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姿容相貌,盡觀個性——容貌鑒(3 / 3)

以上幾種透過體型窺探內心的途徑,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也不是完全無誤的法寶,它因人而異,學會正確地使用它,在觀察世人時才不至於陷入誤區,害人而誤己。

三. 觀察麵相識別人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頭部圓圓,一定富貴;眼睛流露善意,心底必定慈悲;眼睛橫豎,性情剛烈;眼珠暴突,性情凶惡;眼睛斜視不語,心懷妒忌不滿,近距離細看則神情內藏不露。性情溫柔的人容貌平和,臉色青藍的人多遭困頓,臉色紅黃不改的人一定榮昌,麵上有黑白色,疾病不斷,麵上紫色,福祿晚至,麵上赤紅色,必有犯官作亂之事。眉毛平直如一字,仁義之人。鼻頭尖薄,定是奸險孤貧之人,鼻頭圓圓,好似截筒,定居高位。眼珠黑如點漆,富貴聰明。四字口,朱紅唇,日月二角朝向天倉,此是公侯之相。眉毛高翹,兩耳聳起,官運亨通。

儀表,可以顯示一個人的性情、能力、福澤等等。因此,每一個器官都有許多形容詞,因其人的身分不同,形容詞的涵義亦會發生極大甚至截然相反的變化。

古人認為人的麵相臉型與人的成就具有密切關係。清朝舉人會試三科不中,而年齡漸長,苦生計艱難,需要俸祿來養家時,可申請“大挑臉”,則純然以貌取人,而以一字為評,長方為“同”字臉;圓臉為“田”字臉;方臉為“國”字臉,這都是能挑中的好臉;而冷落的則有上豐下銳的“甲”字臉;反之即為“由”字臉;上下皆銳則為“中”宇臉。均不能重用。

就相貌來看人,最要緊的是“五官端正”。端正即是勻稱之意,“五短身材”之所以稱為貴格,就在勻稱。就五官的個別而言,在男子眉寧粗勿淡,眼寧大勿細,鼻寧高勿塌,口寧闊勿小,耳寧長勿短,當然要恰如其分,過與不及,皆非美事。

明建文二年(1400年)策試中試舉人有個叫王良的對策最佳,但以其貌不揚,被抑為第二,原本第二的胡靖擢為第一。後來惠帝亡國,倒是王良以死殉國,而胡靖卻投靠了永樂皇帝,做了高官。明英宗對朝臣的相貌也特別看重,天順時,大同巡撫韓雍升為兵部侍郎,英宗發詔讓大學士李賢舉薦一個與韓雍人品相同的人繼任。李賢舉薦了山東按察使王越。王越人長得身材高大,步履輕捷,又喜著寬身短袖的服飾,英宗見後很是滿意,說:“王越是爽利武職打扮。”後來王在邊陲果然頗有戰功。

古人認為,好的麵色是:麵相有威嚴,意誌堅強,富有魄力,處事果斷,無私正直,嫉惡如仇;禿發謝頂,善於理財,有掌管錢物的能力;觀顴高聳圓重,麵目威嚴,有權有勢,眾人依順;顴高鼻豐並與下巴相稱,中年到老年享福不斷;顴隆鼻高,臉頤豐腴,晚年更為富足;顴骨高聳,眼長而印堂豐滿,臉相威嚴,貴享八方朝貢。

識麵認為不好的臉色是:顴高麵臉頤削瘦,做事難成,晚年孤獨清苦。顴麵而鬢發疏稀,老來孤獨;顴高鼻陷,做事多成亦多敗。薄臉皮的人常常會被誤認為高傲,或者低能。這些誤解更增加了薄臉皮者在人際交往中的困難。因此,他們在處理問題時常常不敢大膽行事,寧願選擇消極應付的辦法。他們對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怕擔風險。然而,臉皮薄的人並非一無是處。一般說來,臉皮薄者的為人是比較堅定可靠的。他們是好部下,好朋友,在特定的狹小範圍內,還可以充任好骨幹。

