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以音觀識,以聲觀形——聲音鑒(2 / 3)

他的音質優美,音量低沉而有力,充滿堂堂正正的氣象,再加上一口標準的京腔京味,清楚的語尾音,這些都是他能擁有廣大忠實的電視觀眾的原因,再說,他的外貌也非常瀟灑,這也是許多女性迷戀他的原因啊!

其實,單純地聽對方的聲音或經由對方的話來加以判斷對方的性格,也是滿有趣的,很多“的士”車駕駛員都有這種經驗。

“我是用背來聽顧客說話的,有沒有看到顧客的外表的情形下,就可以知道顧客是否疲倦,或是否熱心於工作等……”這些話一點都不誇張。

不同的聲音會給人不同的感受,經過心理學的調查,大致形成這樣幾種類型:第一,聲低而粗。這類人生活在現實裏,性格成熟瀟灑,較有適應力。第二,聲音洪亮。表示此人精力充沛,具有藝術家氣質、有榮譽感、有品位、有熱情。第三,講話的速度快。代表此人朝氣蓬勃,活力十足,性格外向。第四,外帶語尾音。這種類型的人,精神高昂,有些女性化傾向,具備藝術家氣質。

以上這四種類型的聲音,不論在交易或說服的工作上,都具有較為正麵的作用。同樣地,也會有產生負麵作用的聲音:第一,鼻音。大部分人都不喜歡這種聲音。第二,語音平板。較男性化,較沉默、內向、冷漠。第三,使人產生緊張壓迫的聲音。這類人很自傲,喜歡用武力解決事情。

好的聲音和談話技巧能提高說服力。那些說話音粗而低,說話速度快,尾音明亮的人能給聽眾一種“這人值得信任,積極、瀟灑、有領導才能”的印象。

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什麼聲音好,也與談話的地點、對象、內容有著直接的關係。在舞場上,由於燈光較暗,加上光線閃爍等因素,舞伴們很少能看清對方,在這種情況下,聲音的優美就會產和很大的魅力。

由於聲音具有很大的魅力,所以,有位美國人在《上班族的身體語言》一書中,講了一個由於女人的聲音而把男性引入歧途的故事。這個女人叫琳達。作者寫道:

琳達是我所認識的,無論性格、幹勁,以及能力都相當突出的女性之一,在西海岸某個小都市的企業界頗負盛名。她了解自己的欲求,以令人驚訝的程度和明確的判斷力,盡心盡力去追求。這確實令人心驚,隻要聽到她所講的話,就不難想像出一個競爭心旺盛、具備豐富的知識和洞察力的女性。

琳達外型修長,愛打扮,魅力四射。不過,當他一開口,便會呈現戲劇性的變化。這一位纖細而思慮深遠的女性,發出宛若少女銀鈴般尖銳的聲音,給人一種玩世不恭或不正常的印象。

“第一次聽到她說話時,”我的同事這樣告訴我。“我以為是剛剛踏入社會的女性。她想出售奧克蘭的一張辦公桌,而我希望擁有它。由於我太看輕她了,以致付出了比想像中還要多的金錢——我很生氣。”“為什麼呢?”我問。“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在孩子般的聲音背後隱藏著鋼鐵般的意誌。我不想再有第二次交易。”

“我也知道我的聲音有問題。”大約一年前,琳達對我說。“但是,對我有好處。這能夠使我進行交易的男性‘解除武裝’。他們會保持著優越感,鬆馳警覺心,所以我才能夠達成我的企圖。”她略帶愁容地繼續說道:“但問題往往在害處一邊,我想加以改變。”“有什麼害處?”我問。她聳聳肩說:“和我進行交易的男性,在事後好像會有種被欺騙的感覺。也許有種某一種含義是如此,他們以聲音作為評判,而不是以我的能力。一旦發現我有才能,都覺得被我騙了。難道他們錯誤的判斷,就代表我不正直嗎?”

