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開談多含情,話終有餘響”之外,對講話的要求還有“口闊無溢處,舌夾無窈音”。口闊無溢處,是指口雖大,但在講話時不漏風,先有聲,後傳音,聲氣相投,不散不亂,這是修養深厚的人的講話狀態。反之則是粗聲大氣,臉上濺珠,口中吐沫,這種形態的人自然難登大雅之堂。從江湖中衝殺出來的英雄豪傑,雖然身上野氣很重,但豪氣占了主導,雖帶有草莽氣,仍不失英雄本色。話又說回來,這種草莽江湖氣,會在事業一步步的拓展之中,隨著接觸的人物的增多、交際麵的擴大漸漸收斂。雄才身上多了英氣,英才身上染有雄氣,如此方可稱雄天下。劉邦如此,趙匡胤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像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鼎盛時也算兵強馬壯,群賢畢至,但草莽氣太重,沒隨事業的拓展在文治上下功夫,又一心想被招安,最後終成不了氣候。
舌尖無窈音,是指雖然激情昂揚,但不口沫橫飛;雖流利靈巧,但不輕浮張狂。這種人不但才智敏捷,而且含蓄務實,厚重端莊,不但會得人幫助,事業有成,而且有很好的名聲。
“開談多含情,話終有餘響。口闊無溢處,舌尖無窈音”,是古人對國士高人講話狀態的描述。現代演講更是要求達到內容美、技巧美、語言美、風度美、服飾美和場景美的統。講話作為人們表情達意的一種最常見的方式,在社會生活中起著積極的作用,在社會交流中具有特殊功能,同時也是識別人的一條途徑。
古時以聲音識人,按照現代的理解,就應該是以談吐講話識人。因為人嘴裏發出的音節都是有社會意義的詞語,而非雞鳴狗吠或龍吟虎嘯。所以,以“聲音”識人要結合話語的內容、神態語氣一起進行,才不至於偏頗。風度優雅、舉止瀟灑、談吐文雅、才思敏捷,無論古今,都是好的談吐之相。反之,誇誇其談、無病呻吟、張牙舞爪、口沫橫飛,這些姿態是令人厭惡的。
2.從音色中辨別人
音,是聲的餘波、餘韻。音跟聲相去並不遠,它們之間的差異從細微的地方還是可以聽出來的。
《人體科學》雜誌上說,人的聲音是氣流通過聲帶振動時發出的聲波。人體對聲波的感覺並不是沒有限度的,人的聽覺器官所能感受到的是頻率2000赫茲到20赫茲之間的聲波,低於20赫茲和高於2000赫茲的聲波是人無法感受到的。
人的聲音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能引起人複雜的心理效應。聲音的強弱、快慢、高低、純濁,都能顯示出異常複雜的情感。《靈山秘葉》中有這麼幾句話:“察其聲氣,而測其度;視其聲華,而別其質;聽其聲勢,而觀其力;考其聲情,而推其征。”其中的聲氣,略同於聲學中的音量,通過聲氣粗細,察看人的氣度;聲勢相當於聲學中的音長,聲勢壯者,聲力必大;聲華相當於聲學中的音質音色,“聲華”質美,則其人性善品高;“聲情”相當於帶感情的聲音。人有喜怒哀樂七情,在語音中必然有所表現,即“如泣如訴,如怨如慕”。因此,由音能辨人之“征”。人的喜怒哀樂,必在音色中表現出來,即使人為極力掩飾和控製,但都會不由自主地有所流露。因此,通過這種方式來觀察人的內心世界,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1)凝重深沉者
這種人才高八鬥、言辭雋永,對人情事理理解得深刻而準確,對社會、對他人較負責任,有一定的可靠性。但由於人情事理的複雜性,使這種人能力得不到重用,抱負無法施展,如先秦時期的屈原。
(2)鋒銳嚴厲者
這種人言辭鋒銳,愛好爭辯。談話時他一旦逮住對方語言的漏洞就會不留情地反擊,讓對方無話可說。這種人看問題一針見血,眼光犀利,但由於急於找到並攻擊對方的弱點,從而忽略從總體上把握問題的關鍵,陷入舍本逐末,頂牛抬扛的處境而不能自拔。
(3)剛毅堅強者
這種人辦事堅持原則,公正無私,是非分明,但是因原則性太強而顯得不善變通,讓人沒有商量的餘地。不過,他還是因為肯主持公道而得到了別人的尊敬。這種人在評判他人的價值時,不因個人恩怨而產生偏見,依然能做到公正無私,揚善除惡,光明磊落,實事求是,主持正義,揚善除惡。
(4)圓通和緩者
