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既識神骨,當辨剛柔——剛柔鑒(3 / 3)

這位新夫人到了胡國,把國王迷糊得昏頭昏腦,花天酒地,日夜親愛,連朝也懶得上了,對國家大事置之不理。鄭武公暗自高興。過了幾年,他突然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商議著要開拓疆土,問群臣向哪一方麵進攻。

大夫關其思說:“以目前形勢看,要擴張勢力,相當困難,各諸侯國都有攻守同盟,一旦有事,團結一致對敵。惟有一條路可以試一下,那就是向‘不與同中國’的胡國進攻,既可能得到實利,名義上又可替朝廷征討外族。”

這個提議與鄭武公不謀而合,也說到了他的心裏。但鄭武公一聽,立刻反問:“你難道不知道胡國國君是我的女婿嗎?你怎麼敢挑撥離間?”

關其思繼續大發議論,口沫橫飛地說出一大套非進攻胡國不可的理由,特別強調,國家大事,不可牽扯兒女私情,國君應為國犧牲個人利益之類的話。

“大膽!”鄭武公發火了,厲聲斥責他:“你要陷我於不仁不義嗎?你想讓我女兒守寡嗎?好吧,你既然有興趣叫人做寡婦,就先讓你老婆嚐嚐滋味吧!來人!把這家夥斬了。”

鄭武公心裏早已不顧女兒的前途和幸福,而表麵上卻裝出一副慈父心腸,而且為此不惜犧牲一位大臣。圖大謀,拾親利,古來如此,劉邦亦如此,李宗吾先生稱之為“厚黑”,這是純奸能豁達者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點。這樣做也極具欺騙性,使對方放鬆警惕。

果然,關其思被斬的消息傳到胡國,國王對這位嶽父大人感激不已。更加縱情聲色,漸漸地連邊防都鬆弛下來,連鄭國的情報人員也可自由出入。

鄭武公認為時機成熟,突然下令,揮軍進攻胡國。

鄭武公向群臣解釋:“兵不厭詐,這是欲擒先縱的計謀呀!我對胡國早有主意,犧牲女兒嫁給他,是為探其國防秘密,斬關其思為堅定他的信心,使其鬆懈防備,一旦時機成熟,攻其不意,事成矣。”

鄭武公犧牲了女兒的幸福,換來了領土的擴張。欲擒先縱,“奸”;犧牲女兒與關思其,不計小利,“能豁達”,故可以成事功。

純奸能豁達者,其特點是心機深藏與心胸豁達,由此去鑒別他們,即可知其成就。用人者很難克服的一個弱點是個人的喜好,因同性相悅的緣故,忠正剛直的看不到奸詐多變者的長處,奸詐多變者看不起忠正剛直的呆板迂腐,因此,欲成一番事功的人,必須正視“純奸能豁達者”的特點。拋去褒貶意義,“純奸能豁達者”是絕大多數有用之才的共同特征。於鑒人之道,這個觀點是極有見地的。純奸,更確切的說,是富於權謀。

3、內奸功名可期者

內奸者往往內有心計,內懷城府,外有溫順恭敬之意,既有計略心略,又不行於色,顯得很沉穩、很平靜,往往料事於千裏之外,運籌於帷幄之中,是剛柔並濟的人才,會有所成就。

三國時期,諸葛亮駐守陽平關時,派魏延領大軍東出攻魏,自己留萬人守城。不料司馬懿帶著二十萬大軍要迎魏敵時,卻同魏延兵馬對不上陣,從旁邊過去了,一直來到陽平關前,離城隻有六十裏,諸葛亮才發覺。這是候,要把魏延追回來已無可能,自己趕往魏延軍中也來不及,諸葛亮沉著鎮定,叫軍中偃旗息鼓,大開城門,令軍士數人出城灑掃,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領兵來到,看見這情況,認為孔明平日謹慎持重,城內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間。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對部下說,司馬懿怕我的伏兵,已經退走了。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軍都走了。等司馬懿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趕回解圍。

4、純粗無密者

純粗無密者做事往往容易半途而廢,最根本的浪費是時間,先期投入的計劃、物力等的損失都可以轉換成時間的損失。造成半途而廢的原因中,人的因素是可以事先挑選和避免的。

純粗無周密,與粗中有細相對,張飛就貴在粗中有細,可惜到頭來仍死於粗中少細,因喝醉酒而鞭打部下,部下辱而怒,惡念陡生而割頭叛主。半途而廢有多種原因,當事者意誌不堅是首要原因,沒有堅忍不拔的毅力而欲成大事者,曆來甚少。聰明有餘之士,更應觀其是否有堅忍不拔之毅力,如果沒有或不足,常常會先亂用人者之耳目,得其信任後,因意誌力弱,半途而廢,壞用人者大事。其次是能力不足,思考欠周密,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事情被迫半途而廢。