在某種含義上,我不得不承認這種結果,她的聲音會誤導男性走入歧途。所以,她想改變是聰明的做法,於是我為她介紹了一位高明的聲音訓練家。說明了詳細經過之後,這位曾經在好萊塢演戲的聲音訓練家點點頭說:“你的聲音,在交易過程中的確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你知道蕭伯納的‘窈窕淑女’這出喜劇嗎?故事之中,比金斯教授把說話有土腔的賣花少女帶回家,根據她的聲音和說話的方式,把她訓練成為一位高貴的淑女。可見,聲音的確會表現出社會性。美國雖然沒有歐洲那麼嚴重,但就美國而言,依然很重要。你似乎沒做過這種聲音訓練吧!”一年之後,我到西海岸旅行時,遇見琳達。訓練非常成功,她說話的聲音降低好幾個音階。“我學會從胸腔發聲的方法。”她好像引以為傲地,以低沉而清晰的聲音說。“除了聲音改善很多,其他還有什麼變化嗎?”“我的人生!”她笑著說。“這幾個月來,我在工作上有重大的突破。顧客回頭,還為我介紹新客戶。但是,我最高興的,莫過於交易對方的態度。現在,他們都懷著敬意和我接觸。”

她語重心長地繼續說:“真是不可思議。”“什麼不可思議”“自從我降低音調來說話,變化太大了。以整體的工作來說,我比以前更有力量了。”琳達學會了具有威嚴的聲音、有權力的聲音。不是從鼻孔,而是經由胸腔發聲,降低聲調,速度也比平常緩慢一些。

有一次,我在中西部電視台上班和一名男性交談。他負責新聞播報的工作,相當了解什麼才是真正“權威性的聲音”。“我很喜歡這個工作,”他說。“我認為自己的能力和容貌都很夠條件。想要在電視台上工作,容貌當然重要。不過,音質更重要。我為了要掌握正確的音質。整整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我請教他到底是哪一種聲音,他稍微皺著眉頭說:“新聞播報員必須表現出威嚴。所以自然得降低聲調,從腹部發聲,調整速度,有時還需要注意抑揚頓挫。這樣,就能讓說話的方式產生韻味。”

3.聞聲辨思

生理學認為,聲音中上佳者,應是始發於“丹田”中的。丹田,在人身臍下三寸處(古之道家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說,這兒屬其一)。發於丹田的聲音深雄厚重、韻致遠響,是腎水充沛的表現。腎水充沛,身體自然健康,能勝福貴,因而主人福貴壽全。同時,這種丹田之氣充沛,丹田之聲洪亮悅耳,易引起共鳴效果,給人舒服渾厚的感覺。不好的聲音,則是那種發於喉頭,止於舌齒之間的根基淺薄的聲音。這種聲音聲氣不足,給人虛弱衰頹之感覺,為腎水不足的表現。

《禮記》中曾談到內心與聲音的關係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到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對於一種事物由感而生,必然表現在聲音上。人外在的聲音隨著內心世界變化而變化,是外物使它那樣。

因為聲音會隨內心變化而變化,所以:一個人如果內心平靜時,聲音就會舒緩和順;一個人如果內心清順暢達時,聲音就會清亮和暢;一個人如果內心漸趨興盛之時,聲音就會偏激熱烈。

有關聞聲辨思這方麵知識,《逸周書?視聽篇》有四點內容可供參考:第一,內心偽善的人,說話聲音緊張結結巴巴,這是心虛的表現;第二,內心誠信的人,說話聲音清脆而且節奏分明,這是坦然的表現;第三,內心卑鄙乖張的人,心懷鬼胎,因此聲音陰陽怪氣,非常刺耳;第四,內心寬宏柔和的人,說話聲音溫柔和緩,如細水長流,不緊不慢。

不同的聲音會給人不同的感受,經過心理學的調查,大致形成這樣幾種類型:第一,聲低而粗。這類人生活在現實裏,性格成熟瀟灑,較有適應力。第二,聲音洪亮。表示此人精力充沛,具有藝術家氣質、有榮譽感、有品位、有熱情。第三,講話的速度快。代表此人朝氣蓬勃,活力十足,性格外向。第四,外帶語尾音。這種類型的人,精神高昂,有些女性化傾向,具備藝術家氣質。

以上這四種類型的聲音,不論在交易或說服的工作上,都具有較為正麵的作用。同樣地,也會有產生負麵作用的聲音:第一,鼻音。大部分人都不喜歡這種聲音。第二,語音平板。較男性化,較沉默、內向、冷漠。第三,使人產生緊張壓迫的聲音。這類人很自傲,喜歡用武力解決事情。

好的聲音和談話技巧能提高說服力。那些說話音粗而低,說話速度快,尾音明亮的人能給聽眾一種“這人值得信任,積極、瀟灑、有領導才能”的印象。

4.從聲氣中認識人

聲來自發音器官的啟動,可以在發音器官啟動的時候聽到它;音來自發音器官的閉合,可以在發音器官閉合的時候聽到它。辨別聲氣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辨別人抒發喜怒哀樂之情的時候聲的情狀。