這種人為人寬厚仁慈,性格宏度優雅,具有圓通性,對新生事物持公正包容的態度。在語言上圓通能使一個人在交往時顯得溫和可愛,具有柔和的言辭和態度,不喜歡進行爭論,怕傷了和氣。擁有這種才能的人,總是“入鄉隨俗”,不在別人麵前大露棱角,舉止、言語無不八麵玲瓏。這種人可以從事任何職業,因為搞好人際關係,這是必要的條件之一,尤其是外交官,若不會交際與圓通,必然不勝其任。
(5)溫順平暢者
這種人說話速度慢,語氣平和,性格溫順,權利欲望平淡,與世無爭,易與人相處。但因為用意溫軟,而使自己長期處於一種膽小怕事的狀態,對外界人事采取逃避態度。如果他能遇上一個肯提攜他的人,從旁幫他一把,教導他磨煉膽氣,知難而進,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能剛能柔的人物,會有一番大作為,令人刮目相看。西晉時王湛在父親去世後,居喪三年,喪期滿,就居住在父親墳墓的旁邊。他的侄子王濟每次來祭掃祖墳,從不去看望叔父,叔父也不去見他。偶然王濟來,也隻不過說幾句客套話罷了。有一次,王濟試探性地隨便問了一些最近的事,王湛回答時措辭、音調都適當,音色溫順平暢,大出王濟意料之外,他不禁大吃一驚。他覺得叔父不再是從前那個膽小怕事,沒有主見,意誌軟弱的人了。因此繼續和他談下去,越來越精粹入微。在此之前,王濟對王湛全沒有一點子侄和長輩間應有的禮貌;自從聽了他的言談後,不覺心懷敬畏,外表也肅穆莊嚴。於是留下來日日夜夜地相互談論。王濟雖然才華出眾,性格豪爽,但在叔父麵前,覺得慚愧弗如。有一次,王濟聽了叔父的談話後,不禁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說:“家裏有名士,30年來卻不知道!”晉武帝每次見到王濟,常常拿王湛當做取笑的笑柄,問他:“你家裏那位傻子叔父死了沒有?”王濟往往無辭言對。這一回,對叔父有了認識,當武帝又像過去那樣問起時,便說:“臣叔並不傻。”接著,就如實地講了王湛的優點。武帝問:“可以和誰相比?”王濟說:“在山濤之下,魏舒之上。”經王濟這一番廣告宣傳,於是王湛的名聲一天天地大起來,28歲時他開始步入政界,終為人所知。
(6)浮漂燥熱者
這種人易犯浮躁的毛病。他們做事情既無準備,又無計劃,隻憑腦子一熱、興頭一來就動手去幹。他們不是循序漸進地穩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鍬挖出一眼井。結果事與願違,欲速不達。
(7)激蕩回旋者
這種人有強烈的好奇心,有獨特的思維能力,敢於向傳統挑戰,敢於向權威說:“不”。他們對事業開拓性強,經常弄出些奇思妙想,令人讚歎。他們在語言上的特點也與眾不同,異想天開,獨樹一幟。他們的缺點是不能冷靜思考,難以被世人理解,成為孤膽英雄。
3.說話聲音反映個性
平板、起伏不大的聲音,常給人“男性化、不修邊幅、冷淡、憂鬱”的印象。鼻音重的聲音,則給人“對社會不抱希望、言行舉止俗不可耐”的印象。由此可見,說話聲音也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個性。
在一些誘拐、綁架等犯罪事件中,專業的聲音分析師們可借助歹徒講電話時的聲音來預測歹徒的年齡、性別、職業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借助傾聽對方說話的聲音也可以大致判斷出對方的年齡。因此,聲音也是一種可以了解對方的重要媒介之一。
聲音的特征和個性有關嗎?與其說“這種聲音是屬於這種個性”,還不如說“這種聲音的人,通常給人這種印象”來得恰當。根據阿狄頓對聲音的研究,有以下幾個例子作為輔助說明。男性的聲音若是過於低沉,會給人“裝腔作勢、現實、八麵玲瓏、幹練、適應力強”的感覺。若是女性,則會給人帶來“頭腦不好、懶惰、土氣、醜陋、身體差、愚笨、自卑”等負麵的感覺。
相反的,明朗的聲音,不管是男性或女性,都會給人一種“幹練、自信、充滿朝氣、善於社交”等等之類印象比較好的感覺。
4.分析說話的內容
沒有什麼比一個人喜歡說些什麼更能體現他的性格了。一個人喜歡由什麼樣的話題切入談話,絕對是與他的個人修養和個性特質有聯係的。
(1)談論自己的人
