很高興。之後,曾國藩又以銳利的目光,將容閎從上至下仔細打量一遍,似乎要看看容閎與常人有何不同之處。 最後,曾國藩雙眸炯炯,盯著容閎的麵部, 問他居於外國有幾年了,是否有意於軍中任職。容閎回答說,固有此願,隻是不懂軍事。曾國藩說,由貌相看,容閎是一“好將材”,因為二目含威,一望便知是一有膽識之人。必能發號施令,以駕馭軍旅。容閎後來並未從軍,卻是幫助曾國藩籌辦了近代中國最大的官辦新式軍用企業——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可見確實有膽識之人。

眼神是人的行為語言的最富個性特征的表現,人們總是把眼睛比喻為“心靈的窗戶”。

孟子曾有過對眼睛的論述,他說:“胸中正則眸子明焉,胸中不正則眸子暗焉。眸子不能掩其惡也,善惡在目中偏。善者正視,眼清、睛定;惡則斜視,不定、神濁。”因此古人把眼睛稱為“監察官”。

在電影藝術中,一些製作用心的電影加上演員的精湛演技,不用刻意化妝,一個人的好壞善惡從眼神中就表露無遺。

一些恐怖片中,若劇中人物心性邪惡,從眼神中也感覺得出來。所以要想演員的演技形象逼真,就必須透過眼神表現出其扮演角色的意念與行為。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若能經常對他人表示關懷,付出愛心,以善意對人或事,在長期的培養之下,自然就會流露出關愛的眼神。如果一天到晚存心算計他人,嫉妒怨恨,眼神必會常露凶光,令人害怕。

一個人最容易被他人看穿的也是眼神,在心理學中講的心靈透視,就是常常從眼神裏探究出一個人的心性、成就高低等。如果一個人的眼睛長得細長,黑白分明,看上去很深邃,有光彩,即所謂“黑光如漆,照暉明朗,瞳子端定,光彩射人”,則反映出這個人比較聰明,有智慧,因為眼睛透出了一股靈氣。反之,如果一個人兩眼淺短,眼神渾濁呆滯,表明其人無才華,反應比較愚鈍。眼球轉動較快的人反應較快,反之則慢。眼睛最忌“四露”,即露光、露神、露威、露煞。眼神是透視人的品格和個性以及聰明才智特別重要的部分。例如從大商家或高層政治人物的眼神中可以看到自信、肯定及權威,他們的眼神與普通人的眼神一定有所差異。

2、神情的兩種區別

人的精神從其外顯而言,可以分為兩種,一為自然流露,一為勉強振作。所謂自然流露,是指有所見或有所感而發,完全出自內心的自然本真,顯示出的情態舉止自然而然,情真意切,毫無故意造作之態,矯揉之象。所謂勉強振作,則與自然流露相反。

有豐富人生經驗的人,能比較容易地看出他人是情真意切,還是故意造作。盡管人的情感和精神狀態有不同的表現,可能會給辨別“神”的真假帶來幹擾,但綜合人的各種言語行止表現,完全可以察看“神”之真假的。

當初,項羽初次見到威猛雄武、一統中原的秦始皇時,大聲歎日:“彼可取而代之。”從這兒可以發現項羽的真性情,真個性——樸直率露而又有大膽或“莽撞”。而劉邦見到秦始皇時,則說:“大丈夫該當如此。”兩人的話語神情不一樣,但從中卻能真實地表明他們的內心活動和個性,劉邦與項羽相比,就要含蓄婉轉得多。

社交中觀人、識人,實際上就是一個由外向內、順藤摸瓜、循流探源的過程。在觀察人的精神狀態時,也是這樣,即由外在的情態舉止,去察探其隱伏在內的精神氣質,窺視到他的心靈深處真實的活動。這一過程雖然似乎有一種無征無兆、無聲無息、無色無味、無形無狀的神秘性,但還是有理可循的,不是空穀來風,無基之樓。