人類的聲音包含各種要素。聲調是很重要的要素之一,大的聲音,同時也具有權力。發出很大的聲音,可以讓別人沉默下來。然而,小的聲音有時候更能發揮效果,這是因為人們會注意去聽的緣故。當然,聲大聲小都需要姿勢輔助,效果才更好。

發聲法對音質有很大的影響。若以鼻子產生共鳴,聲音像是如泣如訴,也會給人傲慢的印象。但是,如果是以胸腔來產生共鳴的話,發聲法亦隨之改變,變得豐富、強力,響度也夠。

講話的速度也影響到會話。說話速度太快的人,一方麵容易給人好像有某種急事、戲劇性的事件或熱心投入的印象;另一方麵會讓對方感覺焦躁、混亂以及些許的粗魯。說話緩慢的人,雖然給人深思熟慮、誠實的印象,但太慢也會變成猶豫不決或漫不經心,甚至還會呈現消極性的含義。

無論是在戰場上、商場上,還是別的什麼“場”上,領導從聲氣識人,都是很重要的。

(1)和聲細氣者

人們在請求、詢問、安慰、陳述意見時常使用和聲細氣。它可以弘揚男性的文雅大度和女性的陰柔之美。尤其是在抒發情感時,和聲細氣的運用,更具有一種迷人的魅力。由於語音學中音素、音位的原理和人們說話時用聲用氣的心理狀態及規律的不同,和聲細氣,這種聲和氣宛如柔和的月光和涓涓的細流,由人的心底流出,輕鬆自然,和藹親切,不緊不慢,能給聽者以舒適、安逸、細膩、親密、友好、溫馨的感覺。和聲細氣地說話的男人,為人必定厚道、寬容、襟懷開闊;和聲細氣地說話的女人,為人必定溫柔、善良、善解人意。

(2)輕聲小氣者

輕聲小氣表現說話者的尊敬、謙恭、謹慎和文雅。在和別人交談時,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距離,密切雙方之間的關係。有時,它還能避免一些可能會招致的麻煩。但用它來公開堅持意見、反駁別人、維護正義和尊嚴或表示強調是不可取的。

(3)高聲大氣者

高聲大氣是人們用來召喚、鼓動、說理、強調和表達自己激動心情的聲和氣。它可以表現說話者的激情和粗獷豪放的性格。它通常用來表示極度的歡喜或慷慨激昂的情緒。張飛是《三國演義》中群眾最喜愛的人物之一。他以粗豪、勇猛、爽直和堅貞的品質深深地吸引著曆代的讀者。這個人物說話聲音響如洪鍾,具有濃烈的草莽英雄氣質。從其外表便可以看到這一點。他:“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在長阪橋一役,曹操率眾軍追趕張飛。張飛立馬橋頭,圓睜環眼,厲聲大喝:“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吼聲如雷,將曹軍部將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跌於馬下。曹操便回馬而走。這段有聲有色的傳奇故事,凸現了張飛粗獷的草莽英雄氣質。

(4)唉聲歎氣者

這種人心理承受能力弱,自信心不強,缺乏勇氣,一旦遭到失敗,便灰心喪氣,沮喪頹唐,乃至一蹶不振。《孔子家語》中記載了這樣一段軼事。孔子去齊國的途中聽到一陣十分悲哀的哭聲,他於是對弟子們說:“這個哭聲雖然很悲傷,但不是悼念死人的哀聲。”孔子隨後迅速向前走,遇到了那個哀哭的人。孔子下車詢問他的名字,知道他叫丘吾子,孔子問道:“這裏不是悲哀的地方,你為什麼哭得這麼悲傷呢?”丘吾子長歎一聲,回答說:“我一生有三大過錯,至今年老才深深覺悟到,但追悔莫及,因此痛哭。”孔子不明白其話中的意思,便一再追問,丘吾子才說:“我少年時代愛好學習,周遊天下,等回來時我的父母都死了,作為一個兒子竟不能為父母養老送終,這是第一大過失。我做齊國臣子多年,齊君現在奢侈驕橫,我多次勸諫都不被采納,這是第二大過失。我生平交友無數,不料到後來都絕交了,這是第三大過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去而不回的,是時間;不能再見到的,是父母。我是個大失敗者,還有什麼臉麵活在這個世上?”說完,丘吾子便投水而死。人到了這種悲傷而自殺的地步,他的哀情可想而知。而孔子從聲氣識別出丘吾子的哭聲不是為了死者,而是有其他的原因,足見孔子識人之能。