喜歡談論自己,包括經曆、個性等等,一般來說,這樣的人性格大多比較外向,感情色彩鮮明而且強烈,主觀意識較濃厚,喜歡表現自己,多少有點虛榮。
(2)不經常談論自己的人
不喜歡談論自己,包括經曆、個性,對外界一些事物的看法、態度和意見等等,這種人的性格比較內向,感情色彩不鮮明也不強烈,主觀意識比較淡薄,不太愛表現自己,多少有一些自卑心理。另外,這種人可能有較深的城府。
(3)單純地敘述事情的人
在敘述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隻是單純地在敘述,不加入過多的自我感情色彩,這種人比較客觀、理智,情感比較沉著和穩定,一般不會有過激行為。
(4)過分描述細節的人
在敘述某一件事的時候,自我感情非常豐富,特別注意個別細節,這種人感情比較強烈,常常會一觸即發,屬於心直口快型的人。
(5)習慣於邏輯推理的人
在說話時,習慣於進行因果和邏輯關係的推理,並給予一定的評價,這種人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客觀和注重實際,自信心和主觀意識比較強,常會將自己的思想觀點強加於人。
(6)說話簡單準確到位的人
談話屬於概括型的,非常簡單又準確到位,注重結果而不太關心某個細節,這種人具有一定的管理和領導才能,獨立性較強。
(7)關注局部甚於整體的人
談話非常注重過程中的某個具體細節問題,對局部的關注要多於對整體的關注,這一類型的人支配他人的欲望不是特別強烈,可能會順從於他人的領導,適合於做一些比較具體的工作。
(8)談論內容多為生活瑣事的人
這種人屬於安樂型的人,比較注重享受生活的舒適和安逸。這種人往往也是很現實的人,比較注重實際。
(9)經常談論國家大事的人
這種人的視野和目光比較開闊,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個小圈子裏。他們關心國家大事,並且願意參與其中。這種人往往是不太注意細節的人。
(10)喜歡暢想將來的人
這種人是愛幻想的人,有的能將幻想付諸行動,有的卻不能。前者注重計劃和發展,實實在在地去做,很可能會取得一番成就。但後者隻是停留在口頭說說而已,最終多會一事無成。
(11)在談話時比較注重自然現象的人
這種人的生活一定很有規律,為人處世也非常小心和謹慎。他們適合一些精細的工作,有風險的工作不太適合。
(12)當麵背後言辭一致的人
不願意對人指手畫腳,對人進行評論時當麵與背後的言辭也多會基本保持一致的人,這種人是非常正直和真誠的,對人對事都能客觀公正地看待。
(13)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人
對他人的評價表麵一套,背後一套,當麵奉承表揚,背後謾罵詆毀,這種人極度虛偽,是最不值得交往的人。
(14)談話中經常變換話題的人
在談話中總是把話題扯得很遠,或者不斷地轉變話題,這種人思想不夠集中,而且缺少必要的寬容、尊重、體諒和忍耐。
5.辨別說話的態度
在社會中生存,人人免不了說話。一個人說什麼樣的話,怎樣說話,直接反映他的心理及個性,一個人說話的態度可以從某些方麵表現出人的修養和個性。
(1)在說話中善於使用恭敬用語的人
這種人多比較圓滑和世故,他們對他人有很好的洞察力,往往能夠體會到他人的心情,然後投其所好。這一類型的人隨機應變的適應性很強,性格彈性比較大,與絕大多數人都能夠保持良好的關係,在為人處世方麵多能進退自如,左右逢源。
(2)在說話中善於使用禮貌用語的人
這種人多有一定的學識和文化修養,能夠給予他人足夠的尊重和體諒,心胸比較開闊,有一定的包容力。
(3)說話非常簡潔的人
這種人性格多豪爽、開朗、大方,行事相當幹脆和果斷,凡事說到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從來不猶猶豫豫、拖泥帶水,非常有魄力,開拓精神可嘉,有敢為天下先的膽量。
(4)說話拖拖拉拉、廢話連篇的人
這種人大多比較軟弱,責任心不強,遇事易推脫逃避,膽子比較小,心胸也不夠開闊,婆婆媽媽,整天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麵糾纏不清。雖然對現實的狀況有諸多不滿,但缺乏開拓進取精神,不會去尋求改變,隻是在等待。他們還特別容易嫉妒他人。