純粗無周密者,性情陽剛,且一味地剛,不分形勢,不辨場合,不知進退,任憑性情行事,又缺乏周密思考,惹下事端就不能收場,甚至可能撇下爛攤子一走了之。

宋真宗時期,中樞密院副使馬知節是當時舉國聞名的剛直之人,也是舉國聞名的“憨人”,真宗和群臣曲阜祭孔後,真宗在回來的路上說:“愛卿們一路辛苦,還隨朕一同用素,心中過意不去嗬!”馬知節馬上接話說:“路上不吃肉的隻有官家,俺們一直偷著吃。”真宗一愣,轉過臉去問王旦:“馬知節說的是實話?”馬知節再次馬上接話說:“馬知節說的都是實話”。王旦隻有唌著臉陪笑。後來他還公開和宰相王欽若打擂台,馬知節抱著和王同歸於盡的心理胡攪蠻纏,天天一開會就尋著茬和王欽若吵架,最後真宗隻得將兩人罷免了。

純粗者還包括做事拖拉,粗中少細,不動腦筋。這種人缺乏計劃性,做事情憑著感覺走,行動上似乎風風火火,但事情總不能圓滿周到地完成,效率極低。這類純粗者,如果沒有人去督促叮囑指導,任其行事,也往往會半途而廢。純粗,卻肯不斷學習的,雖在初始辦不好事,但在經驗積累中不斷改進,銳意進取,又是一種好品格,屬孔子講的“困而學之”。“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的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呂蒙,初時有勇無謀,純粗無周密,後來孫權叫他讀書,逐漸成為智勇雙全的棟梁之才,敗關羽於麥城,威震華夏。

以上種種真假混淆的人才與非人才跡象,不細細分辨,很容易被忽略。許多人常自以為會察人,實際上是“以己觀人”的緣故,造成識人用人錯誤的,十有八九是這個原因。人心不易知,人不可以貌相,此之謂也。

四、十二種人的性格特點

外剛柔和內剛柔的結合形成了十二種人的性格特點。對此,劉邵做了更深入的剖析,現分別說明如下:

1、強毅之人

這種人狠強剛戾又平和,不以狠強為警惕,而以柔順為撓弱,與唐突之心相抵抗。這種人可以進行總體規劃,但不能仔細觀察其細微之處。

2、柔順的人

寬恕容忍而又優柔寡斷,不根據事物整體情況加以考慮,遇事常強加忍之,這種人可以應付一般事情,卻不是辦大事的人。

3、雄悍之人

對待事情勇敢奮起,但往往對事物缺乏警惕性。這種人可以克服困難,卻不能遵守規定。

4、懼慎的人

畏懼、謹慎小心地對待事情,但性格過於軟弱,而且猜疑心強,所以這種人可以保住自己,卻不能樹立節義。

5、淩楷的人

對待事情專斷,常以雄辯的外在表現,掩蓋其內在專斷之心。這種人可以堅持正義,卻不能使眾人心服而依附之。

6、辯博之人

這種人能言善辯,對語言泛濫不加以警惕,因而在理論上可以講得頭頭是道,但在實踐上卻一竅不通。

7、弘普的人

博愛而又周到融洽,但在交際上往往廣結朋友,不注重選擇對象。這種人可以撫慰眾人,卻不能端正風俗。

8、狷介的人

廉潔而能激濁揚清,不怕道路狹窄繼續走自己要走的路,對於好、壞界線清楚,以弘普為汙濁而增益其拘謹之心。這種人可以固守節操,最終卻往往走不通。

9、休動之人

一味地攀登與超越,以沉靜為停滯而增果銳之心。這種人可以進趨在前,卻不能容忍自己居於別人之後。

10、沉靜的人

前思後想而考慮周密,遇事反映較為遲鈍,這種人可以深謀遠慮,卻不能敏捷而速達。

11、樸露之人

質樸誠實,不以其誠實作為做人的一種標準,卻用奸詐手段來表露其誠實,這種人可以確立信用,卻不能衡量事情之輕重。

12、韜譎之人

足智多謀,不以其謀略之離正為警惕,以忠貞為愚直而貴其浮虛之心;這種人可以佐助事務而不能矯正違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