二、聽其音,識其人

1.聲與音的區別

聲是氣息衝擊聲帶,造成空氣振動而成的。這一刻氣息衝擊力強,是突發爆破式的,空氣受振頻率高,發音器官最緊張,因此效果強烈,聽著清晰有力,是一種張揚的狀態。

聲爆破產生之後,空氣受振動作用持續在空中傳播,由此而產生音。此時發聲器振頻已經減小,發音器官也已鬆弛。也就是說,音是聲在空中傳播的狀態,是聲的餘韻,餘音繞梁。音是一種持續的狀態。

音是聲在空中傳播的餘韻。音跟聲的差別並不大,隻有從細微的地方才可以分辨得出來。猶如一口大鍾,用木棒敲擊,這時發出的響動是聲;嗡嗡作響,在空中傳播的是音。完好無損時與稍有裂口時的聲音有差別,裂紋越小,差別越小。兩口質地不一樣的鍾,聲音也有差別。由聲音來識別人物的心性能力,異曲同工。隻因其中不可確定的因素太多,因此能掌握其中真諦的人少之又少。當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區別聲與音,再用二者去察人心性品質,本來就是荒唐之言,當然不可能有人會掌握其中的奧妙了。但聲音總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人的一些信息來,因此有必要研究,也許正因為人們無法揭示其中的奧妙,所以可靠性、準確性不高。隻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其中肯定有它未被人知的道理。

由於聲的振頻、強度不同,音在空中傳播的餘響效果會有一定程度的差異,這是音色的表現。音有音高、音長、音強、音色的差別,聲樂是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的。

古人認為,貧賤者有聲無音,偽裝虛飾者有音無聲。這個論斷正確與否,值得推敲。有聲無音,就是說氣息衝擊聲帶,發出了聲響,但在空中沒有什麼餘響,相當於單調的聲音,沒有混響效果。有音無聲,指氣息衝擊聲帶,卻沒有發什麼聲音,僅在空中有餘響。這在聲學的角度上是講不通的。因此,僅憑聲音的高低悅啞,不與語氣、語勢、語義相結合,是不能夠正確鑒別人才的。聲音隻是一個參數,不能也不可能單列出來,憑此一點斷人才性。

為了解釋上麵的論斷,古人還用動物作類比,說“禽無聲、獸無音”。從事理來看,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百鳥爭鳴,鶯語間關,燕聲呢喃,春雨婉柔,增天地美色。百鳥齊鳴,啁啁啾啾,這是悅耳動聽的聲音。但對行事立功的人來講,總覺得綿曼之氣有餘,豪邁雄壯之氣不足,這就是有音無聲的緣故。而荒山曠野,大漠草原,朔風勁草,叢林萬千。獅吼狼嗷,野獸出沒,森氣彌漫,驚駭突兀,雖然豪氣衝天,威猛肅殺,但卻是剛猛有餘,曲折婉轉之意不足,這是獸無音的緣故。用在人身上,有音無聲的傲氣不足、骨氣不足、剛氣不足,因此多為貧賤所困;有聲無音的婉轉不足、柔情不足、血性不足,因此多屬無情殘忍之輩。

人在講話的時候,聲音隨空氣振蕩而向四方傳播,以正前方為信息發射源。“開談多含情,話終有餘響”,這種話語談勢,古人認為是高人國士的風範。這怎麼理解呢?人以情為主,凡事多能兼顧情理,又不違背事理,這是一種處世的原則和標準,能兩兼其美的人當然可以得到大家的稱讚和擁護。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這種人的話,普通老百姓愛聽,因為他們能從開口含情之中辨出情的真假,情緒的感染力在演講中是可以明顯感覺到的。講話完畢,餘意繞梁,蕩氣回腸,聽者心搖神馳,這種深入人心的效果是情緒感染力的極致狀態。有如此號召力的人,當然稱得上高人國士。

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偶爾發現自己的聲音能感染人,因此開始了瘋狂的政治煽動活動。邱吉爾仿佛是上帝派來專門對付希特勒的,是他遏製住了希特勒的狂妄野心,他同樣有天生感染人的演講才能。是他的聲音,鼓舞英國人民度過了兩百年來最黑暗的一段日子,使英倫三島始終高高飄揚著米字旗。還有,法國的民族英雄戴高樂,也是一位天才的演說家,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對他的評論是:有人即使沒有學過法語也能懂得他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