(5)善於勸慰他人的人
這種人一般都多才、思維敏捷、健談,對人情世故有深刻而又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感情豐富,易於和他人產生共鳴。
(6)善於奉承他人的人
這種人大多比較圓滑和世故,在處理各種事情時都顯得相當老練。他們相當精明,自己很少會有吃虧上當的時候。雖然表麵上看來他們很容易向他人妥協,但實際上有自己的主張。他們多有一張非常實用的關係網。
(7)總是不斷發牢騷的人
這種人多是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人。他們雖然想改變自己的處境,但卻隻是安於現狀,坐享其成,而不去付諸行動。一遇到挫折和困難就逃避退縮,把原因都歸結到外界的因素上。他們對他人的要求總是相當嚴格的,卻從不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或自私自利,缺乏容人的氣度,很少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卻總期望得到更多的回報。
(8)在談話中好為人師的人
這種人大多自我意識強烈,常常自以為是,目中無人,表現欲望強烈,希望自己能夠引起他人的注意,好賣弄。這種人大多心胸狹窄,無法容忍別人比自己過得好,嫉妒心很強,愛搬弄是非。
(9)說話尖酸刻薄的人
這種人多不太尊重他人,也時常缺乏必要的禮貌,他們對人特別挑剔,似乎永遠也沒有滿意的時候,時常會遭到周圍人的厭惡,他們人際關係並不是很好,而自己卻意識不到這一點。
(10)說話鋒銳嚴厲,多有攻擊性的人
這種人在與人交往中,一旦發現誰有不對的地方,總是會毫不留情地指出來,甚至會讓對方顯得非常難堪。這種類型的人往往有比較強的洞察力,自己的思想又很獨特,所以看問題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其本質所在,但他們有急於求成的毛病,時常會忽略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舍本逐末,最終使自己陷入某種困境之中而無法自拔。
(11)說話剛毅堅強的人
這種人多是組織性、紀律性比較強,辦事堅持原則,是非善惡分明,能夠做到公正無私的人。可是這一類型的人大多比較固執,不善變通,做事總是不給人留下商量的餘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得罪一些人。但因為他們能夠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光明磊落,實事求是,還是會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和擁護的。
(12)說話圓通和緩的人
這種人待人多誠懇、熱情、寬厚、仁慈,具有一定的同情心和理解心,處世圓滑,不太容易受到他人的責怪。對於新生事物,雖然他們的接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但會持理解的態度,心胸比較開朗和豁達。
(13)說話溫順平靜的人
這種人大多性格溫和,淡泊名利,渴望過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他們很少與人發生利益上的衝突,所以大家相處起來比較容易,關係也不錯。在他人看來,這一類型的人總是顯得有些膽小怕事,其實不然,這是由他們恬淡的性格所致,由於不想把自己卷入到許多是非當中,所以會采取回避的態度,但如若有人在旁指導,使他們加入到各種競爭當中,將自身的才華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他們也會成為一個能剛能柔、能屈能伸的人,也會大有一番作為。
(14)說話浮躁的人
這種人大多脾氣暴躁、易怒,他們做事常常欠缺周密的思考和完善的計劃,隻憑著一時的情緒、興趣去行動,同時又缺乏耐性,不能循序漸進地穩步前進,而是急於求成,結果多是不盡如人意。