人類對事物的一般認識過程是:首先是感官接受了外界事物,然後心裏有了印象,接著發出聲音加以評論,最後才表現為人的外表反應。所以我們可以說從貌知其音,再知其心氣,最後看清他的內心世界。我們從以下方麵可作一些參考。

一個心質誠仁的人,必定會展現出溫柔隨和的貌色。

一個心質誠勇的人,必定會展示出嚴肅莊重的貌色。

一個心質誠智的人,必定會展示出明智清楚的貌色。

人們普遍相信“人不可貌相”的格言,但在理解上有所偏差。的確,一個人品質的好壞,才能的優劣,當然與美醜無關。曆史上不乏這樣的例子。

曹操雄才大略,卻身材矮小,當匈奴的使者到來時,為了顯示威嚴,他特地讓別人裝扮成他,接見使者。龐統被稱為“風雛”,和諸葛亮齊名,據說得到他可得天下,但孫權卻嫌他長得醜,七孔朝天,也不待見他,弄得他很鬱悶。劉備也因為他的長相,開始隻給了他個縣令當。人稱劉羅鍋的劉鏞因為長相不濟,也沒有考中進士,盡管他的考卷無懈可擊。這裏的貌可以做兩種解釋,一是指長得美醜,二是指外貌特征。後者包括一個人的眼神、表情、神情的變化及舉止言談。美醜當然不是判定一個人的標準,但神情及神情的變化有時確實可以顯露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一個坦率磊落的人目光總是堅定的,心中有鬼的人目光總是會遊移不定。同樣,舉止言談大方有度的人一定有修養,動作猥瑣的人一定缺少內涵。唐太宗會用人,這一點有口皆碑,但用人首先是識人。他通過觀察李靖並和他做短暫的交談,就認定這是個人才。李世民的這番苦心並沒有白費,他最終得到了豐盛的回報。

當時韓信的情況也差不了多少。他剛投奔劉邦時,犯了錯,要被砍頭,他對行刑官大叫,漢王不是要得天下嗎?為什麼先殺壯士?行刑官正是夏侯嬰,他見韓信氣度不凡,放了他,這才有了後麵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如果當時夏侯嬰不能發現韓信的才能,一刀下去,蕭何丞相後來又去追誰?漢王又靠誰來打天下?

唐朝的大將郭子儀也有過類似的經曆。他當小兵時要被處斬,李白見了,說這是個了不起的人,不能殺。李白是大詩人,有麵子,郭子儀才幸免一死。李白並不認識郭子儀,也是“以貌取人”,發現他是個人才。

所以,人的品性和才能,都是形於中而露於外的,通過觀察,不是不能發現。當然,這首先要取決於你是否有一雙慧眼。

四、臉型不同的人性格不同

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張完全相同的麵孔,即使一般人分辨不出來的同卵雙胞胎兄弟,經過精密的肌肉、顱骨測定,也可以找到若幹差別。

雖然如此,我們仍然可以自芸芸眾生不同的臉譜當中,歸納出一個分類的標準。以臉型來分類的話,有的人臉方、有的人臉圓、有的人呈倒三角型……大致上可以分四五種臉型。

人類的臉型決定於頰骨、顎骨與肌肉的紋理及結構,自古以來即被拿來當成判斷命運、性格的重要依據。許多民族,如中國人、猶太人、吉普賽人也都有自己觀相的一套方法。人類學家也相信,不一樣臉型的人有著不同的性格與發展傾向。

身體語言大師摩裏士曾經說過:“人身體上突出的部分多的人,侵略別人身體領域的性格愈顯著。”不言而喻,這個突出的部分指的正是下巴、鼻子及女性的乳房。特別是下巴,因為每個人生氣或得意的時候都有仰起下巴且向前方突出身體領域的傾向。

以臉型來分析性格的學說,最著名的應該是柯爾曼發表的“麵孔類型的不同性格傾向”理論,我們將內容擇要略述於下:

1、肥滿、肉多的圓形臉

這種人喜歡遵守規範,維持傳統,思想與行為都相當保守。他們生活節奏平緩悠閑,雖然舉手投足的姿態動作較大,卻不會讓人有大而不當的感覺,反而有股從容不迫、悠然自行的氣度。這種人講究閑適、規律的生活,頗受朋友歡迎,知識的涉獵偏向消極、實用、常識性。

這種人在工作上的表現,動靜皆宜,適應力頗強,會調整、改善自己的步調適應社會。他們喜歡快節奏的任務,也能耐得住單調、無趣的工作。

但是,這種人缺乏創造性特質。他們凡事求取務實,對於眼前的、具體的事較感興趣,不願冒險改變現狀,也不太會鑽牛角尖,具備妥協、調停能力。

2、下巴部分肥滿的三角形臉

他們的臉胖,脖子較為粗大,整張臉經常紅通通的,顯得血氣旺盛的樣子。

這種人緊張,感覺敏銳,具有好動、靜不下來的外向性格。他們體力充沛,節奏快,而且可以吃苦耐勞,身體的韌性一流。身體頗為強健,很少有水土不服的情況,體力的恢複也比較快,他們總有法子在搭乘好幾個小時的長途飛機後,立即投入工作。

這種人在人際場合中很吃得開,屬於長袖善舞、八麵玲瓏的典型。不過,他們交朋友的目的明確,所交往的朋友也局限於工作上的關係,他們很會因實際需要選擇朋友,很會利用朋友的“附加價值”,來賺錢或發展自己的事業。幾乎隻有一麵之緣的人,都會被記入他們的資料庫中,成為日後的合作夥伴。

這種人做事非常積極、熱情迫切、敢冒險、大膽、行動快如閃電。他們有實踐能力,頗富開拓性。這種人當老板的話,身旁一定要有值得信賴且具分析力的幕僚為他運籌帷幄,才能成事。

3、輪廓相當明顯、下顎寬大的方形臉

這種人臉龐方而大,有棱有型,給人深富男子漢氣概的印象。他們做起事來膽大過人,喜歡冒險犯難,凡事草率魯莽,思考欠周詳,容易得罪人,是屬於有勇無謀的類型。

這種人思考問題、做事方式總是采取單線、直線模式,缺乏協調、迂回空間。他們判斷事情也常流於表麵、膚淺,看不到隱藏的憂患。在人際關係的處理方麵,這種人可以說是愛憎分明,喜怒刻印在臉上的典型。他們往往隻和有好感的人親近,對於討厭的人總是擺一張臭臉。另外,這種人運動細胞發達,很少有運動能難倒他們的。

4、輪廓明顯、五官端正的方形臉

這一類型與上一類型的差別,主要在於下顎,這一類型的下顎線條較柔順。這種人凡事崇尚中庸,做事的過程中既不破壞傳統秩序,又極富彈性。他們能力卓越,眼光遠大,是典型的領導人才,具有應付變局,扭轉乾坤的能力。

這種人腦筋聰明,富於機智謀略,舉止大方穩重,待人誠懇,頗有威望。他們處世有自己的一套原則,穩定度高。上司交代下來的工作,他們會盡全力辦妥。現實、理論兩方麵,他們有辦法兼顧,生活過程既有朝氣,又十分均衡。

5、下巴削尖的倒三角形臉

這種人心思細膩,凡是遇到事情想得多,想得遠,想得廣,尤其喜愛思索抽象性問題,容易陷在自己挖掘的思考陷阱中。

這種人對新環境的適應力不好,孤獨內向,不容易交到朋友。這種人常給他人不合群的印象,用心細密、謹慎,采取防禦姿態,人際關係始終難以拓展。這種人性格固執,總是執著於自己的想法,喜歡胡思亂想,好鑽牛角尖,與人相處時,缺少圓滑溝通能力。

這種人不擅長表達情愛,對心儀的對象隻是慢慢付出關心,羞於把“愛”字說出口,以致常有單戀的情形發生。他們感情容易受傷害,報複心也較為強烈。他們做事積極、快節奏,有追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對事物觀察透徹,是很不錯的智囊、策劃型幕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