人的精神外顯,如上所述,有自然流露和勉強抖擻之別。凡屬自然者,出於真誠,無意作態,因此氣終不絕,流露持久,其“神”自然有餘,所以稱為“續”。而勉強者,故意造作,缺乏真誠,因此底氣不足,抖擻短暫,其“神”自然不足,所以稱為“斷”。

“凡精神,抖擻處易見,斷續處難見”,抖擻處易見,就是故意抖擻。斷處,精神振作起來,但後繼乏力,神不充足,因而不能持久,振作起來的精神一下子懈了氣,但重新振作又不能立刻補充。續處,精神狀態自然流露,因源淵充厚,後繼有力,能夠持久,是神充沛有餘的表現。

“斷者出處斷,續者閉處續”。斷者,可以理解為神不足,神不足會因後繼乏力而暫時中斷;續者就相當於神有餘,不會因後繼無力而中斷。這猶如黃河斷流一樣,雨季時,黃河之水天上來,滾滾東去;枯水季節時,中下遊則幹涸如死河。又像滴水,積蓄一會兒再滴。神不足,中斷的地方恰是它重新振作之處;神有餘,接續不斷的地方正是看似要關閉之處。這是判斷神有餘與神不足的根基處。

收拾入門“道家所謂‘收拾入門’之說”。“收拾入門”四個字在老子《道德經》中是沒有的,疑為道家後來發展出的新詞彙,是修身養氣的一種方法,與“收視反聽”有異曲同工之妙。從詞彙源流上看,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中有一句話:“畢罷了牽掛,收拾了憂愁。”收拾的含義是解脫。為便於上下文的連貫,可理解為:考察人物的心性才能,要待他把事做定之後再下結論,不可隻持初端就做判斷。

不了處、做了處“不了處看其脫略”。不了處,指事情尚在進行中,還沒有完成。脫略,灑脫、漫不經心的樣子。全句意思是,在事情還沒有完成之前,應看他應對的態度,是瀟灑自如,還是胸有成竹。如果在進行中就能信心十足地把握住未來的發展方向,那即使有困難,有壓力,但心中分寸已經安定,會有揮灑自如的外在表現和樂觀的信心,以這種心態來引導事業,其前景是可以期望的。反之,則使人提心吊膽、惴惴不安了。

“做了處看其針線”。針線,古代指女紅,從婦女們的針線活做得粗糙還是精細,能判斷善不善於持家,這兒是指做事的方法是否有計劃性。事情尚未完成時,考察他的心態;事情完成了,既要看結果,又要看所運用的方法和手段。如果隻以成敗論英雄,必然會錯失未顯達時的管仲、張良(管仲在未佐齊桓公時,什麼都不成功;張良未遇劉邦時,刺殺秦始皇也不成功)。事情的成功會受到許多偶然因素的幹擾,運氣好時,瞎貓也能撞上死耗子。運氣不好則不然。如果仔細考察做事的方法和手段,即便他這次未成功,但可以知道他的特點,是膽大心細?是計劃周密?還是憑偶然性完成了這項任務?計劃周密、膽大心細的人,即便這次不成功,下次也會成功。有的人才能很高,隻因為時機不成熟,才能一直得不到發揮。如果隻以成敗論英雄,錯過的“時機未到”的人才可就不少。

“小心者,從其做不了處看之”。人有大膽堂堂的,也有小心翼翼的。對許多人來講,他們看不起小心謹慎的人。但小心之人是否就一無是處呢?絕對不是。小心翼翼,固然讓人生氣,但至少不會造成損失。一分一分的積累,才有泰山之高,江海之廣。大膽冒進者,雖有氣概,也很勇敢,但稍一疏忽,可能辛辛苦苦半年或半輩子的成就就一下子垮掉了。但過分小心,也著實讓人生氣。因此,對小心者的考察,應從他做不了的事情上來看。

“疏節闊目,若不經意,所謂脫略也”。小心的人,本應該是細心周到的人,這也應是他的優點。但如果他沒能做成功的事,失敗原因恰好在於他考慮欠周全、計劃不精密,那就屬於才力不夠、心思欠佳、缺乏闖勁的人了。這種小心者,難以擔當重任,可做局部性輔助工作。

“大膽者,從其做了處看之”。大膽者,有勇氣,有魄力,也敢冒險,也敢放手一搏,不怕損失,缺點是易於輕率冒進,而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損失。考察這類人才,就要從他們做得了的事情中去察看。

“慎重周密,無有苟且,所謂針線也”。從大膽者做成功的事,可以發現他是一味魯莽而僥幸成功,還是靠膽大心細,計劃周密。一個大膽冒進的男子,如果還能做得一手精細漂亮的針線活,也算得上一絕,這種男子就必然不是“冒進”之人,而是膽大心細的優秀性格,這就是雙重性格的最佳拍檔、最佳組合。

“二者實看向內處,稍移外便落情態矣,情態易見”。以上考察小心者和大膽者,表麵是在看他們的行動和做事方法,實際上是由外向內在考察他們是神有餘還是神不足。神有餘的小心者,有足夠的精力來麵對繁雜事務而充分發揮心思周密之長,如果神不足,則後繼乏力,難以善始善終了。大膽者,如果神有餘,除在一味勇猛之外,有足夠的心思和精力注意若幹重要的細節問題,細心考察他人忽略的小問題,這是一步一步平穩取勝的最上策。許多的成功,要靠平穩安全的正道取勝,奇兵突起隻能用於非常情況下,而且機率不大,百分之八九十的還是要用正道手法。孫子講,以奇始,以正合,也是這個道理。奇才固然難得而且讓人驚異其傳奇色彩,但四平八穩、無驚無險而平易取勝的這才是根本之道。大膽者如果神不足,表現出來就是魯莽有餘,心細不足,同樣不能擔當重任。這種人隻會敗事,或是添麻煩,添亂子,應立即開除。因為小心者神不足,雖不足以創事功,也可能坐失良機,但守成還是可以的,而且不會添亂子。

以上兩者,如果稍稍向外流露一點,就是情態的範疇,情態清清楚楚地寫在臉上,一目了然,是比較容易辨別的。

3、由神情觀察肢體語言

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都反映了其心態和性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透視其內心。

(1)時常搖頭晃腦

平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或“搖頭”或“點頭”,以示自己對某件事情看法的肯定或否定,但如果你看到一個人經常搖頭晃腦的,那麼你或許會猜測他不是得了“搖頭病”就是得了神經病了。

我們撇開這種看法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人其實特別自信,以至於經常唯我獨尊。他們也會請你幫他辦事情,但很多時候你做得再好他都不怎麼滿意,因為他有自己的一套,他隻是想從你做事的過程中獲取某種啟發而已。

他們在社交場合很會表現自己卻時常遭到別人的厭惡,對事業一往無前的精神倒是被很多人欣賞。

(2)拍打頭部

拍打頭部這個動作多數時候的意義是在向你表示懊悔和自我譴責,他肯定沒把你上次交代的事情放在心上,如果你正在問他“我的事情你辦了沒有”見他有這個動作的話,你就不用再問了。

倘若你的朋友中有人愛做這樣的動作,而他拍打的部位又是腦後部,那麼他這種人不太注重感情,而且對人苛刻,他選擇你作為他的朋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某個方麵他可以利用。當然,他也有很多方麵值得你去交往和認識,諸如對事業的執著和開拓等,尤其是他對新生事物的學習精神,你不由得從心底真心佩服他。

時常拍打前額的人一般都是心直口快的人,他們為人坦率、真誠,富有同情心。在“耍心眼”方麵你教都教不會他,因此如果你想從某人那兒了解什麼秘密的話,這種人是最佳人選。不過這並不是說明他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朋友,相反,他很願意為別人幫忙,替別人著想。這種人如果對你有什麼得罪的話,請記住,他們不是有意的。

(3)邊說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